分数基本性质“图式思维”水平差异研究

时间:2022-03-04 07:57:01

分数基本性质“图式思维”水平差异研究

【摘 要】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读图水平相对较高,自己画图的水平较低。看图写分数时,由面积模型的图形写分数比线段模型的图形写分数的正确率要高。同是面积图形,“拆分图”比“扩充图”学生更能理解两个分数的相等。教学中要创设多元图式、引导画图验证、鼓励主动沟通。

【关键词】等值分数 图式思维 水平差异

图式思维是一个动手作图、观察读图、思考想图、动笔画图、开口表达等数学理解活动的过程,其中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是核心思想。图式思维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到底有什么帮助呢?学生分数的基本性质图式水平差异在哪?哪些因素影响图式思维水平?如何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培养图式思维呢?本文⑽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从读图、画图、表征互译的维度展开相关的实证研究。在学生没有学习分数基本性质之前进行测查。前测在有一定代表性的5所学校(其中城区2所,乡镇3所)近1000名学生中进行,年级跨度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时间跨度从2015年到2017年,现将相关结果呈现如下。

一、“图式思维”水平差异呈现

(一)有多少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

读图是图式思维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与技能,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等值分数,建立直观表象。

本测试题共12空,每空1分(具体题目见下文表5),具备读图能力的学生达到79.3%,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等值分数的读图能力,为性质的表达、概括、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读图到画图存在多大的认知跨度

“读图”到“画图”的跨越,预示着学生的思维从感知走向理解,引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外在指尖操作转化为内在的逻辑思维。

图式水平从读图到读画结合,最后到画图表征,正确率呈下降趋势,可见会读图并不代表会画图。在理解图式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够熟练、有序地完成性质的直观可视化理解。

(三)学生能用图像表征说明分数相等吗

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四、五年级的学生图像表征能力究竟如何?

上表数据以真分数为例,统计结果表明“能正确说明两个分数为什么相等”的比例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学生能用图像表征等值分数的意义吗?在前测中,我们发现自主选用图形说明的比例高达59.5%,其中能正确作图的占39.5%(见下文图6)。可见直观图式是学生最主要的表征形式。利用图式表征有利于学生对性质进行直观化理解,让表达方式更深刻、多元。

大量的数据显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图式思维意识与能力,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图式思维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么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图式思维”成因分析

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对图式思维能力有影响,学习材料是否也有影响?影响有多大?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一)哪种图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等值分数

看图写分数并判断大小,我们发现面积模型正确率最高。如果再进行单项分析,我们发现针对“看图写分数”这个要求,面积模型的正确率最高,而实物图式对于判断大小的帮助最大。指向线段图的题目则正确率最低。显然,模型的抽象度的不同,其可视功能亦有差异。

(二)同是面积图,对图式思维影响有差异吗

不同的图式,会影响读图水平,那么同是面积图还会有差异吗?我们先来看教材对面积图的运用,例如北师大版教材(如图1),通过从合并图到扩充图,让学生来理解分数的扩充,再从扩充图到合并图,让学生来理解分数的约分,从合并到扩充,采用两幅或多幅对比图理解分子分母的变化。

再看台湾部编版教材(如图2),在同一个图上扩充份数来理解等值分数。那么,哪一种图式更利于学生理解呢?

从中我们看出利用拆分图涂色,正确判断大小的比例为92.6%,远高于利用合并、拆分对比图判断大小68.18%的正确率(数据见表3)。

为什么拆分图会更利于学生理解等值分数呢?如图3,学生想到[12]是容易的,因为阴影面积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是显性的,但是对于图4,学生要想到[816]却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是隐性的,需要经过重新拆分的思维。

(三)不同的分数例子对图式水平的影响有多大

对比国内几套教材,除北师大版外,都以[12为]例题,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要说肯定是因为它简单。诚然,[12]是最简单、最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例子,但我们还要追问,它究竟为什么简单?又简单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不同的分数例子对图式思维水平的影响。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与[12]相关的题,正确率最高。此外在前测中我们也发现,它的表征形式也更多元,学生出现的答案有“它们都表示物体的一半”“结果都等于0.5”等,图形样式也更丰富。其实学生对分数的最初认知就是从“一半”开始,通过对折、对折、再对折进行操作强化,分数的基本性质从“[12]”开始,切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另外,假分数教材都没出现在第一课时,这是为什么呢?从前测看,假分数的正确率最低,说明理解更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韩玉蕾指出,理解假分数的等值性处于最高的第四水平。

三、基于图式思维水平差异实证研究的教学启示

(一)创设多元图式,完善多维理解

读图其实质是对知识编码的过程,经历从操作到表象的体验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图式,将寻找等值分数的过程可视化。多元化分数类型,激发多元表征的创造力,逐步引导学生经历了解、理解、掌握及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二)引导画图验证,提升表征水平

多元表征是对知识的精加工。当学生用自创的符号解释数学时,其实质是对知识的重构理解,体现从被动模仿到自主探究的创作过程。我们认为,可以增加“举例验证”“画图说明”的数学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图像表征水平,提升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水平。

502班和503班为实验班级,前测显示,这两个班能用图式正确表征等值分数的比例显然高于对比班。他们基本能通过绘画等操作活动,以去情境的面积图、线段图为主,会用自创的符号系统表征等值分数(如图5)。但对比班更多是用“因为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分数大小不变”这样的方法循环说明,学生不知道“采用什么方式解释为什么陈述为真”,只注重性质的机械运用,直观水平或表征意识不足,不会或不习惯画图表征,并不能表示他们已经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本质。

但从前测中我们也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的作图水平能达到抽象与关联的高水平阶段,即能进行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比如我们发现也有学生利用分数墙发现[35]=[610(如图7)],直观表征他们之间的联系。另外,有20%的孩子存在图式单位不统一的e误(如图6)。

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质是构造分数单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其核心在于“分数单位”,在“度量”中寻找等值分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比大小是在统一单位“1”的前提下进行,还应注重图式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以图8为例,可以让学生先观察[159]和[53]表示数轴上的同一个点,直观理解什么是等值分数,再观察将数轴上的三份并作一份,直观理解分子分母同时除以3的规律,从而概括分子分母同时除以3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如此分两步图式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理解性质搭建逐级上升的脚手架。

(三)鼓励主动沟通,提升概括水平

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概括性。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就把概括分为初级的“经验概括”和高级的“理论概括”。从大量的举例验证经验中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经验概括,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解释,判断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达到现象间的规律性认识为理论概括。前测数据显示(如表8),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高,尤其是理论概括。从表中不难看出,通过三个例子概括分数基本性质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点。

过分强调形象思维容易形成思维的单一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多设置“概括”环节,培养“概括”能力,强化文字、符号与图像的互化,提升图式语言与抽象逻辑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将图式思维趋向深刻。

(本文受到葛素儿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葛素儿.通过图像表征促进小学数学理解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2,(12).

[2](美)基思・德夫林著,林恩译.数学思维导论――像数学家一样思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323000)

上一篇:盘活学生思维,提升自主复习力 下一篇:引爆战争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