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3-04 04:48:00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思考

摘 要:大学生校外租房已是普通现象,如何看待,怎样解决,是“疏”还是“堵”,笔者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宿舍 校外租房

前不久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禁止大学生在校租房。

校外租房是个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老问题。这次再提起了各高校的重视,相关媒体也表示了普遍关注。学生入校读书,由学校安排食宿,这在我国是惯例,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有的大学生会选择校外租房呢?

一、原因

就生活方面而言,校外租房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目前各高校提供的住宿条件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产生,或者说服务设施未能达到大学生的期望标准。具体表现在:

1.住宿条件上。多年的连续扩招使高校宿舍的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尽管有些高校大兴土木,新建了一些高档次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但数量还不是很多,大部分高校还是老样子。高校的住宿床位普遍紧张,宿舍空间狭小,生活设施陈旧。有些学校冬天暖气不热,夏天室内不通风,水房厕所数量不足,洗衣服、晾被褥等生活小事都很麻烦。人多,拥挤,矛盾多,稍微不注意就会影响到别人,同学之间的误会与小矛盾是常有的事。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是宿舍管理的主要问题,在学校内生活不方便,就难免不引起学生的不满。

2.不同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学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满规章制度的束缚,想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活。他们希望生活得方便、自由、舒适一些,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对于有些人,钱不是问题,只要条件好就行。有的大学生在外打工,时间、地点都不固定,学校的作息时间不能适应工作需要,还有的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深造,希望有一个安静的住所。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为自己谈情说爱方便一点。这些要求在学校内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出于各自的目的,大学生们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好一点、方便一点的居住地方。不同层次的需求反映越来越强烈,校外租房也就有了存在的条件。

3.对管理的不适应。规章制度多、服务措施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宿舍内很难找到家的感觉。课余生活的表现有考核评比,宿舍内的生活表现也要与学习成绩挂钩。对学校的要求,学生只能服从,而学生的意见学校却不能引起重视。宿舍生活不方便、不自由,管理规定缺乏人性化,生活上一切都得听从统一指挥。形式的东西太多,从起床到就寝,从纪律到卫生,从室内到室外,每项都有严格的规定。频繁的检查评比让大学生们感到厌恶。

由于以上原因,多年来学校与学生围绕校外租房这一问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校外租房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一点启发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创造“家庭公寓”的做法①,深受启发。笔者以为应当把这一经验拿来做为借鉴,完善学校的住宿制度,达到学校、学生双满意。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的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几千名在校学生住宿就成了大问题。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作法是:租用学校周围民房做为学生宿舍。具体做法:1.由学校为学生租房。租房的条件是:A房主家庭和睦,讲道德,有文化层次,对学生的影响好;B家庭人口少,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C能照顾学生日常生活;D人均居住面积较大;E距离学校较近。2.学校与房主是租房的主体。确定租房后,由学校与房主签定租房协议,学生的住宿费交给学校,房租由学校以管理酬金方式发给房主,变学生的个人租房行为为学校的管理行为。3.宿舍管理延伸。学校将房主聘为“家庭公寓管理员”,使房主既有照顾学生生活的职责,又肩负着日常培养教育的任务。学校还定期检查和评比,对房主的工作进行考核,学生回到租房后仍然感到学校的氛围,使自己不忘学生的身份。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家庭公寓”式的做法既解决了学校的住宿难题,也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求,同时安全也有了保障。“家庭公寓”比起校内的宿舍,有了家的感觉,也多了些“社会味”。对这一做法学生和家长反映都比较好,他们的成功经验为高校的宿舍管理又提供了一项选择。

三、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各高校住宿的实际情况,结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家庭公寓”的经验,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宿舍建设、改造投入,改善住宿条件,适应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一些高校对改善条件重视不够,目光只盯着招生数额,所收的学生住宿费用投入到宿舍改造的也不多,许多高校宿舍仍然是几十年以前的老样子。现在对大学生不能只强调让他们与父辈们相比,全社会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再用艰苦奋斗精神来要求大学生就很难被接受了。学生宿舍的要求不一定太高,但是要有足够的休息空间,要具备基本的服务设施,改善条件比硬性规定好得多。同时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安全,服从学校统一安排。高校应当承担起责任,要为大学生负责,要舍得投入,尽到自己的义务,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条件好了,大学生们自然也就安心了。

2.宿舍管理要体现人性化,少一些硬性管理规定,多一些生活服务措施。宿舍是学生的家,是学生放松和休息的地方,在宿舍内要使学生们感到家的温暖。许多高校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只注重高校的管理身份,忘记了自己的服务职能。高校都非常注重表现形式,宿舍要按照学校设计的模式和想法去要求学生,看似标准化,却忽略了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学校不是部队,对学生的生活不能照搬军营模式。宿舍是生活区域,要留给大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自由,要增加生活服务设施,解决学生喝水、洗衣服、晾被褥等困难,要让学生在宿舍能听到广播,看上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加精神生活内容。把改善宿舍条件当作大事来抓,让学生们休息好,住得舒服,用良好、周到的服务栓住大学生的心。高校与大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双方协调好关系,大学生对宿舍感到亲切了,也就不走了。

3.照顾个别需求,管而不死,灵活多样,延伸宿舍服务。有校外租房需求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要区分不同情况,对不正当理由的要严格禁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过朴素的生活,适应艰苦环境,要进行纪律教育,服从学校的安排,遵守校规校纪。对有实际困难和特殊要求,理由正当充分,学校又难以解决的应当允许校外租房。把校外租房行为列为高校的宿舍管理行为,要让大学生了解一定的安全常识。要建立积极检查制度,居住条件要实地考察,房主情况要掌握,要用协议约束大学生、房主和高校的行为,使房主也清楚自己的安全保障责任,变大学生地下的私自行为为高校的正常管理工作。这样既满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需求,也能减少一些不安因素,学校还可以掌握到准确的学生活动信息。人性化的管理,灵活的方式,既保证安全,又满足不同需求,得到大学生的拥护,一定会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宿舍工作。

“疏”比“堵”好得多。校外租房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一些大学生观念上的变化和需求的提高。在各高校还难以达到使大学生都满意的情况下,多想一点办法肯定是件好事。解决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绝不是仅靠一道禁令就能彻底解决的,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大学生们毕竟是成年人,有些问题是要靠思想教育来解决的。要借鉴一些国外的教育模式,改变目前我国保姆式的教育手段,减少大学生对家长、对学校的依赖,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培养、锻炼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寻求更好、更具操作性的管理方法,这是各高校应当认真对待的事情。

注释:

①孔庆祥,高树德主编《高职教育发展的研究与探讨》(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德育管理精细化 下一篇:初中《科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