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04 01:22:06

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保证和提高建筑质量,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也是企业对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所在,而随着我国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质量监督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已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质量的监管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阐述建筑质量的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建筑质量监管问题的对策,为建筑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1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这两个体系就构成了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建筑工程的监督效,虽然这两个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新要求。

1.2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管理工作,其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知识等综合职业素质,而在实际部门人员设置时,却仍然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甚至一些职业素质低的人员靠关系被安排到质量监管部门中,这就直接影响监督执法效果。

1.3建筑质量监督内容局限性大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比较窄,主要局限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通过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仅仅起到监督作用,而缺少对于建筑的准备和建筑的验收阶段实现全面的监督管理。

1..4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到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大大小小数量众多,很多地方政府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权力设置上存在交叉,这就导致在监督管理时,执法力度不够,管理松懈,还存在部门之间相互倚靠、等待观望的现象,而主管部门的管理经费不足,也是影响监督执法效率的一个因素,其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监督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位,对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影响很大。

1.5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不严格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单位也是鱼龙混杂,有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招投标中对于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招投标中暗箱操作、串通招标、借用别人的资质招标或者招标后转包等现象经常发生,其监督部门缺乏严格管理,在招投标管理中没有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有些甚至是听之任之,一些不正常的招投标方式,这就纵容了这些不具备资质的施工企业混迹其中,进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1.6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传达不通畅

在建筑质量监督过程中,传统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传递阻塞,其不利于建筑质量监督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实施,紧靠人工、纸质的传递监督信息,既影响到其准确性,又工作效率低下,其不利于建筑质量监督接受全社会监督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都还没有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

1.7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不全面

根据国家建委的要求,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要进行全面的宏观管理,而且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要从施工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而在实际监管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只注重于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而忽视了前期和后期管理,在管理上不够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2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2.1要明确部门权责,深化体制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建筑质量交叉监督的现象已日益突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原有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我们只有深入改革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权利、责任,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建筑质量监督的工作职能,笔者认为可以实行社会监督体制,将监督工作面向人们,秉着公开化的原则,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

2.2 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即相关主体责任单位的质量行为, 而主体责任单位的质量行为的有效性却离不开监督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如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本身缺乏有效的监督,那么这一体系的有效性就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保证监督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2.3要加强对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

针对建筑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的素质低问题,我们除了要做好资格证的管理审查以外,还要定期的进行审证和组织培训继续教育,并定期考核,杜绝有证无能的从业人员混入管理队伍,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而提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2.4要完善建筑质量监督范围

建筑质量监督范围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其还应包括策划、设计和运营阶段,其中,策划阶段是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它决定着建筑质量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比如在唐山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由于选择的地段地质不符合要求,进而导致建筑坍塌严重,而设计阶段是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关键,如果连设计都存在质量问题,即使施工质量再怎么好也建设不出来精品工程,运营阶段也对建筑的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建筑在次阶段受到破损、污染等损害,即使设计和施工阶段再怎么完美,也只能是功亏一篑,比如,如今许多建筑都在搞再装修,其实这对建筑的损耗特别大,因为大部分从事装修工作的人员没有建筑质量意识,常常为达目的不顾后果,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2.5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对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应坚持“质量第一”,“科学、公正、守法”的工作原则,根据规范规定,实施规范化监督抽查、抽检,确保抽查结果能真实客观反映实体质量状况,发现问题或存有疑问时,则应按规范化规定再作进一步的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综合来看是行为和效果的监督,我们应把工程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情况,与实体质量的监督抽查结果,两者有机的结合起进行考察,分析判断工程施工质量的实际控制水平,并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督控制管理措施。

2.6要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效能。随着科技进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必须要增加建设工程质量的科学技术含量,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得以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而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核心,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力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振江.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上一篇:试论房屋建设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