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习作中学会应用

时间:2022-03-04 12:02:10

在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习作中学会应用

阅读与写作各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应该协调发展,同步提高。如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并在习作中学会应用呢?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品词赏句,读中学写,积淀写法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阅读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是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品词赏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积淀写法。阅读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词语教学。咬文嚼字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也就是说在理解、赏析词语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还要进一步思考它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如笔者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抓住下面两个句子,就加点词语的感彩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探究。A.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B.当天晚上,大刀队员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笔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同样是写军事行动,但在用词上却大有讲究。请你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经过一番品味,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与感悟,最后通过交流达成了共识:用来描写敌人的词语带有鄙视、唾弃的色彩,从“偷偷地”“摸来”可以体会出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而用来描写我国守军的词语带有表扬赞许的色彩,从“悄悄地”“进发”可以体会出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笔者告诉学生像这样充满感彩的描写,文中还有许多,例如同样描写战斗失利,文章第3自然段是这样描写中国守军的:“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而第5自然段则是这样刻画日寇惨败情景的:“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语文教材中,妙词佳句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蕴藏着一定的教学价值。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推敲文句的言外之意,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力,同时也会启发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与构思的技巧。

二、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对知识的掌握与建构,离不开感知、理解和练习,“理解”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学习母语来说,感悟与积累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朗读可以算是感悟与积累最重要的的手段。朱作仁教授在《朱作仁谈朗读》一书中表明了对朗读的态度:“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的确,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内涵美、情感美,久而久之便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熟读成诵也不失为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是掌握知识的有效形式。朗读、熟读成诵,在语文学习上有着传统的历史。许多国学大师都能够博览群书且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因为他们头脑中积淀了丰富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所以写起文章来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提高朗读的水平,逐渐步入熟读成诵的境界。学生背诵的美文佳句多了,语言的储备自然就丰厚了,对表达的方式与习作的技巧也会了然于胸。

在笔者的阅读课堂中,让孩子通过熟读文章而达到成诵的程度,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半截蜡烛》一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跟敌人斗智斗勇的帮事,展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的个性特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生动、细腻。在教学中,笔者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触摸文本语言,让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形象逐步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走向明晰,进驻学生心中。

苏教版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很多,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状物的,有抒情的。如第十二册课本中《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夹竹桃》《广玉兰》《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读起来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与启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喜欢采用以读促讲的形式展开教学,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而后再通过习作尝试运用从这些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三、善于观察,敏于感悟,勤于练笔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观察”重要的重要性。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大的进步。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观察的意识,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不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笔者尤其注意帮助学生矫正“观察就是用眼睛看”的片面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观察是“多感官配合,立体化、多样化”的。

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引人注目,令人深思。许多可供学生写作的材料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真切体验,这与感悟的习惯与能力息息相关。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金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有了感悟才会感悟到生活的精彩,才会挖掘出生活的蕴涵,才会诞生出有新意的作文。在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敏于感悟、乐于倾吐与表达。练笔的内容包括写片段、写日记本、写周记、写读书笔记等。要求学生作自己的笔来表现自我、表现生活、表现个性,使自己写出的作文章与众不同、别具匠心、富有灵性。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作文批改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品味与多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