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崂山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

时间:2022-03-03 04:26:54

促进崂山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

崂山区位于青岛市东部,是青岛市品字形拓展的主要地带,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的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以发展大旅游业为主的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崂山风景名胜区,均在区内。辖区面积388.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03.7公里,下设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4个街道办事处,常驻人口19.6万,暂住人口6万余人,持证残疾人4886人,占人口总数的2.49%。

一、 完善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体系

重新修订《崂山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办法》。《崂山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办法》于1992年5月26日经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以下简称《权益办法》)。2001年,崂山区对《权益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于2001年7月26日公布实施。《权益办法》的重新修订,坚持“依法保障、依法管理、依法发展”的指导方针,融入全局、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巩固基础、完善体系的发展方向,加强基层、面向社区的业务领域,政府主导、人大督察、政协视察、社会参与、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更加完善的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规体系,人人享有医疗康复的服务体系,贫困残疾人享有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突发性致残致贫的应急救助体系。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人大和政协多次组织《权益办法》执法检查和视察。

自2001年以来,根据青岛市有关规定,结合崂山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崂山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的通知》,由每人每月四级至一级残疾人30元~50元标准,调整为50元~100元。

出台《崂山区老年居民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对包括1179名残疾人在内不享受养老保险的女年满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助金。

出台《崂山区关于增发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的办法》。凡享受农村低保的残疾人,在每人每月50元标准基础上,按照一、二级残疾人30元,三、四级残疾人20元的标准增加补助金,共有741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助金。

出台《崂山区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及奖励残疾大学生暂行办法》。对321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按照接受义务教育300元、高中(中专)500元、大学专科1000元、大学本科2000元的救助标准和大学专科2000元、本科3000元一次性奖励标准实施救助。

出台《崂山区关于建立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办法》。对136名因病、因伤、事故、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救助。

出台《崂山区关于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扶持金管理暂行办法》。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个体就业者提供1000~5000元的就业扶持启动资金。

机关各部门也制定了优惠政策。教育部门为残疾学生减免学、杂费;海洋与水产部门为残疾人减免养殖捕捞证、船检证费用;卫生部门为开办个体诊所的残疾人减免证照费用及年检费用;防疫部门为从事服务业的残疾人减免健康证费用等。

在崂山区基本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权益办法》为基础,以不断完善超前的统筹保障为体系的政策法规保障网络,为残疾人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融入大局,强化素质,加快发展

率先完善机构设置。崂山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残联自1996年实行计划单列、财务独立、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评,各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专职。在2004年的机构改革中,各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由事业编制全部改为行政编制。

积极争取残疾人参政议政。根据国家、省、市残联《关于抓紧做好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参政议政工作的通知》精神,区残联向区委提出关于人大、政协换届时吸纳残疾人参政议政的建议,经区委领导研究批示,在区残联协调争取下,建议得到人大、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2003年换届中分别增设了界别,并确定残疾人2名代表、2名委员和1名残疾人工作者委员名额,人员由残联推荐,常委会确定,大会选举。

制定《崂山区关于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的意见》,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齐抓共管。

率先实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所属街道办事处残联配齐了计算机、档案柜、照相机等硬件设施,并对残联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2004年实现了全区残联系统残疾人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

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残疾人办实事

率先实施青岛市残疾人安居工程。在区残联积极争取下,此项工程在崂山率先试点。2003年全区已有1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告别了危房。其中北宅街道办事处下葛村34岁的聋哑人姜兆良不但住进了新房,还找了对象,婚期正在筹备中。2004年百户残疾人安居工程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要办的12件实事之一,在寒冬到来之前,11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居。2005年计划对19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修建,并已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中,确保年底前全部住进新房,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居住环境,实现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在崂山率先实施、在崂山率先结束的目标。

实施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一是实施了白内障复明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白内障复明无障碍区活动,自1998年以来对28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人工晶体复明手术,使他们告别了黑暗,重见光明,术后视力均达到0.5以上,手术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2004年实施的白内障复明无障碍区活动,其目的是使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及时的复明,使全区白内障患者得到最优惠的价格和最优质的服务,其目标是发现一例复明一例。活动开展以来,已为114名白内障实施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二是实施康复助行工程,为386名下肢残疾人免费配备了轮椅和拐杖,让他们告别了炕、床,重新融入社会。三是实施假肢装配工程,免费为37名下肢残疾人装配了假肢和矫形器。四是实施助听语训工程,送23名3~10岁的聋儿到康复中心接受语言功能训练,语训费用、助听器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经语训后的聋儿均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有7人进入普小随班就读。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自1996年开始,一是协助民政部门安排了833名残疾人到47家福利企业就业;二是按比例安排338名残疾人就业;三是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共安置525名残疾人就业,并为其办理了减免工商管理费、市场建设管理费和个体营业税手续。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从完善残疾人法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立了由司法局、残联、民政、老龄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站,以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志愿者为骨干的援助队伍。区法律援助中心指定山东海桥律师事务所马立军等10名律师担任区残联常年法律顾问。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司法、援助中心、民政、残联等部门向1200余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司法保障证》和宣传材料。

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新世纪到来之际,在区残联积极争取下,经区政府协调,从第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始,邀请残疾人参节,实现了残疾人参加啤酒节的梦想,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参加国内重大节庆活动之先河。

崂山区主要道路和大型公共建筑都按照无障碍要求修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盲道和坡道,设置了便于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设施及标识,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了环境。

上一篇:我的求职之路(续) 下一篇:短信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