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规划的探讨

时间:2022-03-03 11:30:39

对城市规划的探讨

摘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本职工作,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要求,胜任新时期的城市工作。

关键词:建设 管理 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工作需高度重视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下功夫搞好城市规划。

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二、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一般共同的发展规律,但由于历史传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不同,从而使每个城市建设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世界上许多城市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因此,必须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塑造城市特色,首先必须深刻了解市情,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建筑风格,但绝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现在,许多城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忽视城市特点,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雷同,特色越来越少,甚至将有特色的建筑和景观也破坏了。各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城市特色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和完善。

三、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我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再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都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称道。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城市规划工作者只看到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对其丰富、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知之甚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以致破坏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事件屡屡发生。简单地把高层建筑理解为城市现代化,对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不够重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遭到破坏。对于这些错误做法,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整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对于自然遗产,要按照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建设和管理好。

四、努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绩,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大气和水体污染依然严重,从总体上看,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放。进一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控制废气、废水、固体垃圾的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燃料。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同时要依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过低,园林绿地太少,地面太多。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植树造林,努力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确定绿化用地指标,科学安排绿化建设用地布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地不被侵占。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和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

中心城市对发展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服从于整个地区发展的需要。要做好区域规划,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要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严格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同时,城市不仅要从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整体状况,安排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城市工作一定要讲求实际,注重实效,逐步推进。为此,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财力、物力的可能,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恰当制定目建设标准,切忌贪大求洋,华而不实。要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决不能搞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

有的省要求各个城市至少建设一个广场。有的县级市甚至建了十几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还有些城市不顾资源、环境和其他经济条件的制约, 越水、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搞一些耗水、耗能高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这些做法违背经济建设规律,不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且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一定要端正城市建设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办实事,求实效。

上一篇: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探讨 下一篇:刍议巴州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