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2-03-03 02:37:33

浅谈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沟通技巧

[摘要]谈话类节目侧重于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的互动交流。主持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和嘉宾、受众交流,其节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笔者主持节目的实践探索,阐述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有的沟通技巧。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谈话类节目;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36-02

谈话类节目是以主持人为基础、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为核心、受众参与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广泛关注社会热点,因其灵活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而成为受众最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由于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引导、控制作用,确定了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核心作用及地位。谈话类节目是由互动交谈构成的,主持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和嘉宾、受众交流,使节目更生动、丰满,达到节目的既定目标。由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掌握以下沟通技巧。

一、营造一个轻松、充满亲近感和人情味的谈话氛围

第一,要想节目气氛轻松、自然,就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做节目时就越主动,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了解节目的相关情况,如节目的主题、与节目有关的政策法规等;了解嘉宾的相关情况,如嘉宾的个性、经历、成就等;确立清晰的谈话思路,列出谈话提纲。

第二,平等对话。节目所邀请的嘉宾对象无所不及,上至政界要员,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可能成为节目嘉宾。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节目嘉宾,主持人都要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用平和的心态进行交流。当然因对象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对长者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对强者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等,但基本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心态的平等。

第三,人们在面对话筒或摄像机时往往不能像通常情况下放松自然地进行沟通或交流,有的人也许还要刻意地维护自身的形象,这些都会使他们在表述观点时词不达意或避重就轻。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要善于引导节目嘉宾,共同营造轻松的氛围。

二、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主持人不是主讲人,谈话类节目中只有谈话双方均有诉听的机会,节目才能生动活泼。真诚的心态是主持人工作的前提。对于现场嘉宾、参与受众,真诚地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只有感觉到主持人在用心倾听,才会敞开心扉讲出自己要说的话。其实这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相似之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以诚相待的朋友,才会对他说出心里话。

倾听是交流的基础,长期以来,主持人大多以滔滔不绝的形象出现,受众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被动的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思考型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形成双向及多向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不仅会说,更要会听。受众的参与,让主持人的倾听意识得以体现,主持人更多的是引导、调动、调整谈话的进展,让嘉宾与受众真正感受到话语权被尊重。原《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他侧首倾听的场景,这种倾听是一种思想上的倾听,是在不动声色中捕捉要点,引导谈话的发展。崔永元说:“现场的嘉宾和观众通常是一对矛盾,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不感兴趣就会让气氛变换,这就要求主持人有所放任,有所控制,注意节奏和场上态势变化。我习惯于竖立起耳朵听嘉宾说,同时也在听受众反应。”正是由于崔永元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他才会抓住一个个兴奋点并把它放大,制造出谈话类节目中的一个个高潮。崔永元这种充分尊重嘉宾观众话语权的倾听意识,也赢得了观众对他的赞许和尊重。

三、学会记忆、思考

主持人要头脑冷静、精神集中,把对方的话全部都听进去,而且要对一些谈话内容进行强行记忆。比如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应该学会在听完听(观)众的自我介绍后,记住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一些简单情况。在倾听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进行思考,比如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地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之时给予提示、铺垫,避免冷场的出现;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于出现的语言,或已经偏离了主题时,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等。

四、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一副和事佬的姿态,只报喜不报忧,只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要在恰当的时候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有这样才会有一批喜欢其风格的听(观)众听(看)其主持的节目,才能保证节目的收听(视)率。不会用心倾听,主持人就不可能对现场的情况加以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集中精力,积极认真地倾听,同时,努力克服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从客观上讲,有环境噪音等的干扰;从主观上讲,有紧张等造成的影响。主持人摆脱这些消极因素,头脑冷静,精神集中,态度认真,专心倾听来自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声音,把对方的话全部都听进去,等于为谈话类节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主持人对倾听到的内容要充分理解,并进行强行记忆。只是专心地听对方的话是不够的,主持人应该让这些话成为头脑中的记忆,否则很难与别人对话。但是这种强行记忆是有选择的记忆,是主持人在嘉宾说话时一边倾听一边理解、分析,去粗取精,留下有价值的信息。主持人需要经过不断地锻炼,增强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重点,掌握这种快速记忆能力。有目标地倾听只是认真的倾听,主持人的谈话终究会成为嘉宾的“俘虏”。主持人必须把握自己的目的。“目的”的一层含义是把握谈话的主题,主题鲜明。谈话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主持人应当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考虑谈话的主题、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

五、以平常心做平常人

主持人切忌以名人自居、以教育者身份出现,而应作为普通人与参与者平等交谈,成为参与者的朋友,热情地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善于为参与者营造一个适合谈话的现场氛围并且贯穿节目始终。如节目刚开始时要设法消除参与者胆怯紧张的心态,双方都以平常心进行谈话,说真话、实话,使参与者感到主持人是他们的朋友,不是老师更不是名人。另外,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学识的不同,存在着各自行为规范的差异,这就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营造一个嘉宾最容易接受的环境氛围。这个氛围必须以一个“点”为契机,这个“点”的选择,可以与谈话主题直接关联,也可以与谈话主题间接呼应,有时一个很严肃的谈话主题,往往可以从最轻松的话题入手。

营造谈话氛围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同的营造手段是主持人不同心理活动和思维的结果,它需要随着环境、人物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主持人的语言行为、把握心理对应的营造。这是一种放弃自我的营造,也是一种没有痕迹的表演。它要求主持人把自己放到任何一个位置,强迫自己首先进入谈话主题的“规定情景”并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对生活的了解和大量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把握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营造技巧。亲切、幽默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营造良好谈话氛围的必备条件,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可以消除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因素。心理上的亲切来自诚挚、平等,所以,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现场最大可能保持亲切、平和的心态并付诸行动,是建立形象并与之沟通的必要条件。

六、善于引导节目的整体基调

主持人要围绕节目主题组织听(观)众讨论,重点问题深入讨论,详细分解;次要问题或与主题无多大关系的问题轻轻带过,尽量少占时间;涉及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话题,要及时扭转、及时引导到主题上来。主持人对来自各方面参与人士的不同意见、看法,要仔细倾听,耐心解释,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甚至不满的情绪。对有悖于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言行,主持人要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真正做到主导节目,引导受众。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很强的节目主题驾驭能力、机敏的反应能力、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节目也才会因主持人的精彩表现而增色,才会赢得受众的肯定和好评,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上一篇:耶律楚材及其边塞诗 下一篇:拐向三江源的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