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启示

时间:2022-03-03 02:28:21

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启示

摘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一项充分融合了21世纪农业高新科技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前期调研,就当前湖南省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通过分批走访农村中的农民、专业能手、农村大户、村支负责人、龙头企业与相应职能部门干部,了解湖南省农村实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通过分析探索一条提高农户、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利用农业知识的能力的新途径,有效解决农村信息化服务瓶颈问题。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知识服务;知识重构;信息对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61-3

0 引言

目前,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正式下文,批准湖南省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农村信息化建设事关新农村发展大计。湖南被列为南方唯一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要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原则,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基础,以科技等专业信息化服务为特色,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推动“一网打天下”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发展。

随着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的启动和数字湖南建设的强力推进,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如湖南省开展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希望能将当前零散的农业知识有效的综合起来,让农业知识服务最大化,潘泽江针对农业知识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农业信息化的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徐倩则从信息通讯技术角度分析农业知识传播机制,齐力与邓保国以广东农户需求为例研究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方礼德从发展农业信息化角度对农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有关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对于农业信息而言,由于其生产的时间、区域、气候、土壤不同,产生的信息数据量大、涉及因素复杂、涵盖面广泛等特点,基层农民处理信息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处理海量信息能力的不足,迫切需要获得相应的农业知识服务。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的倾斜,近几年有关农业知识服务的网站已经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但没有经过整理加工的、纷繁复杂的农业知识条准确性良莠不齐,有时让农民不知所措,不知谁对谁错,极大地损伤了农民对农业信息的信任程度。如何规范当前有关农业知识的准确性,将城市资源通过有效平台转移到农村,并服务好“三农”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科技部开展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农村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也是对农业知识进行整合的有益尝试。

1 项目调研

根据湖南省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的需要,由湖南农业大学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自2009年7月12日至2010年12月8日止,分批深入我省7个地区12个县市15个乡镇18个村2家农户300余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专题调查。

主要的调查对象:普通农民、种养大户、村支两委负责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农技站站长、农技员、乡镇负责人、农村中小企业代表、农村专业合作社代表、远教站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县级农业局主要成员等。

主要调查方式:采取下基层入户、访谈、座谈、问答式、观察、记录、拍照等方式,并将领导干部与普通人员分开进行访谈,让各层次的人员有的放矢,尽可能谈论有关农村、农业、农民关心的话题,避免就信息化谈信息化,尽量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真实反映当前农村进行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列。

从调查对象的需求内容可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快速成长,对农业知识的需求最旺盛,为了解决自身问题往往通过组成相应的协会来进行上下级沟通,除了原来的农村组织形式还在发挥作用外,由于受到市场化冲击,所具功能越来越小,而新的应用性人才: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由于国家政策落实力度小,他们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主要技术人才还占据县级以上层次。

2 农村已有知识服务模式

由于地区差异,通过调研分析,农业知识在各地的服务功效迥异,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方式。

表2农村已有知识服务模式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特别是受资源限制,大量地区还是以个体散户为主,特别是当前农村由于田地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三类人较多,即老人多、妇女多、小孩多,劳动能力有限,他们对农业知识的需求不强,或本身技术不强,资金不足,更担心失败。

3 当前农村信息化实施的喜与忧

通过近两年多次下基层调研,针对农业信息化在农村实施现状的分析,主要现象如下:

(1)农业、农村、农民对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存在两重性。一是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种养大户、乡镇农技人员、村级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型产业或产品开创者而言,他们是“带头人”、“能人”、“精英”,是农村信息化需求的主体,特别渴望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特别需要了解获取科技信息与服务的信息渠道;二是大量基层的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只能跟着农村精英走,个人获取农业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也感觉不到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2)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呈现多样性。一是网络部分,包括互联网和卫星网,四大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都已到达基层,但由于资源有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较混乱,或资金、技术力量不够,除热一阵外,真正发挥作用有限;二是电话部分,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如科技部12396、农业部12316、卫生部12320,这些电话在农村都有广告,但有的是长途电话,收费贵,农民不敢打电话,特别是信息员从基层转移到市局后,农业求助电话就更少了;三是卫星电视已普遍,但有线电视发展艰难,特别是针对本地农业资源的科教片很少,宣传力度有限。

(3)农民信息获取渠道――现代信息方式需加强宣传和进一步普及。在被随机采访的农民中,90%以上的被访者不知道“12396”。50岁以上的老百姓回答不会回复短信,只会阅读。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方式比较传统,信息基本上是“二手货”,可靠性比较低。

(4)农村留守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文化水平低、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操作能力弱,而且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快,技术跟不上时展,没有知识更新渠道,而龙头企业需要的农业人才,由于条件待遇跟不上,能安稳在农村工作的年青人太少,也不稳定。

(5)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现在乡镇级基本通光纤宽带,少数村己通光纤,基本实现了固定电话“村村通”,但随着移动电话基本覆盖全省,固定电话渐渐萎缩,农村有线电视只有部分进入自然村,而卫星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主要依靠卫星网(红星网)传输信息。

(6)农村对信息服务内容的需求集中反应在“农村民生”问

题。老百姓最关心、最渴求的事就是“改善农村民生”。一是“直补”政策;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农民对科技服务内容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病害防治、标准化技术和新兴产业技术。很有必要建立包括药厂、饲料厂、科研院所、业务管理部门、农户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协调普及推广健康农业知识。

4 农业信息化调研启示

综观调研结果与分析,目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主要存在三种技术路线:一是行政管理者的思路,如怀化市“书记模式”,与政府办事、政府服务职能转变、农村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二是产业专家的思路,即按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联盟构建,突出产业专家的信息服务建设思路。三是信息专家的思路,即按公司(企业)的操作规程,打造通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职能部门和运营商的利益。但不管哪种建设思路,都有两种考虑层面,一是站在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层面考虑,二是站在科技厅科技服务优势的层面考虑。就我省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而言,科技系统重点是打造好“服务平台”,构筑好“服务内容”,组建好“科技队伍”。

5 农业知识服务模式的突破

国家科技部、湖南科技厅相关领导及时洞察到这类问题,并组织相关科研机构精兵将进行此类问题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要真正破除农业信息化实施的障碍,首先要转变农业知识服务模式,不要仅跟随国家政策一阵风的建设,而要让这种模式长久深入农村,需要在已有投资基础上具有造血功能,能让这种机制长久服务乡村,其次是农业知识的表达问题,区分哪些农业知识才是农业人员真正关心和需要的,同时又便于坐席人员与农业人员相互交流;三是要解决农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知识要准确有效,而且要求方便快捷;四是要解决农业知识片段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五是要多方面多角度解决不同层次人员对不同农业知识的需求;六是要采取什么有效手段把有用的知识推送给有用的人。

通过对湖南省农村的广泛调研,总结如下解决方案。

当前湖南省已开始构建一个集“12396、远教网、科特派”三大工作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的前期目标是5:4:1模式,即农民诉求总量的50%由平台知识库直接解答,40%由专家在线服务解答,10%由专家现场解答,后期目标是7:2:1模式,惠及全省农民,形成多层次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平台的主要架构如图2所示。

这种框架的主要特点:

(1)综合“12396、远教网、科特派”三大工作网于一体,防止知识条块分割,信息相互冲突,丰富农业知识来源,保证农业知识有效传播途径。

(2)综合我省当前农村农业知识服务的主要模式,并进行优化与提升,同时考虑近期与远期目标的实现。

(3)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需求,通过专家考核体制,能有效地将农业专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层信息人员有效绑定在一起,缩短农业知识传播途径,扩大农业知识服务范围,提升知识服务乡村的时效性与主动性。

(4)配合国家在湖南省进行长株潭三网融合的综合实验。

当前系统原型图如图3所示。

5 结论

随着湖南省农业信息化项目的逐步开展,调研组深刻体会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要贴近“三农”,符合“三农”需求,其服务内容建设要体现地方文化和产业区域性要求,要重视省级专家、县(市)专家、厂家(企业、公司)专家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引入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相应生产技术攻关项目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难题要从“三农”基层提取等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农业信息化为农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波,黄璜,沈岳.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环节的思考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0,(10):15-16

[2]潘泽江.农业信息化的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初探[J].科技信息.2011,(02):12-12

[3]徐倩.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农业知识传播机制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1):31-33

[4]齐力,邓保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一基于广东农户需求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29-231

[5]方礼德.发展农业信息化中对农业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85-187

上一篇:杀虫安对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RapidEYe的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