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时间:2022-03-03 01:09:35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逐步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为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大部分高层建筑均设置了结构转换层。但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所以,在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较多。在此,本文将主要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小区建设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区域化、综合性的高层建筑正在快速发展,这类建筑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往往要求在同一竖直线上的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则作为商店、餐饮、文化娱乐场所。而不同大小的开间、进深,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面对这一现状,要满足综合高层建筑复杂功能的要求,通过过渡楼层来进行转换,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过渡楼层即是通常所说转换层。

一、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的特点

1、施工荷载大。在结构转换层施工中,自重荷载是施工荷载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做到转换层结构上下变化,克服自重的不利影响,应该保证结构端面自然增大。

2、支撑难度大。转换层的层高一般都在5m-6m之间,转换层的标高一般都在20m-30m之间,使得巨大的施工荷载需要多层进行分载;对于转换层的悬挑部分,可利用桁架结构将施工荷载逐步传递到下部结构。

3、钢筋施工量大。转换层将能够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较大,钢筋含筋量大且排布密集相互穿插。施工时,必须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

4、混凝土强度高,体积大。因为转换层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以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避免混凝土硬化中水化热的发生,并防止各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

1.1一次性支模。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在施工现场如果支撑材料比较充足,且转换层位置比较低,可以使用一次性支模。

1.2荷载传递法支模。通过支撑系统可以将转换层上的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分散传递给若干层楼板。可以通过设计来确定支撑楼板的数量,确保荷载传递的安全;同时可以利用转换层支撑柱进行传力,并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两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1.3 叠合浇筑法支模。利用叠加原理可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1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板支撑第2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依此类推。支撑系统只需要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结构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2、模板工程施工

2.1 梁侧模板的安装。①首先,应采用30mm×2.5mm的扁铁,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作为拉片。②钢模外侧应该使用类似8字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接。③为了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可以将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④在梁侧模板的安装中,必须保证模板的密闭,为了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可以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⑤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2.2底板模板的安装。在底模板的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可以采用竹压板作为底模板,并用镀锌铁皮包住竹压板的外边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碰撞而损坏。安装模板后,为了保证板缝不漏浆,可以采用不干胶进行密封。在模板安装工程结束后,要请监理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

2.3模板的拆除。当混凝土达到养护时间后,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长度在8m以下,混凝土强度达到75%,或长度大于8m,混凝土强度大于100%时,才能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拆除前,要由监理单位进行验收,达到相关标准后才能进行拆除。

3钢筋工程施工

3.1 大梁钢筋绑扎时,先将主梁上的上部钢筋铺在搭好的钢管架上,再套梁的箍筋,然后穿主梁的下部钢筋和其他钢筋,并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按其分隔线将梁上下主筋绑扎牢固,再绑扎其他钢筋;

3.2 先绑扎主梁钢筋,主、次梁交接处留出适当箍筋位置,待吊筋及次梁主筋穿完后再绑扎剩余的箍筋;

3.3 梁钢筋安装必须在梁底模板安装后进行,经检查合格后,再支梁侧模及楼板模板,待梁(墙)第一次浇灌砼强度达到后再绑扎楼板钢筋;

3.4 大直径钢筋接头连接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方法;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不允许超过50%,梁跨内同一根钢筋,柱、墙内同一层同一根钢筋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3.5 绑扎板钢筋时,应先将梁施工缝处的松散砼清理干净。

4 砼工程施工

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转换层C40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为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应变,防止裂缝产生,可在砼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最好使用细石砼(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砂率控制在44%以内;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砼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s,以降低浇捣的难度;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5-16cm。

4.2 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为使模板支架受力均匀,应先洒水湿润模板;在浇筑前,为保证混凝土进入梁底部,应先进行勘察,确定振动棒的插入地点、振捣范围等,以确保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能满足振捣要求;

(2)在浇筑的过程中,转换梁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段长度控制在20m以内,每层高度控制在1m以内,用Φ50mm型振动棒振捣,直插振捣厚度不超过500mm;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需20-30s,振捣间距不大于50mm;钢筋密集区即墙、柱、梁相交处采用Φ30mm型振动棒振捣,直插控制在250-350mm之间;

(3)梁砼的浇灌顺序,因从中间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4)在浇筑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宜单层为5m/小时,前后两层浇筑的间隙时间应适当延长,且在浇筑的过程中,应有施工人员边对上下的模板进行检查并用锤子锤击四周侧模板,以促进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度;

(5)振捣过程中,应确保梁、柱及墙相交部位等要振捣密实,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降、无气泡、不泛浆为准;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第一层混凝土表面的浮灰、松散的混凝土碎块、浮浆碎渣等杂物冲洗干净。

4.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由于转换层施工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裂缝的处理。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混凝土可采用60d强度;可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水泥用量10%的UEAH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凝结时的收缩;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下,降低砂率(42%-45%),以减少其收缩变形;可对混凝土增加二次振捣工艺,同时对混凝土收面采用“一平、二压、一光、拉毛”的方法,加强混凝土收面的二次抹压,并在终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收缩裂缝。

4.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开始,即可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养护时,由于混凝土前期的水化热较大,为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而导致开裂的现象,即在梁表面和侧面采用麻袋覆盖,然后洒水养护,浇水保湿养护期不少于14d,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三、结束语

由于转换层结构起着上下连接的作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征得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助,实践证明,在转换层施工中,只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的定位,大体积混凝土等施工措施,转换层的施工质量一般就能得到保证,并可达到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下一篇:预防性养护关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