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茅区甜龙竹的种植与管理

时间:2022-03-02 12:31:28

浅谈思茅区甜龙竹的种植与管理

摘 要:本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阐述了思茅区发展甜龙竹生产的环境气候,选地、种植要求、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效益分析等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今后发展甜龙竹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关键词:甜龙竹;环境条件;种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99

1 甜龙竹适宜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土壤:由砂岩、砂页岩、页岩、花岗岩、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壤土上生长良好,要求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其中以赤红壤、红壤土、轻黏土最为适宜生长,笋材品质最佳。

适宜生长的范围:海拔在1350m以下,温度在-3~40℃之间,土壤pH值在4.5~8之间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路边和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忌霜、风口和贫脊山地种植。

2 甜龙竹种植后的管理

浇水与排水:竹苗定植后如遇久旱不下雨,时间持续在7~10d,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如果连续下雨时,结合培土开沟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竹园被雨水冲刷或积水,保证竹苗的成活率。

中耕除草:定植后的竹园每年要进行中耕除草1~2次。第1次中耕除草在6―7月,这时杂草幼嫩,铲除的杂草易腐烂;第2次中耕除草8―9月,结合深翻压青,清除杂草,竹蔸覆草,使土壤的土层变厚,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保水性,发笋时竹笋不向外暴露,保证竹笋肉质娇嫩,味道独特,色香味美。

科学施肥:借助冬雨的土壤水分施冬肥,时间在11月初,施冬肥时先把竹根附近发竹笋位置的土适当扒开,晒2~4d后再施肥,冬肥主要以有机肥配合45%硫酸钾型复合肥施,每棚的施用量有机肥10~15kg,45%硫酸钾型复合肥0.5~0.8kg,锌硼铁镁微量元素肥0.1~0.2kg,施肥覆土后,有条件的竹园浇水。

甜龙竹种苗:种苗根据长势、稀密、生长方向决定,一般定植1~2a留种苗1~2株、3~4a留种苗1~3株、5~6a留种苗2~4株。

竹园修剪处理:甜龙竹园的修剪时间是在立秋后7月底8月初进行,修剪时在竹高2.5m处断茎,将顶端2~3节以下萌发的竹枝剪除,尽量不要伤害到竹株茎杆,修剪除的竹枝晒干后,在早晨风速慢时,就地集中烧除,减少病虫害发生。经过修剪的竹园通风逶光性好,提高土温,减少营养消耗,方便竹园中的中耕除草,施肥,割笋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修剪时间在7―8月,第2年发笋时间在2―3月,修剪时间在9―10月,第2年发笋时间在4―5月,修剪时间在11―12月,第2年发笋时间在6―7月,修剪时间决定第2年发笋时间,所以总结出修剪得早发笋就早的规律。

竹园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是竹煤烟病,主要危害竹叶及小枝,严重影响光作用,使甜龙竹生长衰弱,竹煤烟病是由蚜虫或介壳虫危害引发的,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是竹煤烟病病菌的营养来源。防治煤烟病同时要注意防止蚜虫及介壳虫,每667m2选用2.5%功夫乳油75mL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g兑水45kg全株喷雾;竹锈病防治,每667m2选用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g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兑水45kg全株喷雾,或每667m2用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45kg全株喷雾;竹虫害主要有竹象鼻虫、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甚致死亡。成虫每年发生1代,竹根土壤中越冬,5月开始出现活动,6―7月活动盛期;竹苞虫的幼x吐丝卷叶取食,发生严重时竹叶被吃光,影响光合作用,发笋产量底,6月中下旬取食竹叶,7月中下旬老熟,冬季在竹蔸附近疏松土中越冬;蚜虫危害竹叶及茎杆,蚜虫体形小,黑褐色,具有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竹象鼻虫、竹苞虫及竹蚜虫的防治,每667m2选用70%啶虫脒水分散颗粒剂15g加40%氧乐果乳油120mL兑水45kg全株喷雾。

适时采收:竹笋进入拔节期时,最顶位置的二片小叶子长度在20mm左右,同时在反转时就是收笋最佳的时期。割笋采用刀口锋利的专业笋凿,顺着笋身把土壤扒开,在缩节位置进行平切。要保证切口的平整性,避免下部发笋部位破坏。割笋在清早进行,傍晚把土壤恢复平整,保证切面水分不被蒸发,避免腐烂。竹笋旺发期在4―5月,每隔3d割笋1次。新鲜的甜竹笋可直接上市交易,或经过冷藏处理后长途运输销售。

3 思茅区发展种植甜龙竹面积及效益分析

思茅区思茅镇莲花村通过3.73hm2甜龙竹的试验示范后,带动莲花村的周边农户种植甜龙竹面积140.77hm2,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据2015年统计,目前思茅区推广甜龙竹种植面积达1325.067hm2,其中有1040hm2进入盛产期,平均每667m2甜龙竹笋产量396kg,给当地的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思茅区美化荒山荒坡保持水土带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红曼.丰顺县甜竹笋产业状况及甜竹笋种植与加工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3(10):77-130.

[2]黄慧德.甜竹笋生态效益研究.中国农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中国农学会,2003(4).

[3]黄慧德.海南甜竹笋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14.

作者简介:白枚芝(1969-),女,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玉米、蔬菜和甜龙竹等作物的推广工作。

上一篇:沙糖桔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下一篇:大棚浅水藕黄秋葵小白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