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时间:2022-03-01 08:53:27

初中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摘要:学生写作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具有独立意志和自由内驱力,能清楚意识到自身的 主体品格和特质,并在写作过程中主体地驾驭自身的写作行为,即具有主动创作的激情与行动,并能在写作中主动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诚地倾述在写作之中,以适应自身生存、享受和主动发展的需要,并反过来提高自己的主体人格。主体性写作要求把"为了人"和"通过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写作来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

关键词:培养;主体性;兴趣;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2-02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写作教学中来。有没有兴趣与学习效率有很直接的关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放写作主体精神的重要手段,其根本就是变写作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需要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因素,需要也是人们乐意采取行动的兴趣之源。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表露自己的感情。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候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1.探索写作过程,把握作文教学思路

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首先要研究"学生怎样学"。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发挥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在传统的命题作文模式中,往往只抓住了"起草"这一环节。经过命题,"逼迫"学生从自己的少的可怜的亲身体验中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我总觉得,这时的学生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往往重视的是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为了写出一篇无可挑剔的好文章,学生必须在作文纸上经历了一场"思想斗争",必须在作文纸上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 仅仅抓住"起草"这一环节,对起草前那一段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是关键的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和人格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写完草稿之后,由老师修改、老师讲评,在学生的写作经历中缺少"修改""这一环节。事实上,修改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自主地深入思考去凝练作文的过程,此时会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去修改自己文章篇章结构,去斟酌自己的谴词造句,因而能够在此时自主地总结经验,内化写作技能。老师往往用自己的勾勾画画,删删改改代替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宏观上,我们有必要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

2.激发写作兴趣,挖掘主体潜力

在中国教育史上,从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教育与生活理论,无不渗透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因为一千多年来的考试制度迫使教师们绕道而行。"学习致用"的教师教作文,学生学写作文的目的从此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正因为诸多的压力,使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因"不会"而"怕写",因"怕写"而"厌烦",因"厌烦"而不会……周而复始,到现在,演变成提到作文,老师喊难教,学生喊难写。如果深思学生的学习心理,我想,许多老师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就是:首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苦功。 "原来写作文这么容易!"--让学生自由谈吐,解除畏难情绪。老师这时所要做的,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写什么都可以!"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让练习自由谈吐的途径有三:一是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有机会去写自己身边的琐事,大胆地写,不受约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心里有话就会写下来,既可以练笔,又可以为作文积累素材。二是经常写练笔作文。练笔作文不给题目,学生有什么感慨就写下来,难度就降低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笔作文和学生一起商量,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修改作文。这一过程,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三是作文要求"因人而异"。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感想、认识深度以及对语言运用能力都差不多,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松要求,不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需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重构写作价值观,引发学生写作欲望

作文有效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评判作文,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与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能力发展。一些初中生特别害怕作文,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作文成绩都不高,渐渐失去了写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确实,当前仍有不少教师他们评分的观念陈旧,再好的作文也只给八十几分,认为分数评得低习作水平才会高。凡此种种,学生很难从分数中看到作文对现实和将来的意义,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就渐渐地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分数确实是学生的命根。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这一心理,权且通过"分数"来呈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采用"量化"评分法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笔与大作文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大作文适宜规范的操作训练,而"随笔"则更具个性创作,内容、命题、文体、表达方式和字数等均较自由。这诸多"自由",为学生生命内部潜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主体性,有助于纠正"人""文"分离、"见文不见人"等不良的作文现状,有助于把人从文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文统一,并做到以文促人。

上一篇: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