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 快乐写作

时间:2022-03-01 04:55:19

有效指导 快乐写作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水平体现的重要标准。那么,以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有用、有利的指导,进而给予学生有序、有方、有益的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从教以来,笔者通过与同事探讨以及实践反思,积累了一些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当前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制定整体规划,构建作文教学序列

初中作文教学无科学序列、无教材的现实,多年以来让很多教师陷入尴尬。这种无序、随意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也无形中弱化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制定了下文的三年规划,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力求使学生的作文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

七年级入“格”,这里的“格”,是作文的一般性规范。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亲情、友情等情感特别敏感,想象力也特别丰富,但是生活感悟肤浅,对作文的一些艺术手法了解不多。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作文知识,如作文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规范。写作的主题侧重于以“情”为主,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以系列性话题训练为主。如笔者在七年级列出了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训练“感恩亲情,回味扶持的快乐”,题目可以是《家是我心中的明灯》《妈妈的唠叨》《父亲的眼神》《爱的细节》。第二部分训练“感恩生活,丰富人生的阅历”,题目可以是《为别人喝彩》《心中的暖流》《那一刻心灵得到净化》,中间穿插训练诗歌、童话、寓言以及写景的片段训练等。习作技法侧重教学生以记叙、描写为主,记叙要使学生学会顺叙、倒叙、插叙、详略等方法,描写要让学生学会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场景描写等手法。

八年级出“格”,让学生作文跳出“规范”。八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增多,学习感悟特别丰富,对生活学习有了一些独特的想法,对作文的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让学生走向自由,在写作中突出个性。作文主题以“学”为主,侧重学会感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可以列出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阅读经典,传达永恒的希冀”,题目可以是《读有感》《难忘的一句名言》《感谢那个小故事》;第二部分“阅读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对一朵花微笑》《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边风景独好》,中间穿插议论文、说明文、小小说、随笔的训练。作文技法侧重教学生在记叙的基础上学会有意识地抒情、议论、说明;学会谋篇布局;学会依据内容适当选择纵式或横式结构等。

九年级要升“格”。九年级学生完全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张扬,感情开始含蓄,对历史、自然、生命等人文话题有了思考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作文主题侧重以“思”为主,侧重感悟类文章的写作。可以列出以“感悟”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感悟友情,表达真诚的谢意”,题目是《眼中最美丽的你》《拥有爱的源泉》;第二部分“感悟自然,传递环保的理念”:《自然的歌声》《自然与心灵》《美感与自然》,中间可以穿插训练典型中考作文命题、书信、演讲稿等。作文技法侧重: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学会审题立意;学会用线索、烘托、渲染、提升文章立意等。

这个三年的作文序列,仅仅是一种思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调整。至于技法的落实,更取决于教师在作文过程中的有效指导。

二、坚持扎实有效的指导,形成灵活多样的作文形式

有效的作文过程指导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落实。没有教师充分的“训”,只有学生盲目的“练”,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质量。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按专题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通过写周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生活、主动观察生活、自觉反思生活的习惯,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的作文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活水。语文课前可以设计“话题式口头作文”,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话题,第二天上课让学生口头作文,或叙事,讲眼中所见;或议论,谈心中所想;七年级要求低些,级要求高些。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限时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真正实施还在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作文课上对写作艺术手法感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作文教学模式。生活和激情是进行写作的准备,而现在的作文教学是被动的、封闭的,对学生写作前的诱导和激发远远不够,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世界处于沉睡状态,所以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情境。比如可以组织游戏活动,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此外,还可以转变师生角色。在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的角色,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观察体验,适时点拨,引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共同参与,坚持和学生一起写作,展示自己的文章,和学生平等交流,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样学生也会因此多一份信心,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写作氛围。

作文课堂教学之外,作文的评改效率也是影响作文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学生作文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自我评价是必要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自参与,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当小组点评《我眼中美丽的你》后,我顺势要求作者自己也点评一下,小作者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省,无形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评价是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小组合作进行赏评,于他人进行比较,可以取长补短。只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强化学生批阅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作文优劣的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可以效仿的“范式”。让学生学会写批注,写总评。教师的评价要锦上添花。教师的精批精评示范、教师的重点面批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样,多形式多渠道的作文评改才能取得成效。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要实现写作的飞跃,显然是无稽之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积累语言。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把自由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要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笔者教七年级时,把初中阶段必读书目和学生的伟人传记一起列了一个清单,制定了一个三年读书计划,列表上墙。一般安排学生一到两个月阅读一本书。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自己在表上打对勾,并且写出读后感。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分组交流,组内推荐最好的读后感进行全班展示。教师舍得花精力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一般两周一次),开展专题性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应当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创造书香教室。笔者在所教的班级要求学生订阅《读者》《中华活页文选》《作文周报》《青年文摘》等杂志,这样就为学生定做了既经典又有现代气息的阅读大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贴本,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好的语段、文章剪贴下来,以备查阅。教师也可以利用午间在黑板上抄上三四条名人名言,让学生背诵。七年级的时候可以利用晨读开展“我来背古诗词”活动;八年级晨读开展“今天我讲诗词”活动;九年级晨读开展“我来赏美文”活动,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为作文积累材料,为作文语言平添几分文化气息,使文章主题更有情、更有意、更有理。

作文教学必须放眼长远,未雨绸缪,方能有效,那种瞄准应试的短视行为,必然难以奏效。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注重作文序列的构建,切实有效地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愉快地写作,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全面地提高。

参考资料: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陈肖光《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第24期。

上一篇:Otherwise与定语从句 下一篇:蕴涵浑茫的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