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浑茫的散文佳作

时间:2022-06-01 02:19:49

【前言】蕴涵浑茫的散文佳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想订份报纸。”事关重大,话在心里埋了很久,盘算了不知多少遍,多少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说出。他等待着妻子的反应。 “订那个干什么?”——显然妻子并不理解。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典型的书生心态,他不是个安分守己种地过日子的人。这也是句...

蕴涵浑茫的散文佳作

文学大师孙犁先生的散文清新雅致,朴素冲淡,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向来为人所称颂。《报纸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1935年,作者失业家居,想订一份《大公报》,一来阅读,二来看看报上有无自己的投稿。给妻子要钱,碰了钉子,又给父亲要了钱,订报,读报,最后用报纸糊了顶棚。这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那么文章的妙处和魅力何在呢?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意蕴丰富。此类作品不仅有作者有意为之的因素,也有“形象大于思想”的因素,有无意为之但超越写作意图和文本所指的成分。这种成分甚至是作者本人也意识不到的,正如韦勒克所举出的例证:“有一则旧的轶事,说勃朗宁不懂自己的诗作,这大约包含真实的成分。”这与人们常说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正相类似。《报纸的故事》也具有如此特点。

文章写了如下表层的和深层的内容:

一、写出了“我”订报欲望的强烈,索取订报钱款的曲折艰难,读报的投入和满足,以及对报纸的珍视。而这些又深层次地表现出一位追求进步、热爱文学的青年的思想境界、文化趣味和理想追求,以及失业在家时寂寞冷清的心境、沉静孤僻的性格以及敏感丰富的心灵。

二、写出了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伦理,尤其是对妻子的情感和道义。孙犁是一位儒者,信奉儒家道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从小不自觉地接受民间文化中儒家观念的熏陶,另一方面是读书求学中受到儒文化的影响,尽管那时已经是一个批判儒学的时代。(至于五十年代生病以后大量阅读包括儒学典籍在内的古籍,那已经是以后的事情了)孙犁在《小说与伦理》一文中说,他幼时读《红楼梦》,读到贾政笞挞贾宝玉后,贾政和贾母的一段对话,很受感动。贾政和贾母都不是他喜爱的人物,为什么被他们的对话打动呢?“后来才知道,这是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我虽在幼年,这种观念已经在头脑里生根了。”由此可知孙犁是很重伦理、道义的人。这在《报纸的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且看“我”与妻子的一段对话:

“我想订份报纸。”事关重大,话在心里埋了很久,盘算了不知多少遍,多少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说出。他等待着妻子的反应。

“订那个干什么?”——显然妻子并不理解。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典型的书生心态,他不是个安分守己种地过日子的人。这也是句“狡黠”的话:原因只说出了一半——看看报上有无自己的投稿的意思没说,他怕文章发不出来妻子笑话。孙犁曾回忆这一时期生活:“继续读书,投稿略被采用。目空一切……不为衣食愁,盖家有数十亩地,退有后路也。有时家居,有时在北平,手不释卷,练习作文,以妻之衣柜为书柜,以场院树荫为读书地,订《大公报》一份。”

“你去订吧。”——漫不经心地回答,仍然不理解丈夫的心思,没法明白订报对丈夫的重要性。

“我没有钱。”——两次铺垫和试探之后,这话才羞答答地姗姗来迟,足见书生窘况。

“要多少钱?”——她肯定有钱,否则,不会这样问。如果要的少,她会给的,结婚不久,恩爱正炽。

“订一个月,要三块钱。”——他当然知道三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否则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开口要了,用不着绕这么多圈子。多么难出口的一句话呀!

“啊!”——妻子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于此可见钱数之惊人,从妻子的惊讶又一次反衬出丈夫的异想天开。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话既然挑明了,她虽然惊讶,“我”还是张口借钱了。(注意,是“借”不是“要”)他并不知道妻子会不会借钱给他,但他抱着希望。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钱是不想借给了。结婚不久的夫妻虽然恩爱,但妻子还是有所保留的,私房钱并不会轻易给丈夫。这是当时微妙的心理,也是一种世态人情。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中,媳妇与家庭的经济关系,与丈夫的经济关系中的独立性,于此刻画得准确。

这样绝妙的对话,很容易让读者联想起《论语》中的某些篇章,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联想到“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水浒》和《红楼梦》的某些章节。

妙处还不仅此。谈话就这样中断了。作者接着写道:“我的自尊心,确实受到一点损伤。”是妻子不借钱损伤的吗?不是!如果是这样,文章只是写出了“我”的敏感和脆弱,此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是“我”从妻子话中意识到没尽到丈夫的责任从而感到自尊心受损伤,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待着,这证明书就是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这是何等高尚深沉的夫妻道义!以下两节写妻子钱的来源和对钱的珍重,进一步写出对妻子不肯借给钱的理解和自责。夫妻对话可以看做全文最精彩最有力的文字。

写夫妻道义着重于“我”对妻子的道义,尽管“我”体谅父亲的情感也很重。孙犁曾言:“艺术与社会风尚、社会伦理、社会道德关系至巨。……故历来艺术家,多是在人伦道德上富有修养的人。”此可视为悟道之语和夫子自道。父亲“沉吟了一下说”,与妻子的一声“啊”;父亲的给钱与妻子的未借给,也形成一种微妙的比照,父、妻形象、心态,在家庭中的地位,各自与“我”在这件事上的微妙关系与情感都呈现出来了。

不止这些,文章还附带写出了许多内容,比如乡间文化的落后,自然经济形态下乡村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闭塞与宁静,新婚爱情的幸福美满,甚至乡邮员的敬业,等等。波兰哲学家英格丹提出,一件艺术品有五个层面:声音层面、意义层面、表现的事物层面、观点层面和形而上性质层面。《报纸的故事》是充分而完美地体现了这五个层面的。围绕报纸的故事是表现的事物层面,作者的内在追求和夫妻、父子间的伦理则属于观点层面和形而上性质层面,蕴藉浑茫盖源于此。

而这样一篇言简意丰的佳作又是如何写出来的啊!就那么信笔写去,任意自适,随物赋形,行止自如。既无“动辄先立主意”,“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以求自伸”的努力紧张,更无对“中心旨意”的刻意追求,但一切自然形成,浑茫而出,正可谓老熟平淡,炉火纯青。孙犁先生为文,也许用如下一段妙论形容最为恰切:“做大文字,须放胸襟如太虚始得。太虚何心哉?轻清之气旋转乎外,而山川之流峙,草木之荣华,禽兽昆虫之飞跃游乎重浊渣滓之中,而莫觉其所以然之故。人放得此心,廓然与太虚相似,则一但把笔为文,凡世之治乱,人之善恶,事之是非,某字合当如何书,某句合当如何下,某段当先,某段当后,如妍丑之在鉴,如低昂之在衡,决不致颠倒错乱,虽进而至之圣经之文可也。”

参考资料:

1.〔美国〕雷纳·韦勒克、奥斯丁·沃伦《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尺泽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3.《陋巷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4.《看书琐记》,《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5.〔宋〕李涂《文章精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一篇:有效指导 快乐写作 下一篇:创新写人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