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3-01 10:50:16

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54-01

摘 要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有效发挥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非公制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融资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寻求有效的担保模式,发展信用担保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三十年来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融资难、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尤其以融资难为首要。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盈利能力和水平都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率高于大企业。很多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不真、账目混乱,还有些中小企业违规操作,大量逃废银行债务。面对这些情况,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自然不愿贸然贷款给中小企业。

银行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正向大中城市、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并且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审贷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普遍产生了惧贷心理。其次,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调查,其成本远高于对大型企业的审查。最后,信息不对称也导致商业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

从融资渠道上看,我国金融体系比较落后,现有的银行为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及其它的金融机构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审贷能力、审贷程序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缺陷,不愿为中小企业融资。我国虽然目前有中小企业板块,但是其发展规模其对中小企业的实力要求仍然很高,限制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的比较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模式,归纳起来包括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担保三种。

政策性担保是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它是以地方财政为主要出资人所组建的贷款担保公司。这类担保机构以政府信誉为依托,易于组建管理。但由于其风险承担仅是实际到位的担保资金,在地方财力受限的情况下,担保能力不强,担保的额度较小,加之这类公司的非市场特色较浓,贷款银行的认可度普遍不高。

商业性担保机构是一般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主出资组建,也有国有独资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多设立为企业法人。从未来情况发展来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将有几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担保业务操作的商业和市场化程度最高;选择所熟悉的产业和领域开展担保业务;通过向政策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来分散风险;通过相关投资和服务业务所得来建立担保业务的补偿机制。

互担保机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城乡社区,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的问题而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一般设立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互助担保业由于经营上和资产结构上的缺陷,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三、对于我国信用担保模式的一些探索性思考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引入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的信用担保,能更有效弥补信息不对称引致的市场失灵。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信用担保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商业性担保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根本出发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为一些财力或者条件相对欠缺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而互担保机构有其先天的缺陷,规模较小,并且资金的限制使得其担保的放大倍数很有限,这两种模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在此分析上,我们认为我国的信用担保应该是以政府性担保为主,然后加以商业化运作,这样既避免了政策性担保模式的政策干预色彩浓厚的缺点,同时商业化运作使其尽快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虽然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用也很低,资金主要来源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但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我国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完全依赖政府外在推动,缺乏内生性,定位难。其次,缺乏完善的风险共担及风险分散机制。最后,担保机构的经营运作日趋银行化。

依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以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的某种模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困境,应当建立以政府性担保机构为主,由政府出资,担保机构实行商业化运作,同时引入第四方风险投资机构或行业上下游企业和外部评级机构。而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完善担保法律的同时,借鉴浙江“桥隧模式”,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或行业上下游企业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造血”问题以及风险分散问题,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可以解决企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可防范风险和损失。

综上所述,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的担保体系,同时引入第四方及外部评级机构将是我国信用担保市场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

[2]管晓永.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投资主体.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0).

[3]张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8-35.

上一篇:浅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下一篇: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