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1 01:33:25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玉米新品种中地77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在新民市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突出特点,并从种子处理、选地、播期、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的种植。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中地77;栽培技术;辽宁新民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42-01

玉米新品种中地77由辽宁省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9]009号,自2009年引进新民市推广种植,通过3年多的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抗玉米螟、无空秆等优点,现已成为新民市玉米的主栽品种。

1 特征特性

中地77在新民市生育期为128 d,有效积温在2 800 ℃以上,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黄色,株型紧凑。株高289 cm,穗位高129 cm,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0 cm,穗粗6.3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穗轴粉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雄性分枝数7~11个,单株粒重235.7 g,百粒重36.3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弯胞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经中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3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4.29%,赖氨酸含量0.28%,远超过国家优质米标准。

2 在新民地区的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玉米品种试验,2009年平均单产11 19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10年平均单产11 286.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连续2年比对照郑单958平均年增产7.65%,并且较其他品种抗逆性强,不倒伏,高抗玉米螟,无空秆。

3 突出特点

中地77根系下扎深,抗旱耐密,芽率高,芽势好,拱土能力强,出苗快;不秃尖,里外均匀,不空秆,轴细,出籽率高;抗逆性极强,活秆成熟,高抗倒伏,抗多种病害;米质优,增产潜力大,有利于玉米的销售。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种子处理

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地77有包衣和不包衣2种,未用种衣剂包衣的要进行包衣,包衣后要在阴凉处阴干。

4.2 选地

中地77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最好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好的地块。

4.3 播期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5~10 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8~10 ℃即可播种[1]。②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及早抢墒播种。③春季干旱多风地块,适时早播有利于春墒夺全苗,盐碱地温度达13 ℃以上播种较为适宜。④降雪量较大且春季气温持续偏低的地区,应视地温上升情况适当推迟播期。

4.4 施肥

结合整地,一般施优质农肥22.5 t/hm2。播种时施入基肥600 kg/hm2,基肥主要是三元复合肥,缺锌地块也可随基肥施入锌肥,施锌肥22.5~30.0 kg/hm2。玉米追肥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现在玉米生产上也采用一次性深施肥技术,一般施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但这种施肥方式容易造成前期旺长,后期植株脱肥、早衰,所以建议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再进行1次追肥,追肥数量同上。

4.5 密度

遵循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最佳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过稀造成减产;过密如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则因通风透光不好而造成减产[2]。

4.6 除草

4.6.1 苗前化学除草。一般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采用苗前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土壤湿润时,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新民地区应用的除草配方有乙草胺+2,4-D丁酯+阿特拉津的混剂或异丙草胺+阿特拉津的混剂等,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避免在中午温度过高时(超过32 ℃)喷洒,以免出现药害[3]。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漂移影响其他作物。

4.6.2 苗后早期茎叶除草。在干旱、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可选择苗后除草,封闭失败的地块也要进行苗后除草。玉米三至五叶期是喷洒苗后除草剂的关键时期,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采用烟嘧磺隆与阿特拉津混用的方法,于玉米三至五叶期进行顺垄喷雾,避免药液喷至玉米心叶中,防止出现药害。

4.6.3 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技术。如果因前期用药不理想或雨水过多造成新生杂草危害,在玉米株高为80~100 cm时,可使用克无踪采取行间定向喷雾(喷头加防护罩)的方法处理杂草,用20%百草枯水剂2 250~3 000 mL/hm2对水225.0~337.5 kg/hm2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将药液喷到作物上,以免发生药害[4]。

4.7 病虫害防治

4.7.1 虫害防治。①玉米螟。采取生防与化防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治,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一是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始、盛期投放赤眼蜂,放蜂30万头/hm2。二是化学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颗粒剂,用3%呋喃丹颗粒剂3 kg/hm2左右,逐株投入。②黏虫的防治。在黏虫发生年份,选用触杀、胃毒性强的杀虫剂,以人工喷雾的方法防治效果较好。常用药剂有:2.5%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加2.5%氯氟氰菊酯乳油450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

4.7.2 病害防治。在雨水偏多年份,玉米叶部病害较重,应进行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喷雾,对多种病害有效。

5 参考文献

[1] 倪凤君,王桂华.玉米大垄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1):26.

[2] 宫庆彬.玉米宽窄行增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0(11):35.

[3] 南元涛.黑龙江省中西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5):51-53.

[4] 李永林,李维艳,孔凡祥.无公害玉米通透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30.

上一篇:VTM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一篇:将ERP扩展到生产制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