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时间:2022-02-28 10:15:59

浅议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摘 要] 驰名商标是商标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作者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际条约,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以及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如何保护驰名商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商标 驰名商标 认定 立法保护

一、驰名商标概述

1.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含义

所谓商标,是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是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有文字、图形、字母、师资、三为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

驰名商标,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3年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认为,“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法国学者Y.St.Gal称驰名商标“指为广大公众所共知,且享有卓越声誉者而言”。其中高度驰名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生产者、消费者等相关公众中广为人知晓;信誉卓越是指商标所标示的商品的质量优良并长期稳定,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长久喜爱和信任。

2.驰名商标的法律特点

(1)驰名商标经长期使用,为相关公众所熟知

驰名商标经过一定期限的公开使用,逐渐扩大其市场影响,为公众所认识和了解。《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第16条第2款规定:“商标是否驰名,应考虑该商标为相关部分公众所知晓,包括该商标在缔约方通过宣传广告取得的知晓”。何谓相关公众,《TRIPS协议》并未明确说明。在解释“相关公众”的范围时,各国及国际公约有着不同说法,按照《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解释,“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服务相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

(2)驰名商标代表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优异,在市场上享有良好信誉

市场作为综合检验企业及其产品的一面镜子,指导并促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新的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并使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花色和品种上满足消费者选择。企业及其产品不断参与市场竞争,其驰名商标代表的商品或服务必然是优质产品或服务,为公众信赖和喜爱,拥有良好的社会评价。

2.驰名商标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驰名商标的影响范围,不仅看国内范围,同时也看国际范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一个商标只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范围内出名,不仅本国而且其他国家均应认为该商标为驰名商标;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多数国家驰名并不导致在“本国”驰名。商标驰名的地域范围是各国根据原则和其本国经济利益而确定的。

4.驰名商标是经本国主管机关认定为驰名的商标

由于商标的地域性,在某国驰名的商标,并不会必然导致在其他国家驰名。依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商标是否在成员国驰名,要由成员国商标主管机关确认,我国确认驰名商标的行政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

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密切相关,认定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一个商标能否适用驰名商标特殊的规定,取决于它能否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如果认定主体过多,认定的范围过滥,认定的方式过于主动,就会造成驰名商标满天飞,不利于保护那些真正具有较高商誉和雄厚实力的驰名品牌。驰名商标在我国有其特定的认定标准,现从以下几方面讲述:

1.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

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并没有世界性标准,各国对此各有不同规定。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认定的主体是怎样规定的呢?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5条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法》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其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行使商标注册和商标管理的权力,掌握着工商企业商标注册和使用的情况并通晓商标法律,由商标主管机关认定驰名商标,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2001年7月17日,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做出认定。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设计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做出认定”。所以我国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应是商标行政主管机关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组织不得认定或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2.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综观各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主要有两种模式: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

主动认定是指在未发生权利纠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为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侵权纠纷,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的认定,目的是给该商标以扩大范围的保护。主动认定不符合国际惯例,尤其是采用批量认定的方式,若把握不准难免陷入滥评,也容易导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被动认定则是指在已经发生权利纠纷的情况下,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有关部门对其商标是否驰名,能否给予扩大范围的保护进行认定。被动认定是司法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基本模式,目前为西方多数国家所采用,被视为国际惯例。

3.认定商标是否驰名应当考虑的因素

我国《商标法》第14条规定,认定商标是否驰名,应考虑以下因素:(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悉程度。如何判断某个商标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是人民法院面对的新问题。通常法院在审判案件时都是对某个事实的法律定性,而如果涉及到对心理程度的判断,法院通常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如下途径解决:在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解释上,通常采取“信赖说”,该学说认为“效果意识的确切含义,既不能以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为准,也不能以相对人所理解的含义为准。由于它体现了一般人对于意思表示的善意信赖,因而被称为“信赖说”;而在普通商标侵权案件中,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时采取的一个主要标准是“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是认定驰名商标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只有长时间地被消费者所信赖所使用,才能表明其市场的魅力和体现其价值,并且,通过对商标的使用,才能使得商标在公众中产生知名度。所以,认定驰名商标时,一定要考察该商标在特定地域持续使用的时间。(3)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持续时间”是指每一次宣传工作的起始到终止的时间段;“宣传工作的程度“是指宣传的质量,包括采用何种工具进行的宣传以及宣传的方式是否新颖等问题;“宣传的地理范围”是指宣传的范围有多广,强调的是宣传工作的空间范围。因此,通过考察一个商标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就可以比较明确地得知该商标在一定区域内公众的知晓程度。(4)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它强调的是该商标是否曾受到过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受到过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记录可以作为认定驰名商标的参考因素。(5)对于其他因素的考察。

综合考察上述因素后,如果一个商标从客观上已经达到了为相关公众所广为知悉的程度,就应认定使用在某种特定类别商品上的商标为驰名商标。

三、驰名商标的立法保护

1.驰名商标的国际立法保护

(1)《巴黎公约》中有关驰名商标的规定

驰名商标作为正式的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巴黎公约》中,《巴黎公约》第6条第2款规定:本公约各成员国承诺,当某一商标已经为本公约受益人所有,且已被有关注册或者使用国主观部门视为在该国驰名时,若另一商标构成对此商标的复制、模仿或者翻译,并足以造成误认,各成员国应以本国立法允许的情况下,依职权或者应有关当事人的请求,驳回或者撤销后一商标的注册,并禁止其使用于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上。商标的主要部分构成对任何此种驰名商标的复制或模仿,并足以造成误认时,也应适用本规定。自一商标注册之日起至少5年内,应允许提出撤销这种商标注册的请求。允许提出禁止使用请求的期限,可由各成员国规定。当一商标之注册或使用有恶意时,此种撤销注册或者禁止使用的请示不应有时间限制。

(2)《TRIPS协议》中有关驰名商标的规定

198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八轮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之初,西方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与冒牌货贸易问题纳入了谈判范围。1994年《马拉喀什协定书》之附件《TRIPS协议》通过引述《巴黎公约》有关规定的方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将驰名商标的保护带到了新高度。其第二部分“关于知识产权效力、范围和使用的标准”第16条规定:“《巴黎公约》(1967)第六条之二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适用于服务。在确定一商标是否驰名时,各成员应考虑相关部门公众对该商标的了解程度,包括在该成员中,因促销该商标而获得的了解程度。”“《巴黎公约》(1967)第六条之二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适用于与已注册商标的货物或服务不相类似的货物或服务,只要该商标在对那些货物或服务的使用方面可表明这些货物或服务与该注册商标所有人之间存在联系,且此类使用有可能损害该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

(3)《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

WIPO“驰名商标问题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9月出台的《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其主要规定有:重申了驰名商标的保护不要求在有关国家实际使用,只需要驰名即可,包括促销产生的知名度;驰名商标同样适用于服务商标(《TRIPS协议》中已有规定);作为确定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的条件,成员国不得要求该商标在该成员国内外的任何管辖范围驰名,或该商标已在除该成员国以外的任何管辖范围进行注册或提出注册申请;将商标驰名的范围限定在相关公众领域内;使用该商标的那一类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或潜在顾客、使用该商标的那一类商品或服务的经销取代中所涉及的人员、经营使用该商标的那一类商品或服务的商业界。

该《联合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认定商标是否驰名时可以考虑“与商标有关的价值”,如果商标的价值可以得到准确的评估和量化,可以成为商标驰名的一个重要佐证。

2.驰名商标的国内立法保护

2000年4月28日,国家商标局出台了《关于申请认定驰名商标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驰名商标在申请认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2001年《商标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驰名商标”的法律地位。第13条规定:“就相同或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该法第14条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由此,我国初步建成了驰名商标的国内法保护体系。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商标法实施条理》,进一步确认了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制度,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也做了响应的规定。2003年6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细化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措施。

四、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建议

1.增强公民的商标法律意识

国内企业对商标保护知识的淡泊,已经直接导致企业经济受损,苦心经营数年的品牌在短短的时间内被人们淡忘。企业管理人员增强商标法律意识,在积极运用品牌策略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对假冒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只有教育消费者,自觉抵制、举报假冒驰名商标的行为,广大的生产厂家依法生产经营,驰名商标权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持驰名商标声誉,主动、积极保护驰名商标权,驰名商标才能得到真正的法律保护。

2.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制度。

是指无权使用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注册或使用于与驰名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不相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淡化行为可能是商标所有人的自我淡化,也可能是他人恶意使用造成的淡化。对于知名度较高的驰名商标来说,淡化行为会严重影响驰名商标的声誉,损害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反淡化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应增加相关规定,防止对驰名商标的恶意淡化行为。

3.应该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延伸到网络世界,严禁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

随着电子商务在网上的迅速崛起,网上消费者利益的保护问题也被提上重要议程,驰名商标给予消费者在网上识别高质量商品或服务及其来源的可能。由于驰名商标拥有极大的商誉价值,一些网站便利用他人驰名商标注册来注册域名以提高点击率,这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对无形地损害驰名商标,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因此,对驰名商标在域名领域中进行特殊保护,对于保护消费者因受赞助或使用许可关系而引起的欺骗、混淆、不当联系或误认具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曾陈明:商标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国光:知识产权诉讼.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第89页

[4]普 翔:对驰名商标界定的思考――兼评修订后的《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规定载于《中华商标》,2002,第33页

[5]李 亮;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中国法院网,2008.12

上一篇:论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规制 下一篇:集体专有与个体共有:地理标志制度的权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