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与限制

时间:2022-09-28 10:34:12

浅议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与限制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要完善这方面的法律保护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凡事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在加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对其予以一定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驰名商标 法律保护 限制

一、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商标是否驰名,不是由商标标识本身的外在形式决定,而是由商标所标示或代表的商品或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商标使用者的企业形象、公众评价、消费者在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决定。驰名商标可以是注册商标,也可以是未注册商标。但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知名度,是在长期的市场环境中形成的、群众公认的商品或服务标识且该商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名牌效应。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驰名商标必须是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定在该国驰名。在我国,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管理机关依据自2003年6月1日起生效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予以认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虽然尚没有达到最先进的国际条约的要求,但与过去的规定相比,已经放开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我国《商标法》第十四条是关于认定驰名商标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与国外通行多年的标准接轨,除了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等因素外,该条第五项“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的规定使得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呈开放的态势。而我国《商标法》第十三条则体现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就相同或者相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从两个方面对驰名商标进行了保护。一是对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仅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但对普通的未注册商标,一般情况下法律是不予保护的。而对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表现在其保护范围不限于一般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即相同或类似商品。即使是在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复制、摹仿、翻译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的,也属于对他人驰名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除了上述对保护范围的特殊规定外,我国商标法还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了企业名称登记领域。如《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此条规定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相衔接,由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依法撤销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自己的企业名称进行的登记。

二、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随着我国加入WTO、更多地与世界接轨,我们看到驰名商标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用以争取和维护本国竞争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抗和排挤其他竞争者,从而实现其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并以法律认可且公开保护的方式垄断市场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和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防止不正当竞争。如何保护驰名商标,国际公约和大多数国家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的具体内容也互不相同。我国虽有国家工商局2003年修改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但它仅是属于行政规章,立法层次较低,其中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规定得也不够详细,有些问题及实践中的做法还值得去探讨、去完善。因此,根据我国商标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国外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的驰名商标立法保护制度,应当修订《商标法》,明确规定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真正建立起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使驰名商标不仅有一般商标的保护制度,而且还有特殊的法律保护制度。应当将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服务上。按照我国现行《商标法》的规定,只有禁止在商品上使用驰名商标的规定,却没有禁止在服务上使用驰名商标的规定,因此如果出现在服务上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很难被认定为是侵犯驰名商标权的行为。但如果这种行为不加以禁止,类似的侵权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规定禁止驰名商标以外的人在任何商品和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可见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商品和服务上,使驰名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为充分的保护已经成为驰名商标保护的必然趋势。我国也应该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趋势,在《商标法》和相关法律中扩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明确规定禁止他人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加大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力度。

此外,要完善对我国驰名商标网络的法律保护。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域名的商标识别作用日益显著,将他人驰名商标抢注作为域名注册并使用的情况已经较为普遍,对驰名商标进行网络保护,已经成为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我国《商标法》缺乏对该问题的相关规定,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应当将驰名商标的保护延伸到计算机网络域名的注册或使用上,如果出现了抢注驰名商标的网络侵权行为,法律应当赋予驰名商标所有人救济权利如请求撤销该域名等,以防止引起公众误解,及时保护驰名商标。

三、对驰名商标的限制

凡事都有两面性,尽管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仍有缺陷,但事实上对驰名商标已经给予了远远超出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待遇,法律的天平已经明显倾向于驰名商标所有人。在对驰名商标提供特殊保护的同时,也应对其给予必要的限制。我国商标法律法规仅规定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而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限制的规定明显不足,这方面仍有待于完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予以完善:一是要禁止和限制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自我淡化行为。市场中,假冒驰名商标的现象长期屡禁不止,驰名商标一直是不法侵权者觊觎的主要对象。然而驰名商标所有人自己将其所拥有的驰名商标不经任何法定程序任意使用于自己生产的其他商品之上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使其驰名商标淡化,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首先,驰名商标所有人自我淡化的行为必将亲手葬送自己辛苦打拼而获得的商誉。其次,驰名商标所有人自我淡化的行为常常会误导消费者,使其误以为新产品亦属于驰名商标的商品,或者商品与驰名商标所有人之间存在关联,从而导致误购,而误购的商品有可能是质量低劣的产品。最后,驰名商标所有人自己“搭便车”,轻而易举地占有市场,也是排挤同类营业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驰名商标的自我淡化行为损人又不利己,法律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对此种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注册商标的使用严格限制在核准注册的标志和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类别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应当另行提出注册申请。而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法律还应规定,驰名商标需要注册在其他商品上的,对其另行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严格审查,并予以量化限制,规定另行注册的商品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类别。

其次,限制驰名商标的许可使用和转让。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转让注册商标,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商标注册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商标法虽规定了商品质量控制的条款,但对驰名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并未规定更严格的质量要求,即对被许可人和受让人的产品质量应达到何种程度未作出规定,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而被许可使用人或受让人未经过任何的认定程序,就轻而易举地使其产品享受驰名商标待遇,受到特殊保护,显然不符合市场平等竞争法则。因此法律应作出规定,严格限制驰名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只有受让人或被许可人的产品质量达到与驰名商标商品相当的程度,转让合同或许可使用合同才有效,否则,应确认为无效。同时对驰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和转让合同的核准手续,也应作出更严格的规定。

综上所述,驰名商标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对其充分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其予以一定的限制,与其说是一种无奈,不如说是一种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立红著:《商标权及其私益之扩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熊英袁毅超主编:《知识产权法全攻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上一篇:论中华老字号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