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材生的志愿故事

时间:2022-02-28 05:44:58

一个高材生的志愿故事

说起王同学,从认识到志愿最后确定,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值得人们回味。新的学期即将开学,更值得新一届高三生细细品读一番。

王同学,男生,2011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87分,超出一本线114分,全省排名90名,其中,数学139分,理综284分,语文121分,英语143分。他是一名自外地(厦门市)慕名而来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也是我今年帮助填报志愿的178个本科考生中分数最高的理科考生,还是一名较有个性、善于思考未来,较为现实的考生。

6月25日,福建省高招办公布高考成绩,我是第一时间接到王同学从厦门打来的电话,王同学电话里说自己考了687分,他本来估分630分左右,可一下多了50多分,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还叫来父母一起把各科成绩加了几遍。当真正确定自己的成绩之后,王同学立即给我电话,这成绩我也有点意外,尤其是排名在全省100名之内,我当即跟王同学说,上北大和清华理应没问题。

当日下午五点左右,王同学又给我来电话,一本重点线理科是573,他是超过一本线114分,这是北大、清华和人大的料子,这是我预感王同学可进的学校。当时,北大和清华驻福建招生人员都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到王同学家里征求意见,都希望王同学去他们学校学习深造。

以前,只听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王同学的情景来看,我又得出另一种新的认知:“招生工作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所名校都希望把高分考生“绑架”到自己的学校。王同学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家长也束手无策。因为有几次接触和见面闲聊,王同学对我印象不错,其家长对我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也颇为赞赏,如对选专业与选学校的进退法较为认同。他们把几所高校准备预录取情况,原原本本细说一遍,北京大学医学部有两个专业可以选择,一个是口腔医学(8年本博连读),另一个是药学(6年本硕连读),只要考生愿意,驻福建招生组就可以在福建高招办见证下签下“2011年本科生预录协议书”;清华大学国防生还有名额,专业有三个可以挑选;还有一所是中国人民大学,这一所学校相对分数没有前两所那么高,但有一个极为有利条件,专业可以由王同学任意挑选。

三所著名高校,同时向一名高分考生抛来橄榄枝,我近20年来指导考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因为考得这么高分的考生,根本不必请我帮忙指导志愿填报,可王同学及其家长对我特别信任,一直要听取我的意见,然后才作最后决定。王同学在成绩公布前与我接触和谈论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出国留学,继续读书深造,基于这个原则和梦想,我受重托之后,毫无保留说出自己一些观点。首先对北京大学医学部两个专业的看法,虽说北大是一所著名高校,但是北大医学部的强项专业理应是临床医学,再说,一个考生想出国留学深造,那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北大医学部本身就是本博连读,且是八年制,对出国深造不利。第二个专业是药学,虽说仅有六年制的本硕连读,但药学出国深造的机会也相对少一些。其次,对于清华大学的国防生,学校提前批招六名国防生,有三个专业,一个是法学(司法干部),一个是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全军装备科研试验干部),另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挥自动化工程技术干部),这三个专业均为非指挥类,也就是说不是野战部队,是军队文职干部。这三个专业都是不错的,可是对于王同学想出国深造的意愿来说,这个选择显然也是不怎么合适的。而中国人民大学驻福建招生组承诺录取专业可以任意由王同学挑选,这是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在6月30日前签订2011年本科生预录协议书。在27、28、29日三天的日子里,王同学及其家长每天都通好几次电话与我探讨。我的观点是,如要留学或今后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还是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这个专业是此校较好专业,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且金融学专业在世界各地也是可以互通的,其发展前景广阔,还有出国留学不会受到专业影响。

29日晚上,王同学再次来电话说,他经过再三考虑和征求父母的意见,还是采纳我的建议,决定在6月30日到福建省高招办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签订“2011年本科生预录协议书”。王同学的志愿终于尘埃落定。

录取结果:6月30日,王同学按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本科生预录协议书上所规定的,在本科一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须填A顺序志愿)报考中国人民大学,7月中旬,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录取。7月下旬,顺利收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新生入学通知书”。这实在是王同学家里的特大喜讯,也是我所指导的考生被录取最好的大学之一。

评析与感言:一个成功志愿,总有一曲婉转悦耳的音符。回想王同学这一志愿的选择,由三个基本要素构建而成,或说是三个认知相同而成。一是互相了解、达成共识。与王同学彼此相知而互相了解,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们经过无数次的见面与电话掏心畅谈,各自毫不保留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从意见由分歧到逐渐磨合会意,从学校到专业,从眼前到未来,都有过一些争论和意见保留,最后,真正达到统一。二是以诚相待、以理指导。在我近20年的指导中,这是较为特殊的一例,因为在填报志愿之前,这位考生其实已经先被高校预录取了,且与预录取高校签下协议书,也是我20年来第一次见到。三是现实未来,两者权衡。王同学的志愿有点特殊,有点与众不同,可能有人会说,怎么北大清华高校可以进档录取还不要去,怎么中国两所文理科最好的高校抛来橄榄枝却不愿接纳呢?说实在的,在最后抉择之时,我们是时时在关注,时时在互相提醒对方,时时考虑着前前后后。然而,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未来,是将来王同学的志向和意愿,使王同学的志愿与理想相匹配,志愿与梦想相吻合。虽说王同学的高校是退了一步,可他的专业则是进了一大步,是与自己未来规划有密切关联的,是与自己发展前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思前思后不后悔,未来前景添光辉。

作者简介:

邓溪清,知名高考志愿指导老师,已出版高考志愿指导书籍《赢在填报》。2010年帮助考生填报的本专科志愿全部成功录取,其中本科47个,专科20个,甚至有专科分数被录入本科的“奇迹”,多家媒体曾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2011年成功指导考生人数是其去年的4倍。

上一篇:“北纬1°”的留学 下一篇:志愿填报实战得失案例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