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消极心理 感受语文魅力

时间:2022-02-27 10:53:30

调控消极心理 感受语文魅力

[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职,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加以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魅力

一、中职生学习语文消极心理之表现

1、漠视语文无关痛痒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她们打入了“冷宫”。她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工作中也一般用不上。

2、应付老师安慰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她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她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她们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4、投机取巧瞎碰乱撞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语文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考试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她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中职生学习语文消极心理调控之对策

1、变教学目标为学生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中职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她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她们就能付诸行动。我曾在任教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她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考试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她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变沉闷枯燥为彰显活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中的细微心理变化,适时引导调控,同时我们也要自觉主动打造魅力课堂,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文课堂的无穷乐趣,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孙春香,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关于学前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论中国画教学中的以线造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