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技术范文

时间:2023-02-22 15:12:25

调控技术

调控技术范文第1篇

1.提高温度。一些多年生观赏植物和秋播草花,在入冬前若放入高温或中温温室内培养,一般都能提前开花。如牡丹、杜鹃、山茶、垂丝海棠、碧桃、瓜叶菊、旱金莲及大岩桐等,都可将花期提前到春节前后。但前提是必须是成熟的植株,并在入冬前已形成花芽,且经过一段低温休眠处理,尤其是木本观赏植物,否则不会开花。

利用加温方法催花,首先要预定花期,然后再根据观赏植物本身的习性来确定提前加温的时间。在将室温提高到20-25℃、相对湿度增加到80%以上时,垂丝海棠经10-15天就能开花。牡丹经30-35天可开花,而杜鹃则需40-50天方可开花。

有些观赏植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可持续生长,开花不断。如非洲菊、大丽花、美人蕉、茉莉、非洲凌霄、木本象牙红、文殊兰等,都可通过加温来延长花期。但要早作准备,不使其受低温影响而停止生长,并辅以施肥、修剪等措施,才能有效。

2.降低温度。①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一般多在早春气温回升之前,将一些春季开花的耐寒、耐阴、健壮、成熟及晚花品种移入冷室或地窖,使其休眠延长来推迟开花。延长观赏植物休眠期的冷室室温应保持在5℃以下,这就不能用一般的冷室,可利用永久性地窖来代替,但应有照明设备。

降温处理时,要少浇水,除非盆土干透,否则不浇水。一般,需提前30天以上将其移到室外,先放在避风和遮阳的环境下养护,并经常喷水来增加湿度和降温,然后再逐渐向阳光下转移,待花蕾萌动后再正常浇水和施肥。

②减缓生长,延期开花。较低的温度、微弱的光照、水分不足等,都能使植物的新陈代谢减弱而延迟开花,这些措施大多用于含苞待放或开始进入初花期的观赏植物,如、瓜叶菊、天竺葵、八仙花、晚香玉、水仙、月季等。

3.夏季降温。在夏季降低温度,使不耐高温的观赏植物在夏季开花。因盛夏时许多观赏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处于迟缓状态,有些还进入休眠,故多不开花。为了满足夏季观花的需要,可采用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使它们正常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打破夏季休眠的习性,使其开花不断。如仙客来、天竺葵、吊钟海棠等。

4.降低温度,提前度过休眠期。如果欲使牡丹在元旦前开放,单纯进行高温处理,并不能达到目的,需在秋季落叶后移入冷室先经l周的低温处理(温度应在0℃以上),然后再逐渐移入中温和高温温室中催花。如果要使牡丹提前到国庆节开放,则需提前50天左右,将其移入冷室进行2周的低温处理,然后再移到温室,将温度保持在18-20℃,并逐渐将温度提高到25-28℃,其便能在国庆节开放。

二、光照处理调控

1.短日照处理。为了使一些必须在短日照环境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的观赏植物,如一品红、叶子花、秋菊等,能在国庆节开放,必须提前40-50天进行遮光处理,将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到10小时以下。使用此法处理的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必须完善,枝条成熟,腑芽和顶芽应充分饱满。在养护中应加强磷、钾肥的施用,并停止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否则对花芽的分化和花蕾的形成不利,难以成功。

2.长日照处理。为了使一些必须在长日照环境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的观赏植物,如唐菖蒲、百合、晚香玉等,能在冬季进行切花生产,以便全年供应鲜花,应在温室内进行补光,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以上,同时满足其对高温的要求。

延长光照,也可阻止一些短日照观赏植物在秋冬花开,如一品红,可用此法促其长枝后,在自然短日照下开花。又如日本采用分期分批长日照处理,则可使其花期延迟,并分期分批开花。

3.昼夜颠倒处理。采用白天遮光、夜间照明的方法,可使只在夜晚开放的观赏植物在白天开花,如昙花等,并可使开花时间由2-3小时延长到2-3天。

三、生长激素处理调控

使用生长激素解除休眠,对于调节花期具有显著的效果。如赤霉素、萘乙酸、2,4-D、B9、秋水仙素、乙醚等进行处理,可起到催延花期的作用。

1.解除休眠,提早开花。应用激素解除休眠:将500-1000毫克/千克浓度的赤霉素,点在牡丹、芍药的休眠芽上,几天后芽便可萌动;喷在牛眼菊、毛地黄上,可代替低温的作用,提早抽薹;涂在山茶花的花蕾上,能加速花蕾膨大,使其提早开花。

2.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2,4-D对花芽分化和花蕾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当未经处理的盛开时,用2,4-D0,1毫克/千克处理的只呈初花状态,用0.1毫克/千克处理的花蕾膨大而透色,而用0.5毫克/千克喷过的花蕾较小。

四、栽培管理措施处理

根据观赏植物习性,在不同生长期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处理,应用播种、修剪、摘心及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调节花期。

1.播种期调节。利用播种期来调节花期。如唐菖蒲在北方地区于4月中旬至7月底分期分批播种,可于7-10月份接连开花不断;如瓜叶菊可于4、6、10月份分期播种,开花期自11月份至翌年5月份,可达5个多月。翠菊、万寿菊、美女樱等于6月中旬播种,百日草、凤仙花等于7月上旬播种,国庆节开花。一串红可于8月下旬播种,冬季温室盆栽,不断摘心,于节前30-35天停止摘心,春节繁花盛开。

2.修剪、摘心处理。为在国庆节开花,早菊的晚花品种在7月1日至5日,早花品种在7月15日至20日最后1次修剪;荷兰菊于3月上盆后,修剪2次或3次,最后1次在国庆节前25-30天进行;一串红于国庆节前30-35天最后1次摘心。

3.水肥处理。人为地控制水分,强迫休眠,再于适当时期供给水分,则可解除休眠,开始发芽、生长、开花。采用此法,可促使梅花、海棠、玉兰、牡丹等木本花卉在国庆节开花。例如,欲使玉兰在当年国庆节第2次开花,首先要在第1次开花后加强水肥处理,使新枝、叶、芽提前长成,然后停止浇水,人为地制造干旱环境,同时进行摘心,3-5天后将其移到凉爽的地方,并向植株上喷水,使其恢复生机,花芽便开始分化。这时再加施磷肥,使花芽尽快分化完成,就可望在国庆节前开花。

采取的技术措施要根据地区、时间、当时的气候以及观赏植物苗木的大小、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严格掌握,方可取得成功。

调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棉花调控技术

0引言

新疆农四师六十三团地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年日照2700小时,有效积温3500℃以上,年降雨量148mm,无霜期150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干旱、冰雹、霜冻等,晴天多雨天少。即有有力的天气条件,又有不利棉花生长的条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在贯彻“矮、密、早、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播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团场棉花产量不断提高,全团皮棉单产从2001年的112kg/667m2提高到2006年的136kg/667m2。现将棉花全生育期调控技术简介如下: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1种子调控

1.1晒种:由于棉种休眠期长,需要较长的后熟时间。通过晒种可以起到打破休眠,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目的。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4吐絮期调控

调控技术范文第3篇

1.1晒种:由于棉种休眠期长,需要较长的后熟时间。通过晒种可以起到打破休眠,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目的。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4吐絮期调控

针对贪青晚熟的棉田。于9月20日前,在最高温度高于20℃前的几天使用40%乙烯利120-150g/667m2加水3.5kg均匀喷施在全株棉叶上。

摘要: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调控技术范文第4篇

蝴蝶兰特性及栽培条件

蝴蝶兰属于单茎类的兰花,原生于热带雨林地区,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0℃湿度65~85%。光照1.0~30万Lx。夏季35℃以上、冬季低于12℃停止生长并容易产生伤害。蝴蝶兰花芽分化需低温刺激,最佳温度为白天25℃,夜温18~20℃。蝴蝶兰种植栽培需要具备抗自然灾害性能良好的标准温室大棚,需配备湿帘排风扇等降温设备、温度控制装置的加温设备、双层活动遮阳系统、气体内循环设备、双层薄膜保温设备,平地催花基地还需配备有空调降温系统。

花期调控技术

低温催花前期管理

一般在应市前110~140天进行低温催花。催花前一个月应做好准备工作,成熟大苗按对温度敏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区摆放。在日常管理中,应逐步增加光照强度至2.0~3.0万Lx,增至日夜温度32~28℃,使其进入低温催花时能有骤然变化的温差。催花前15—20天应适量减少氮肥而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喷施1000倍液叶面追肥磷酸二氢钾1~2次,浇灌N:P:K=9:45:15水溶性肥液2D00~2500倍液1次,促进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状态。

花芽分化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为27~16℃,湿度为70%~90%,光照强度为1.5~3.0万Lx。一般须经过25~40天凉温处理可完成花芽分化。促成抽梗期间先用N:P:K=9:45:15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液浇灌1~2次,20~25天后,改用N:P:K=10:30:20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浇灌,约7~10天1次,促进花芽继续分化和抽梗。

花梗生长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28~17℃,湿度70%~85%,光照强度1.0~2.5万Lx,肥水要充足,当盆中基质微干时,用N:P:K=15:20:25的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浇灌,约7~10天1次。如是利用高山基地催花栽培,当花梗生长至10~15cm时,运至山下基地栽培,花梗生长期间为花期调节的敏感时期,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对蝴蝶兰开花速度起关键作用,可根据发育进程及时调节温度以控制花期。当花梗生长至25~30cm时,将铁丝从花梗的后面直立的插入花盆中,用扎线或塑料夹子固定花梗,使花梗竖直向上生长。

开花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为28~18℃,如温度较高,会导致花瓣较薄,缩短花期:如温度长期低于16℃,则花朵较小,也易引起花苞脱落。湿度需保持65%~80%,湿度过高易感染花瓣灰霉病。光照强度宜1.2~2万Lx,光照过强会缩短花期,光照过低花朵色泽较差。当盆中基质微干时,用N:P:K=15:20:25与N:P:K=20:20:20的水溶性肥液2500~3500倍交替浇灌,肥水不宜过多,保持基质半湿润状态为宣。开花期应保持温室内环境相对稳定,及时调整花梗方向使花朵有良好的向光性。不稳定的光照和温度、空气不流通及过多的搬动植株等都易引起花苞脱落和花朵早谢。影响商品价值。此外,蝴蝶兰属于无限总状花序,植株在养分充足,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不断地分化生长,当花序即将停止分化时可在花梗末端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花梗不断分化增加花朵数。

病虫害防治

调控技术范文第5篇

1品种选择

1.1促早栽培的品种选择

露地桃成熟期取决其果实发育期,而温室桃还取决于品种需冷量。因此,温室桃促早栽培,应选择生育期短、需冷量低、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目前,国内外短低温桃品种有六月金、鲁宾、春时、早醒艳、台农甜蜜和春捷等,但现有短低温品种大多偏酸,需进一步优选。种植短低温早熟桃通过提早升温,可于2~3月成熟上市;筛选优质中晚熟大果型桃品种,适当延迟促早栽培,可填补6月份市场无优质大果型鲜桃的空档期。

1.2延迟栽培的品种选择

选个大、色好、质优、耐贮运的晚熟和极晚熟品种进行延迟栽培,可于11~12月成熟上市,配合短期贮藏,可达到鲜桃周年供应。

2不同设施类型的合理搭配

因不同类型设施保温效果不同,产期有较大差异。极早熟桃生产常采用钢骨架拱圆形高标准的温室,通过适当提高温室高度,增大屋面角;采用透光率高的薄膜;有条件的增设暧风炉、火墙,以及有地热资源的安装暧气等临时加温设备,可提高室内低温时段的温度,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早熟桃生产常采用普通日光温室或半暖式塑料大棚,果实成熟期占据露地桃生产初期之前和温室桃收尾的空档期。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生产生育期较长的大果型优质桃。极晚熟桃延迟栽培,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配合市场之需要,通过不同设施类型和不同气候条件地区种植面积的合理搭配等,达到延长供应期的目的。

3及早解除休眠,提早升温

3.1提早扣棚避光降温

采用提早扣棚,白天扣严,夜晚通风,避光降温,创造适宜的低温环境条件。落叶果树最适合打破休眠的温度为2.0 ℃~7. 2 ℃,辽宁熊岳地区10中下旬扣棚,避光降温,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升温。

3.2移动式栽培

以色列园艺学家将桃树种植在容器中,秋天用大卡车把桃树拉至高海拔山区放置40 d(天)左右,满足桃需冷量。在低海拔地区,移入4 ℃~7 ℃的冷库中放置20 d(天)左右(根据品种需冷量确定放置时间),满足休眠后移入温室生产,提早升温,可在春节上市。

3.3化学药剂打破休眠

前人做了石灰氮等许多药剂筛选试验,但由于具体环境条件的差异,其效果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打破休眠的药剂。

3.4其他方法

如采用温室内放置冰块降温的办法来促使桃树尽快度过休眠期。或在桃树休眠开始后,夜温低于12 ℃的前提下,每天给桃树间歇喷水(每隔 40~50分钟喷1次),通过蒸发冷却降温,打破桃树休眠,促进桃树的萌芽。

4优化设施环境条件

4.1合理的温度管理

升温后,在不影响坐果情况下,尽量提高温度,特别是提高夜间的气温和地温,尽快满足桃有效积温要求,使其提早萌芽开花。温室生产前期一般昼温较高而夜温偏低,适当提高夜温;着色期前,应维持较高的夜间气温和地温;从着色期开始,昼温控制在26 ℃左右,最高不超过28 ℃;夜温10 ℃~14 ℃,不低于8 ℃,成熟前露地气温已较高,可采用晚放帘或不放帘,或夜间加大通风量等办法降低夜温,外界夜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及时撤除棚膜。降低夜温和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积累糖分,促进早熟。延迟栽培时要求春季创造低温环境条件,延迟萌芽和开花,秋季注意及时保温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叶片老化脱落。

4.2改善光照条件

在果实着色期地面铺设反光膜与北墙吊挂反光幕,充分利用反射光,改善树冠中下部及温室北部树体的光照条件,促进果顶及背光面充分着色。阴天和雨、雪天利用电能人工补光,并注意光质的选择,如紫外灯与白炽灯配合使用。每隔7~10 d(天)擦洗棚膜1次,对灰尘大的地区在着色期应增加擦洗次数,保持棚膜清洁。

5促进果实提早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

5.1合理整形,科学修剪

温室北部选择主干形;南面低矮处,选二主枝或三主枝小冠无侧开心形。简化树形,不留侧枝和大枝组,主枝上直接着生中小枝组和果枝。幼果生长期,疏、间树冠上部及的强壮和过密新梢,配合剪梢和拉枝,把各类果枝摆布均匀,改善果实光照条件。通过多次修剪,保持树势适中,枝量、叶果比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适宜,促进果实增糖着色,有利于果实提早成熟。

5.2搞好疏花疏果,合理负载

在花芽膨大期疏瘦弱的和过密的花蕾,保留花蕾数为定果数的4~5倍,再分2~3次疏果到最佳留果量。据试验,温室株行距1.2m×2.0m密植条件下,盛果期早红2号等大果型油桃株留果量100~130个,叶果比30左右;超红珠等小果型油桃株留果量130~160个,叶果比20左右为宜。

5.3科学的肥水管理

设施桃应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早秋施优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温室生产前期,施优质饼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幼果期以后追施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花后l0 d(天)开始,每10~15 d(天)喷1次500倍液光合微肥或活力素、磷酸二氢钾、喷施宝、高美施、稀土等叶面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实含糖量和提前成熟。要搞好开花前、果实硬核期和成熟前的灌水工作。做到小水勤浇,均衡灌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0 %~80 %,空气湿度控制在50 %~60 %。采收前15 d(天)减少或停止灌水,以提高果实的含糖量,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促进着色和提早成熟。

5.4化控增色催熟

喷施萘乙酸、乙烯利等生长调节剂增色催熟,虽然增色速度快,但有副作用,如乙烯利诱发落果和降低贮运性等。利用多种激素平衡加营养控制的原理研制的专用增色剂,如果友增色剂等,具有增色速度快、效率高、副作用小等特点,但应注意使用方法,忌短时期内重复喷施和过量喷施。在新梢旺长期喷施15 %多效唑200~300倍液,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有机物质向果实输送,使果实提早成熟。

5.5摘叶、吊枝

在成熟前10~20 d(天),摘掉果实上面的遮光叶片,可促进果实着色,摘除量以10 %~20 %为宜,摘叶时先摘除贴果叶及距果实5cm的遮光叶,5~10 d(天)后再摘除距果实5~10cm的遮光叶。摘叶不能太早或过量,否则会影响光合作用。采用拉枝、吊枝等调整枝角和方位的方法可改变果实的向光面,克服果实阳面着色好而阴面着色差的不足,达到全面着色,促进早熟。

调控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棉花;全程调控技术;化学调控;运用

棉花的调控技术很多,市场上应用的化学调节剂也很丰富,其中主要有营养型和生理型。营养型生长调节剂既具有营养作用,又具有调节作用,解决了作物的需肥要求和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在生产中应用的生理型生长调节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有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作用,可调节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化学调节剂可起到矮化、抗倒、防旺长、塑造理想株型的作用,在施肥灌溉上常与化控技术相结合,已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为棉花高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1 不同阶段的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1.1 种子萌发前期调控

利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微肥、稀土、缩节胺等)进行拌种和浸种,以增强棉苗侧根,提高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控制叶片的出叶速度,增强棉苗的抗逆性。

1.2 苗期化学调控

苗期化调应该以促为主,以起到壮苗的作用。但是机采棉不宜苗期调控(旺长个例除外),因为机采棉对棉花的始节要求较高,底部高,棉花的机采率就高。

1.3 蕾期调控

蕾期化调主要是调节棉花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通过降低营养生长来提高生殖生长,以达到早结蕾、多结蕾的要求。肥力低的地块易出现植株矮小、日生长量不足、蕾少的现象,此时可喷施营养化学调节剂来调节,以促进弱苗的生长。对于旺长的棉苗,可使用DPC等化学调节剂协调养分的分配,以达到多结蕾的目的。

1.4 花铃期调控

对于弱苗,可使用营养生长调节剂、喷施叶面肥、增多滴灌肥,以促进棉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于旺苗,使用DPC等化学调节剂调控,控制施肥和灌水数量,以阻止过旺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改善棉花群体的通透性,增强光照条件,为高产提供能量。

2 讨论

调控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调控中心;监控提示仪;自动系统

随着监控中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也逐渐的被推向了更高的步伐,监控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主要是集中于监控方面它主要的是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程序化的操作来实现集中化的监控、保护与监控接口的情况、进行信息分层分类、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运行管理的规范、将视频进行系统化的调试,这些基本上都是在规范的形式中进行的,为了更好的实现监控中心的一体化的机制则,最关键的就是对监控进行把脉,这就要求在研发的过程中对监控提示仪要进行很好的设计,提高运行的效率,进行全面的监控。

面对我国目前的调控中心存在的问题是:调控中心的设备在运行监控与通讯功能中存在着电网系统故障,监控系统事故报文繁琐,遥信的状态量错误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以及监控系统内的信息紊乱的状况。因此在以后的调控中心需要改进设备,不断的更新技术,保证调控中心的监控提示仪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行状态。

1 调控中心的具体工作

在当前社会,调控一体化逐渐实现了一体化的设置,在对于各个变电站或者是一些监控中心都开始使用了,其中调控中心主要的实现电网的调度、变电站监控以及在特殊的情况下来进行紧急的变电操作。这种模式的运行,基本上将急变电站监控和电网融为了一体,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及时、全面的掌握变电站内部的信号,这种操作就是将调控中心的监控最大的使用,则在提示仪上的反应就可以及时的、准确的将信号进行传播,这样就可以快速的作出判断,这就为及时的处理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监控提示仪基本上减少了管理环节中的问题,在不适用大量人员的情况下,提高了日常的使用效率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在实现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基本上提高了社会的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监控的功能主要的就是突破调度的安全防范以及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不断的加大对技术的更新速度,能够在组织优化的过程中组件的形成新的研究设备,这样不断的加大对调控中心的建设,在使用监控提示仪的过程中对于调控中心的控制逐渐实现无人化的管理,形成自动的管理模式。在城市的建设当中,其中调控中心主要的就是将电网负责运行,在整个过程中将电网进行调度运行、系统化的运行、一斤进行调度计划、最终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将变电站的设备的运行主要的集中在监控业务当中,在输变电设备的监控进行系统化的运行,在此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的调控。

2 调控中心的监控提示仪技术及其推广

在我国智能的电网的基本环节就是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以及将信息进行通信,在这种电网的运行当中,基本上的都在用的是新的技术设备、新的系统来进行整个调控中心的用电操作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调控中心的全站的采集使用状况,这就需要实现对监控技术的不但更新,这种设计就是要将监控设备在整个调控中心的使用来提高整个的运行效率,这对于监控提示仪的要求就应该更加的重视。

由于在整个调控中心内部存在很多的只能辅助系统、状态监测系统、以及各项信号的控制系统,由于在整个调控中心内部存在过多的监控系统,这就在工作的当中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不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于各项监控系统的加大就增加了监控中心的投入,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遭成了混乱,这就需要在这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对调控中心的各项设备进行有条理的监控,将调控中心的信息及时的进行监视,对于相关的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操作或者是控制,这就需要在此过程中实现智能的监控,打破传统的监控提示,运用智能的设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调控中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应给相关系统,这种信息报告可以保护信息的流传,很好的测量和控制信息,以便将信息及时的处理、分析,为调控中心的正常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调控中心监控提示仪的重要性:在整个调控中心,为了实现调控中心的高级的应用管理的功能,基本上实现对于变电站需求的高质量的高效数据,在对于当前的调度中心基本上都是将变电站的上报数据进行数据的核对,来实现调控中心的准确数据,这些只是将数据进行上报,并没有对监控的设备进行有力的控制,不能反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因此监控提示仪在整个调控中心的作用也十分的关键,使用监控提示仪可以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在提供数据的同时可以将减少调控中心在工作状态的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及时的为调控中心提供预警或者是及时的信号报警显示。对于监控系统的使用,基本上就是实现调控中心的监视功能,在此过程中就是将调控中心通过远程的方式来观察整个运行的状态,这时候调控中心就相当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在设备运行的同时可以对整个状态进行监视,如果发现不良的状态,这事监控提示仪就会及时的发出警惕,这就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减少了系统运行的误差。

3 总结

对于调控中心使用这种监控提示仪的设备,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的监控系统,在整个调控中心的正常运行当中加快了整体的运行速度,提高了整体的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基本上实现了智能化的监控技术,对于调控中心的开发、检测、使用、建设都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信息保障,使用这种监控提示仪就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性质。对于这种指令控制打破了传统的使用状态,更好的满足了当代我国变电站、调度中心的使用状况,将这种控制电网的控制能力和一体化的操作方案表现的更加完善,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力的发展和将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推向更高的步伐,逐步实现自动化的系统设置,完善我国调控中心的设备技术。

参考文献:

[1]郭云正,朱佳慧,杨斌.调控中心监控自动化系统的设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11).

[2]姚志强,王永福,叶海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有关信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9).

[3]罗松,刘婷婷,樊陈.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4]林立军,宋明平.变电站监控系统信号分级管理及其功能规范探索[J].广东科技,2011(18).

调控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葡萄;设施栽培;环境调控

葡萄设施栽培,是利用设施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在不适季节或不利条件下的一种现代果树保护地栽培。葡萄是主要果树之一,以露地栽培为多。生产中存在易受气候影响、病害多、品质不高、采收期集中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葡萄生产的发展。葡萄设施栽培可缓解上述问题,且可拓宽栽培葡萄品种的选择范围、提高葡萄品质、调节果实生育期,从而增加经济收益。因此,近年来葡萄设施栽培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设施中,与葡萄生长相关的温度、湿度、光照、气体要进行人为控制。因此,控制的适宜与否,是设施栽培中的关键。

1温度调控

一是休眠期温度的调控。设施葡萄7.2℃以下需要经过1 000~1 200h才能通过自然休眠,翌年结果才有保障。因此,设施栽培葡萄必须先满足其低温需求后再进行生产。实际生产中常在11月中旬,白天加膜盖草帘,关闭通风口;夜间将草帘揭开,并打开通风口,使温室内温度在7.2℃以下、-10℃以上。这样既增加了低温量,又使葡萄植株不致遭受冻害。12月中旬用20%的石灰氮涂抹结果母枝的冬芽,迫使其解除休眠。二是开花后至浆果采收期温度的调控。萌芽至开花前,最低温度在5~6℃,最高温度在28℃。正常情况下白天应保持在20℃左右,夜间10~15℃。如果此期内温度过高,升温过快,花器官分化发育太快而发生畸形变态,花器官发育受阻,坐果能力降低。开花期前后,白天保持28℃左右,夜间16~18℃,最低不低于15℃。幼果期白天保持25~28℃,夜间18~20℃,最低不低于15℃,但也不要超过20℃。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除去薄膜覆盖,使之变为露地。着色成熟期,白天28~30℃,夜间16~18℃,或更低些,这样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2湿度调控

土壤水分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果实的膨大及品质的构成影响很大。葡萄是一种对湿度敏感的果树,国内外近年来研究一直认为,只要改变空气湿度就可改变葡萄的光合状况达到增产目的[1]。因此,设施中湿度的调控是值得引起重视并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一般情况下,萌芽前充分灌水,空气湿度保持在80%以上;萌芽后至开花前,灌溉小水1次,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开花坐果期停止灌水,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0%~60%;幼果期小水勤灌,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果实着色成熟期停止灌水,及时排水,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湿度的调节主靠覆盖地膜和通风换气,浇水在地膜下进行,这样既可降低湿度又可避免病害的发生。

3光照调控

在设施栽培中常因覆盖物导致光照减弱,而造成光合同化能力的降低。在生产中为了增强室内光照,扣棚时首选透光保温好的无滴膜,并要保持膜面的清洁;同时采用以下几种措施改变棚内的光照状况。一是铺挂反光膜。在大棚的后墙上悬挂涂有金属的塑料膜或锡纸,每隔2~3m悬挂1m。反光膜的悬挂减少墙体对热量的吸收,可以将棚内的温度提高2~3℃,同时增加棚内的光照,促进葡萄的着色。二是人工光源补光栽培。补光栽培是在12月至翌年1月白天时间较短的季节即开始加温栽培的设施,为防止树势衰弱而进行的一种措施。一般认为开始补光的季节最好是储藏养分转换前的4~5叶开始。当达到了所规定的叶面指数时就应该终止照明。但使用补光设备,需要相当大的经费,因此收益较高的栽培类型才能使用。三是采用适宜的树形与整形修剪技术。

4气体调控

二氧化碳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光合产物的生成,园艺作物干物质产量的90%~95%是靠光合作用制造[2]。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产物与二氧化碳的浓度呈正相关[3]。在设施栽培葡萄中,由于经常密闭,棚内的二氧化碳严重亏缺,仅能达到果树生长基本量的1/3,严重限制了光合作用。因此,适时适量的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果树的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设施内增施二氧化碳的方法有通风换气、土壤增施有机肥、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4]。在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时应注意:一是二氧化碳的施肥要与葡萄生长的主要物候期相吻合。如在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等增施,效果更明显。二是二氧化碳施肥必须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如果通风换气就无法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三是充足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是二氧化碳施肥的基础,如果没有植物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不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四是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不应过高,不同的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也应不同。

5参考文献

[1] 晁无极.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栽培品种适应性研究[

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5(4):18-20.

[2] 郭淑凤.棚室二氧化碳施肥新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1997(2):42-43.

[3] 张凤敏.浅谈果树设施栽培的二氧化碳施肥[j].西北园艺,1997(3):24-25.

[4] 王海波,马宝军,王宝亮,等.葡萄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标准和调控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9(3):35-39.

调控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蒸汽辅助 重力泄油 SAGD

一、概况

杜84馆陶西[1]共覆盖含油面积0.83km2,地质储量1091×104t。原总井数为77口(含五区转入4口井),其中设计注汽井22口(直井19,水平井3口),油井51口(直井40口,水平井11口),观察井4口(2口直井,2口水平观察井目前为辅助生产井)。目前油井总井数56口,开井数为 30 口,区块日产液量为2380t/d,日产油量为365t/d,综合含水为85%。

二、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1.1注汽井点见效程度低,提液困难

杜84馆陶西已转井组区域内共设计注汽井点22口,其中已注汽16口,目前明确见效的注汽井点仅有7口。由于见效程度低,部分井(馆H51、馆H60、馆平58-1)井底压力低于2MPa,提液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

1.2已转部分井组热连通差,水平段动用不均衡

杜84-馆H50井水平段长439.3米,从温度监测情况看,1545米和1650米处温度低于100度,该处水平段没有得到动用。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在特油 ,注汽跟不上,导致水平段动用不均衡。

1.3井底温度高,水平段处于闪蒸状态。

通过温度监测可以看出有3口井(馆H51、52、54)水平段最高温度达到闪蒸温度,提液困难。由于压力低、温度高,日产液只有100吨左右,多次提液未见效,开发效果较差。

2.原因分析

2.1是注汽井原生产井段动用程度高(截止2008年12月,注汽井原井平均单井累产油1.88万吨,累产水2.13万吨),造成注汽井与水平井之间局部连通或单点突破,发生了汽窜和闪蒸现象,使蒸汽热利用率大大降低,垂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蒸汽腔和泄油通道。

2.2是能量外溢严重,影响蒸汽腔发育

馆平K58井组自2010年3月21日正式转SAGD以后,馆平K58-1开发效果逐步改善,到5月上旬日产液达到180吨,日产油30吨,但由于临井馆平57-1井受效,本井开发效果变差。

三、调控技术方案提出及可行性论证

1.调控技术方案提出

杜84馆陶西SAGD开发遵循“三个调控原则”,实施“三种调控手段”。

三个调控原则:注汽井点平面均匀分布、蒸汽腔发育均衡,抑制单点突破。

三种调控手段:稳定的泄油井点坚持注;汽腔发育[5]较差的区域增加注汽井点;汽窜井点轮换注。

2.可行性论证

2.1在国外有成功的先例

SAGD在加拿大是重油商业化开采的成熟技术[4]。1998年以来建成了10 多个先导试验区,7个商业化开采油田,两个规模较大的油田分别建成了日产油5000t、7000t的产能,2004年依靠SAGD方式开采原油达700×104t以上,预计2010年计划年产超过 3000×104t。SAGD开采方式最终采收率超过50%,最好的可达70%以上。

2.2同类油藏先导试验显示了一定的前景

特油公司馆H10-13四个井组于2005年转入SAGD开发先导试验,转区后经过1年达到设计指标,从生产曲线上看,生产形势逐渐变好,显示了一定的前景。

四、实施效果

该项调控技术自2010年年初开始实施。具体实施效果如下:

1.已形成蒸汽腔,稳定的泄油井点坚持注

2010年1~12月份共进行86井 次注汽参数调整和45井次生产参数的调整,见到明显效果:水平井组日产油由年初的101吨上升到10月份的216吨。

2.汽腔发育较差的区域增加注汽井点

为尽快改善该区域开发效果,我们于2月份提出对该区域增加注汽井点,3月16日正式组织特油的6252井注汽。注汽后,从监测温度曲线看,1545米和1650米处温度均有所上升。由注汽前的98、83℃上升到目前的121、104℃,分别上升了23、21℃。

3.汽窜井点轮换注

馆H53CH-55井组在09年11月份转入SAGD注汽以后,汽窜比较明显,因此我们选择注汽井点轮换注。该井组日产油由年初的21吨上升到10月份的78吨。馆H54井:1120-1200米处温度上升较快,我们选择杜84-52-146井与杜84-50-144井轮换注汽。通过合理调控,馆H54井日产液由年初的74吨上升到目前的205吨;日产油由年初的6.7吨上升到目前的20.6吨。

通过动态调控技术的实施,杜84馆陶SAGD取得阶段性进展。水平井日产油由初期的8吨上升到2010年10月份的216吨。

五、经济效益评价

2010年1-12月份杜84馆陶西SAGD共完成产量8.95万吨,预计全年完成10.35万吨,超配产0.85万吨。

则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技术创新成果净现值=(1-30%)×分成系数×Σ [年新增原油产量 × (单位原油价格-单位生产成本-税金及附加 )-科研支出] ×(1+10%)

=(1-30%)×1×[0.85×(3000-800-90)-295]×(1+10%)

=1153.8(万元)

六、结论

1.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是接替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的有效生产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借鉴其它油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块的自身特点及生产动态变化情况,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区块特点的动态调控方法,并从边部开始试验,逐步向全区快实施。为下一步整个区快全面实施SAGD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目前本区块正在实施的是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 开发方式,直井采出程度不同,导致水平段动用不均的情况,可通过注汽调整等措施予以解决。

3.综合运用监测资料,可适时地掌握蒸汽腔的分布,水平段的动用状况以及水平井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通过注采参数、工作制度、注汽井点的调整,使SAGD操作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祝永军, 康志勇, 李素杰, 张爱华. 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综合评价研究[J]. 特种油气藏 , 2001,(02).

[2]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提高采收率近30%[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07,(03).

[3]张敬武, 杨胜来, 苏英献. 复杂断块油藏中后期综合调整与挖潜方式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004,(04) .

[4]杨乃群, 常斌, 程林松. 超常规稠油油藏改进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方式应用研究[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 2003,(02).

调控技术范文第10篇

春石斛作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及相类似的温暖湿润环境中。它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花姿优雅、花色鲜艳、花期长,被喻为“四大观赏洋兰”之一。石斛最先由英国人引入欧洲栽培,并开展改良、育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极力发展春石斛,培育出许多花大、色艳、花期长、花色浓郁的品种,并成为日本出口兰花的主打品种。在我国,野生石斛资源丰富,主要用做药材,被称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但还没有可应用于商品化生产的品种,国内一些企业都是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引进种苗,费用很高。所以育种、扩繁、花期调控、基质配比等一整套的栽培技术,变得尤其重要。根据近年来我们从事春石斛栽培的工作实践,总结以下几个春石斛花期调控的相关技术要点。

1 技术研究内容

目前严重制约春石斛产业化生产的就是花期调控问题。为了满足商品化的需求,必须把春石斛的自然花期由春季调整到元旦、春节期间。春石斛在我国的栽培成本很低,但是其技术含量很高。尤其是催花技术在温度、水分、肥料使用上有特殊的要求,这是其它花卉所不具有的。笔者经过大量试验,已经能够基本调控春石斛在元旦、春节开花。

另外在自然条件下,石斛兰的繁殖系数很低,如果靠播种繁殖,石斛兰生长很慢。想要满足商品化生产的需求,一定要采用无性繁殖的手段,以缩短生产周期。笔者利用激素调控,促使植株高位芽的生成,用高位芽来繁殖新植株,扩大了繁殖系数,缩短了栽培时间,增加了年生长量。有些春石斛品种每年的生长量可增加10~20cm。而且,利用高位芽苗繁殖,当年可开花,第2年就可获得优质成品。并摸索和试验春石斛茎尖培养中诱导、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和办法,以不断地提高繁殖速度和质量。

在扦插过程中,由于春石斛是先长芽后生根,我们先后使用了赤霉素、矮壮素、多效唑、6-苄1氨基嘌呤等进行处理试验,目前已经获得理想的结果。对春石斛的扦插繁殖、提前封顶、高芽萌发、花期调节都可以通过激素来调节,这为规模化生产提供理想的技术支撑。

2 春石斛花期调控栽培技术

2.1 春石斛无土栽培技术

2.1.1 基质配比。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查阅有关春石斛各项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方法。在春石斛的生长期进行不同基质配比、不同营养液配比、浓度以及施用营养液间隔的时间的比较试验, 采用1 年生春石斛幼苗为试验材料,每盆1 株,大小均匀,平均高度为16.4cm,长势基本一致,便于正常管理。基质采用树皮、陶粒、花生壳、水苔。试验地设在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花卉所基地内,控制温度为5~30℃,内外均设有遮荫网,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通过无土栽培基质选择。其中树皮、水苔、陶粒、花生壳等比较适合春石斛的无土栽培。基质配制:通过考虑植物根系的适应性、实用性、经济性、采用以下3 种混合基质(按体积比):陶粒:泥炭为1:1;树皮:水苔为1:1;树皮:有机肥:泥炭为2:1:1。

2.1.2 水肥管理。春石斛为附生类兰花,根系发达,要求基质排水透气性好,其假鳞茎粗壮,为洋兰中抗旱性较强的种类,但也不可过分干燥。栽培基质一般采用苔藓、松树皮或椰壳等。新芽生长及假鳞茎膨大期要求保证基质充足水分,但不可积水,以免根系长期浸水而腐烂。为了使根部生长良好,每次浇水要视基质干湿和生长期来判断是否浇水。浇水量和浇水时机也要根据情况适当调配。夏季生长旺季,除保证充足水分外,还要进行空中喷雾和地面洒水来增加湿度。梅雨季节室外栽培时要避免长期淋雨。植株休止叶出现,夜间温度10℃左右时适当控水配合低温以利花芽分化,冬季可稍干燥,不影响其生长。催花株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其催花的效果及开花品质,而水肥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催花株的成熟度。因此,在春石斛幼苗生长期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料。进入夏季之后,必须停肥,以利其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此时的水分供给要充足,防止植株因气温过高而失水萎蔫。进入9月份后,逐渐减少水分供给,促使植株成熟,但要保持60%~70%的空气湿度。

2.1.3 温度控制。成熟的春石斛在花芽形成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春化,足够的低温处理可以提高植株花芽分化的质量和数量。不同春石斛品种对于低温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控制在10~16℃,连续处理45~60天后花芽分化完成。花芽形成后,夜间温度保持在18℃以上,经过1个多月的高温促花可以开花。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形成花芽所需的时间越短,花芽分化越多,花芽的质量越高。但低温处理的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已形成的花芽会冻伤、凋落。华东地区10月底~12月初气温较低,达到春石斛花芽分化所需的温度,是最适宜春石斛花芽形成的时期,因此,可以利用本地区的自然温度进行催花芽,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但同时也要防止落霜和冻害的发生。等花芽分化完成后,移入加温温室促花,正好赶上春节开放。植株若要提前至圣诞节或元旦开花,可以移到高山基地或冷库进行低温处理。

2.1.4 光照控制。春石斛为典型的喜光植物,对于光照的需求要比其它种类的洋兰更高,生长期要有足够的光照,保持在2~3万Lux的范围为最佳,才能保证其植株健壮,生长旺盛。除5月中旬到9月中旬给予30%遮荫外,防止灼伤,也可进行地面洒水来降低其局部的高温,并保证其通风,其余季节都要求充分见光。春季室外温度不低于10℃时,选择阴雨天可将兰株移出室外,以接受充分光照。夏季控制温度在30℃以下,可利于其生长,秋季气温渐凉,不必急于搬入室内栽培,一方面假鳞茎开始膨大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夜间低温利于春石斛形成花芽。在夜温降至5~6℃时移入室内。移入室内时,温度不可过高,保持10~20℃最佳。一般低温处理在30天左右。低温期长则推迟其开花时间。冬季最低温控制在5℃以上,可保证其安全越冬。在植株成熟阶段需要充足的光照,以利其植株的饱满充实和提高今后的开花品质。若光照不足,花芽分化不健康,植株更易染病。

2.2 春石斛催花技术

春石斛的自然花期为2~4月,为了提前在元旦或者春节开花,需要进行催花处理。进入9月份,大部分植株的休止叶出现,假鳞茎充实饱满,采用自然降温或者人工控温,30~50天可以促其形成花芽。一般需要一个较低的温度完成春化作用才能形成花芽。经研究表明春石斛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春石斛30d左右完成春化开花诱导,完成成花转变形成花芽。然而低温处理10~20d 未完成春化石斛,虽然有少数有花芽诱导,但大部分芽转变成叶芽,而且诱导的花芽开花质量不高,每枝开的花数量少,每节2~3朵的比例也低。这段时间也需要控制水分,保持干燥;在早秋,当短日照和低夜温出现时,减少浇水量、浇水频率(以防止假鳞茎严重皱缩就可以)。低温、长时间的夜间黑暗、及其干燥和肥料的减少,都将导致植株的休眠,最终促进开花。石斛在开花前3个月就会出现花芽。依据植株的大小,可以发出10~100个花芽不等。

2.3 春石斛培育健壮假鳞茎技术

春石斛茎除基部3~4节外其余各节均可开花,为典型的节生系石斛,又称为节生花石斛。作为盆花,春石斛已成为我国值得关注的热门花卉,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将逐渐成为年宵花卉的新宠。在花期调控前注意培育出健壮的假鳞茎对春石斛日后开花也至关重要。

春石斛的地上部位,称为假鳞茎,其生长期为3~9月,前期3~7月主要为高度生长,后期出现增粗,进入9月中旬,大部分的植株停止生长,出现休止叶,同时假鳞茎不断充实,茎的发育约在9月底至11月时成熟。8月底停止施氮肥,9月底停止使用全部肥料。这时保证充足的光照,利于茎的增粗和花芽的早期分化。进入10月中下旬,进行低温催花处理,花芽开始春化作用,完成花芽的进一步发育。2~4周的低温处理形成花芽,花芽完成分化。花芽萌动后,从萌动到开花需要8~12周,因此花期的调控必须在开花前10~14周进行,即约元旦、春节前3个月进行。依据品种、假鳞茎成熟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早为9月底,最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再晚将错过春节等销售旺季。

茎的发育约在9月底至11月成熟,此时必须保持2~4周10℃左右的低温来刺激花芽的形成。使夜间的温度维持在9~13℃,白天的温度保持在25℃,温差在10~15℃,有约2~4周就可以促其形成花芽。这段时间也需要停止施肥、控制水分,保持基质偏干。保持良好的光照、低秋季温度和低氮使用,是春石斛冬季开花的关键所在。进行低温处理完成花芽的进一步发育,最后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成品。

春石斛的幼苗期,当新芽长至2~3cm时,宜施含氮较高的稀薄肥料,每周1次。在4~7月份叶片生长期,应当每7~10天浇施氮、磷、钾比例为20∶20∶20的复合肥或营养液,稀释1000倍的液体肥料,连续用至7月份为止。进入8月,叶片生长减慢甚至休止叶出现,表明到了假鳞茎的充实期。这个季节每周可施氮、磷、钾比例为15∶30∶15的复合肥,连续3~5次,可有效增加花朵数,延长花期,连续施用到8月中旬。到8月底,停止施肥,否则将延迟假鳞茎停长,假鳞茎的生长不能停止,则不能定期开花。在准备促花前2个月,磷、钾肥比率稍高,进入9月份,如果需(下转第84页)(上接第40页)要,可以再施用2~3次磷、钾肥,9月下旬结束施肥。5~9月为春石斛生育最盛期。一般而言,较高的施肥浓度比低浓度肥料更有助于茎部加长。施肥时间早利于开花,施肥晚或在叶片停止生长后用肥,则较不利于开花。需要注意抑制新芽的提前萌发,集中养分供应开花。否则,分散养分,会影响到开花质量。

3 春石斛花期调控规模化栽培技术

野生春石斛资源枯竭,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规模化繁殖技术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现在有许多花卉公司把春石斛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在大规模生产中,常使用茎段扦插和取生根高芽进行繁殖,工厂化生产时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家庭栽培中多用分株繁殖。茎段压条方法仅在特殊场合使用。

育苗生根后应及时上盆,上盆的关键之一是注意选用较小花盆。花盆过大会加重根的负担。大花盆中心部分基质难干,易引起烂根。首先在花盆底部垫上1/4左右的泡沫,根干时,把根部稍湿一下。只剪除腐烂或受伤的根系,留下长根螺旋状盘于花盆内侧。根与根间填妥水苔、椰丝后放入盆中,并使根靠近花盆均匀分布。栽种时将新芽靠近花盆外侧,有新(下转第97页)(上接第84页)芽方向应留出一定空间(至花盆边缘)。基质不宜过紧,否则新根伸展困难。栽种时必须注意勿深埋,仅将根部埋入基质中,根茎部须露在基质外,防止新芽埋入基质。小苗根少不稳定,易弯倒,容易深栽。可立3mm粗包塑铁丝保护。春石斛苗上盆后,暂时放在弱光处,前7~l5 d严禁浇水,促进伤口愈合。这是移栽的又一关键环节,仅在叶面少量喷水即可。10~15日后,根部可长出新根,此时可增加光照,浇水逐渐恢复。基质控制得稍干,待根恢复后再增加浇水量。

根伸展之后再逐步施肥。移栽后夜晚最低温度应在12~13℃ 以上。以后转入正常的管理。当水苔表面略干时,即予浇水。2~3个月后,新芽长出。在10月份左右即可长出2~3枚叶片,根系生长良好。2年后即可开花。(收稿:2012-11-5)

上一篇:临空经济范文 下一篇:电算化会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