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时间:2022-02-27 10:50:34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摘 要: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问题的有效性和积极地发现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有效性

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一直是困扰众多教师的重难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问题解决的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要积极营造充满趣味化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还不善于独立完成任务,常常受到别人观点影响等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二是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仔细认真地钻研教材,同时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科学合理设置问题,做到难度适宜,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范围之内,即问题的提出既具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作答。在新课标之下,数学教师可适当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来提出它们心中的疑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此,数学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表问题的空间,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将所产生的问题信息发表出来,比如给予学生足够的启发、激励和表扬,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哪怕是一个被认为是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注意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否则随意泯灭学生的问题,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学生头脑中的问题网络。

三、教师要注意自身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一个有价值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所提问题的有效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帮助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前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讲一个具备较高价值的问题会有如下特点:首先这个问题的提出具有研究、思考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其次问题最好充满趣味性,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需求而言的,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探究欲望最强烈的阶段,充满趣味化的问题会更激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从以上内容论述中我们可知,要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积极努力,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最终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

(作者单位 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城关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通幽曲径 下一篇: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运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