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时间:2022-02-27 02:51:37

建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摘要:整合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地块及周边的价值与潜力;合理布局,实现功能复合,建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增加城市活力。

关键词:文化 ;景观; 生态; 立体;多元化; 下沉式广场

中图分类号: TN9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背景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1]建设试验区的建立,湘潭县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白石文化广场是湘潭县重要的市民文化休闲场所,也是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已经成为迫切的城市建设计划。

2.基地现状

白石文化广场[2]位于湘潭县金贵路以西、凤凰路以南的西南拐角处,总用地34707㎡,其中广场用地16100㎡,瑞鸿宾馆用地2827㎡,政府后山用地15780㎡,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2)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地不足。(3)植被缺少层次和季相变化。(4)一元化的空间形式,景观品质较低,功能组织结构不明晰。(5)设施陈旧、铺装简陋。(6)文化展示平淡。

3.总体定位与发展策略

3.1总体定位

白石文化广场以生态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及群众集会为主,兼具商业、停车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综合性广场,它是新的城市标志性景观。

3.2发展策略

3.2.1整合

从文化要素、空间要素两个方面对地块进行整合。

文化要素:精选白石先生书画作品,形式表现在小品、雕塑、铺装等景观元素上,诗画入境、意境入景。

空间要素:通过立体空间的创造,丰富景观层次,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以及商业休闲等功能。

3.2.2提升

功能提升:由文化展示、娱乐休闲功能提升为融合休闲、娱乐、商业、停车等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环境品质提升:通过景观、建筑的改造与更新,营造富有文化特色的人性场所。

知名度提升:建设标志性景观节点,提升知名度。

3.2.3创新

设计通过下沉广场的引入形成立体化多功能空间,屋顶覆土植树扩大公共绿地,最大限度的提升地块及周边的价值与潜力。

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挖掘,将艺术性、趣味性融入地下商业氛围中,带给市民逛街过程中舒畅的购物感受,从而吸引人流,积聚人气,提升开发价值。

4.设计主题

设计以深厚的白石文化和民间活动作为景观研究的依据和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笔墨纸砚”的景观概念。

1.设计概念图 2.夜景鸟瞰图

广场的设计构思源自齐白石先生的画笔搁置在砚台上所展开。笔杆投射出广场强烈的文化轴线,砚台演化为市民的文化舞台,宣纸成为了书画展示的休憩场所,而在游刃有余的笔锋下,勾勒的是大自然的水木清华。

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文化脉络,结合广场的多元化特征,重点体现其中的景观内涵。以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结合文化元素营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气的及具文化展示环境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

5.规划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结构布局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心三区多节点”。

5.1一轴即白石文化景观轴:设计将齐白石先生的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融入铺装、小品、雕塑、文化景墙体中,形成景观轴线。

5.2一心即文娱活动中心:集广场文化、市民休闲、集会、庆典、健身娱乐于一体,该区是一个互动的公共空间,中景为齐白石先生的塑像,背景以浮雕结合现代的光电技术,展示了先生辉煌的艺术人生。

5.3市民休闲区:将大师的画作做素材嵌刻在扇形的地面上,并与LED地灯相结合,突出夜景效果,此区设置座椅、亭子、涌泉、健身器材,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场所。

5.4下沉商业广场区:以商业休闲为主体、结合商业展示活动与生态休闲的需要,规划小型舞台、喷泉、水景空间、树阵,露天茶座、有效满足商业场所需求又能融合休闲娱乐,并通过台阶与上层广场联系,形成立体式的空间景观层次。

5.5生态绿化景观区:广场边缘种植桂花,使之形成统一整体。绿地边缘设置诗意长廊,道路两侧设置花坛,并与公共座椅、照明系统相结合。植物造景运用成片绿篱做底,上植灌木、小乔木,突显大气,在统一中求变化,并对松树山进行林相改造,种植香樟、枫香、银杏、栾树、红枫、杜鹃等乔灌木,丰富绿化层次。

3.总平面图4.负一层平面图

6.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实现地上、地下的立体化协同发展,是土地资源短缺现实下各城市的必然选择。

在白石文化广场的设计中,下设地下建筑两层,负一层建筑面积为9729.25平方米,层高5米,功能为商业铺面、商业内街和综合超市。负二层建筑面积为10866.13平方米,层高4.8米,功能为地下车库、仓储用房和设备用房。地下车库有296个停车位,除满足负一层商业停车需求外还能为城市提供部分停车空间,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利用广场人流所带来的商机,设置若干下沉广场,使负一层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商业沿下沉广场为若干商铺,商铺大小不一,可布置餐饮休闲等商业业态,为广场提供配套的服务场所。负一层内部形成内环和外环两条商业街,商业街两侧主要布置小型铺面,策划服饰配饰、皮具等商业业态。在商场南面设有一个综合超市,以吸引更多的人流进入商场。

7.广场功能的完善发展

7.1 交通组织

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对不同的交通流进行立体分层处理,地下一层开发商业,负二层设地下停车场,并在大鹏路、凤凰路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广场上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联系各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空间,广场、商场、道路通过坡道、上下楼梯或者自动扶梯相连,方便行人交通。

入口以及有高差处均设置残疾人坡道或者残疾人提升机,在公共厕所处设计无障碍卫生间,并且通过盲道与城市道路对接。

7.2 全媒体信息景观

通过多种电子媒体的组合,投放广告信息或展示艺术作品,集商业性与文化性为一体,呈现全新的全媒体信息景观。

7.21浮雕艺术人生光电技术显示屏。

7.22广场上的通风竖井改造为360度全景LED显示屏。

7.23建筑外墙电子显示屏。

7.24建筑外墙投影显示。

7.3竖向设计

7.31广场整体高出大鹏路与凤凰路交叉口1.2米,由北向南逐渐抬高。并在演艺广场处利用高差形成看台,创造出人看人的戏剧效果。

7.32广场绿地覆土0.6-1米,满足排水与造景需要。7.4雕塑小品

园林雕塑小品的设计力求在造型、体量、色彩和材料上均与白石文化和绿地效果相协调,追求形体的简洁与流畅,凸显白石艺术的灵动与细腻,并突出材料的天然质感。

7.5灯光照明

在灯光照明设计上主要采用泛光照明、线性照明、点的照明和动态照明。

7.51泛光照明作为夜景灯光照明的主要方式,起着打亮景观节点主体的作用,线性照明主要应用于构筑物的轮廓区,凸显其线性结构;

7.52点的照明即分散阵列的灯光点缀,例如景观树闪烁灯的效果。

7.53动态照明主要运用于文化娱乐中心主题雕塑及互动广场区,用以活跃气氛。

7.6种植设计

植物配置考虑与整体环境氛围的创造、季相时序的变化和屋顶覆土深度对种植的限制,在植物材料上以浅根系的灌木、小乔木为主。

绿化树种选择原则:耐旱、耐贫瘠、耐修剪、喜阳、浅根性。

主要植物包括桂花、杨梅、蒲葵、鸡爪槭、罗汉松桩、大叶黄杨、火棘球、山茶、凤尾兰、苏铁、南天竺、阔叶十大功劳、栀子花、金叶女贞、南迎春、杜鹃、冬青等。

8.结语

通过设计与改造,白石文化广场将成为一个具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其地块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必将成为一个合乎长远经济效益的文化新地标。

参考文献:

[1]卢济威.城市设计机制与创新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Eric J.Jenkins 著.李哲等译.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丁洋.ThomasFritzsche.张亮. 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城市催化探究[J].理想空间,2009

注释

[1]“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白石文化广场: 湘潭是齐白石的故乡,在这里修建齐白石文化广场,一是为纪念这位让湘潭人民永远骄傲的杰出艺术家,以表达人们的敬仰之情;更重要的是借此颂扬齐白石的杰出成就,展示和弘扬齐白石不朽的艺术和文化精神。

上一篇:谈高层建筑的某些结构设计优势 下一篇:植物景观配置在城市居住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