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情况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0 03:24:05

关于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情况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地方最大的资源是文化;一个地方最能打动外地人的是文化;一个地方与外地人交流的最好资本还是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代旅游学告诉我们,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根脉”。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底蕴和重要支撑。为了振兴旅游产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情况,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并到浙江嘉兴考察学习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沙雅县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沙雅县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沙雅县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的现状

旅游是形和体,文化是根和魂。文化与旅游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沙雅县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绿洲平原南端,北依天山,南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龟兹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内220多公里,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魔鬼林、太阳岛、月亮湾等原生态自然景区和浩瀚神秘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独具魅力;龟兹文化、刀郎文化、克里雅文化、罗布人文化、胡杨文化、绿洲生态文化、沙漠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辉映,构成了沙雅县独特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为做好文化塑县文章,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沙雅县委、政府以“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绿色沙雅”,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通过抓机遇、打基础,努力塑造“大漠绿洲、塔河明珠、生态沙雅”的良好形象,全县旅游产业的体系日趋完善,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1、一批特色文化景点相继建成。目前,以胡杨、塔河、沙漠、民俗为主的旅游正成为沙雅县的一项特种新兴产业。作为 “大漠绿洲、塔河明珠、生态沙雅”,已经拥有全国“围棋之乡”、国家级旅游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等金字招牌。在旅游品牌方面,沙雅已经拥有了A级景区一个,星级农家乐一家,目前初步开发出的景区有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太阳岛、月亮湾、魔鬼林、塔河外滩、胡杨王等景区(点)。现有星级宾馆四家(其中三星级3家,预备二星级1家), 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宾馆七家,目前一家四星级酒店正在开工建设之中。在挖掘塔河文化、胡杨文化、沙漠文化、绿洲文化、龟兹文化、刀郎文化、罗布人文化、克里雅文化内涵,整合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民间传说、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和风俗等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沙雅举办阿克苏龟兹文化旅游节、新疆国际胡杨节及西北五省围棋、国际象棋邀请赛、金秋胡杨摄影等塔河胡杨金秋游系列活动,竭力打造“塔河、胡杨、沙漠”旅游品牌,扩大了在疆内外的影响。胡杨寻幽、塔河漂流、沙漠探险、原生态婚俗文化、道光年间古建筑、罗布人卡里帕克高套帽等等自然景观及节目丰富了景点的民俗文化气息。

2、部分民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沙雅县旅游和文化部门在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与旅游景点建设的融合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些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得到深度开发,沙雅羔皮帽、湿地胡杨芳香型防蚊剂、防蚊霜、防晒霜、沙雅挂毯、枯死胡杨根艺、马鹿茸制品、罗布麻茶、洋葱素、红枣、彩色棉花制品等沙雅特色旅游纪念品远销区内外尤其是沙雅“塔石罕宝石刀”,原为富含历史底蕴的龟兹小刀,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坚韧锋利的沙雅小刀造型美观,常镶配自然脱落的珍稀野生动物角骨,具有极高观赏收藏价值。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升温,制作上精益求精,又重现往日风采,成为馈赠佳品。为保护这一民族瑰宝,一杆旗公司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了国家专利,并组织民间艺人按统一标准制作,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轨道,并命名为“一杆旗牌沙雅小刀”。沙雅小刀博物馆集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制作流程、品刀娱乐于一体,它的建成为疆内外游客了解沙雅历史提供了一个窗口。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年久失传的民间技艺也得以重见天日,沙雅民族乐器、手工编织包、古朴原始的驼毛纺线等民间手工艺品闻名遐迩,有5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帕拉提·阿合尼牙孜制作的乐器孟它尔,它集热瓦甫、吉他、弹拨尔3种乐器于一体,是沙雅县民间乐器的结晶。沙雅本地传统魔术、沙雅赛乃姆、麦西来甫、木卡姆、本地民间歌舞民俗文化艺术经过发掘、包装,成为文化活动的系列精品项目,传统民间文体节目斗鸡、拔河、赛马等活动吸引了各族群众前来观看,为胡杨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一批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使用“卡盆”(以原始胡杨为材料,手工凿成的独木舟)捕鱼的传统习俗,鹰隼狩猎习俗,维吾尔族卡拉库尔羊胎羔皮帽制作技艺等申报成功。沙雅地方胡杨特色挂历、邮票、贺年卡、明信片、旅游招商宣传册依托文化扩大影响,提升实力,凝聚人气,打造名气。

3、以“有机山羊”“一杆旗抓饭”为主体的餐饮文化开发取得可喜成效。

沙雅民族特色小吃花样繁多,沙雅乡民饮食有从天然食物中获取丰富营养,以充饥或者保健的传统。龟兹大馕用面粉、牛奶和鸡蛋等烤出,不仅口味悠长,而且美观大方。马奶、驼奶发酵成的马、骆驼,既是消暑解渴的上等饮料,又是治疗肺结核的优质药品。声名远播的沙雅一杆旗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和清油,混合焖制出来,油亮生辉,香气四溢,食疗效果更加显著。 “一杆旗抓饭”已在全疆各地建立了22个连锁店。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沙雅有机山羊肉、罗布麻、肉苁蓉、桑葚、红枣、甘草、罗布麻、苦豆子等特产资源都通过自治区认证,沙雅县的小山羊是独具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中的上品。通过深度开发创新,以有机食品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形成沙雅烤鱼、烤全羊、煮全羊、红柳烤肉、沙雅虫草鸡、海楼抓饭、一杆旗抓饭、卡瓦包子、沙雅大地馕、沙雅缸子肉、塔里木红枣、葡萄、龟兹果盘等地方餐饮文化品牌,成为具有沙雅特色的滋补、养生、悦颜、强身的系列餐饮。

(二)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这几年南疆的旅游通过国际旅游节,旅游品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沙雅县旅游,在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的旅游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其重要地位。旅游文化大县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受开发企业的规模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旅游专家和中外游客对沙雅旅游业的发展总的印象和评价依然是:沙雅旅游总体资源虽然特色鲜明,但景点分散,体量较小,内容单薄,同质性强,旅游产品少,仍处于旅游欠发达欠开发的初级阶段。在南疆旅游板块中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1、旅游景点文化不够丰富。胡杨旅游景点多以胡杨林为单位,以展示山水自然景观为主体,文化的含量还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性旅游景点不够多。目前正在开发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景区如塔南胡杨湖、达热依湖、胡杨林自然公园、魔鬼林、园中园休闲度假村、园艺场经济林生态园区、农家葡萄休闲园、长青水上乐园及塔河漂流、沙漠探险等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精品旅游项目景区算得上是文化性景点或是文化含量相对较高的景点也就塔南胡杨湖、胡杨林自然公园和达热依湖、魔鬼林几个,文化性景点总体数量不够多。二是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文化性景点的文化元素硬搬、堆砌、罗列的现象比较明显,而经过融合、提升自然地在景点中得到反映展示还不够到位。如魔鬼林景点对“大漠英雄”胡杨文化的内涵挖掘就显不足,如何展示胡杨的千年文化魅力不够充分,就连展示“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也不够充分。三是景点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目前胡杨旅游文化景点的文化总体处于静态展示状态,主要采用胡杨林、文字、雕塑等传统表现手法,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项目,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明显不够,文化体验和感悟难以得到充分彰显。

2、民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不够充分。一是民俗文化用于表演展示的旅游项目不多。景点上的旅游表演项目仅限于歌舞,而且表演也不经常。大量的优秀民间艺术项目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包装与整合,没能成为旅游文化项目。较之浙江的《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梦幻江南》等大小表演要逊色得多、苍白得多。二是民俗文化表演项目单一。文化展演节目不够丰富,文化内涵也反映不彻底,表现形式也仅仅是弹奏民族乐器、跳民族歌舞,不够活泼快捷,缺乏娱乐互动,对游客吸引力不够大。三是表演展示不便捷。沙雅县民俗文化丰富,但要转化为旅游项目产品则仍面临许多困难。如沙雅赛乃姆等不少民俗文化因道具和表演人员等因素制约,很难走出去,很难在表演场地马山上阵,低成本、快节奏运行。

3、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叫得不够响。打造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其方向和目标是创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生命力。比如,我们一讲山西就想起平遥古城,一讲陕西就想起兵马俑,一讲甘肃就想起敦煌莫高窟。沙雅文化丰富,但在文化景点中还没有一个能真正代表沙雅文化,到沙雅旅游必看的品牌景点、标志性景点。

二、推进沙雅县旅游文化建设的对策

沙雅县的旅游文化建设既要着眼长远,前瞻谋划,又要立足当前,突破重点,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牢牢抓住规划、项目、保障三个着力点,来选择旅游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抓规划,文化元素点缀彰显化

要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必须要有一个符合沙雅实际又具体可行的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和现代化的要求,又展示沙雅文化丰富的内涵。

1、城市规划要考虑沙雅文化特点。沙雅县的城市建设规划,要彰显“大漠绿洲、塔河明珠、生态沙雅”的特点,以借景、造景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城市,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块布局与沙雅传统文化相衔接,规划出一个个主体鲜明的文化标志。在城市小品及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上,要综合考虑文化元素的布局与包装,使街头和公园的雕塑、街灯、地面铺装成为展示沙雅文化的新亮点。

2、景区景点规划要凸显文化的主题。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才会有灵魂,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沙雅县的景区景点特别是胡杨林风景区及其各景点规划中要十分注重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要以实施新一轮景点改造提升工程为契机,做深做活做透人文景点的文化文章,注重提炼和展示自身的文化特性。对旅游景点的物化表现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并策划一些与主题相宜的小型表演,增加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3、精心规划文化旅游线路。依托县域原生态胡杨林获“基尼斯”之最,旅游和文化部门应早作规划论证,要与农家游、乡村游项目结合,把散落的文化资源集点成块、连块成线,设计出有品位、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在开发出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太阳岛、月亮湾、魔鬼林、塔河外滩、塔克拉玛干原生态沙漠公园、胡杨王等旅游景区(点)及胡杨寻幽、塔河漂流、沙漠探险等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精品旅游项目时,与新疆的喀纳斯、那拉提、巩乃斯、巴音布鲁克、苏巴什古城、克孜尔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峡谷、昭古厘寺、克孜尔尕哈烽遂、大小龙池等著名景区景点连成一体,构成天山南北都游遍的乌鲁木齐-布尔津-贾登峪-喀纳斯-和布克赛尔-奎屯-独山子-唐布拉-那拉提-巩乃斯-巴音布鲁克-库车文物景区-新和驿站-沙雅胡杨-阿拉尔-阿瓦提-和田-乌鲁木齐-天池-吐鲁番-乌鲁木齐黄金线路;穿越死亡之海的乌鲁木齐-和田-于田县-达里雅博依村-塔克拉玛干沙漠-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沙雅县-库车县-乌鲁木齐特种旅游线路;以及阿克苏地区龟兹文化圈旅游环线和县域内旅游环线,共同组成新疆天山南北、龟兹古道诱人的风景线。

(二)抓项目,旅游文化建设精品化

沙雅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走旅游文化项目精品之路,必须依托原生态胡杨林获“基尼斯”之最的优势,挖掘沙雅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重点做好“一园两景区三营地”的文章。

1、做足水的文章,建设胡杨林水上游乐园。沙雅最大的资源和最具潜力的优势是胡杨林水域,围绕水做足做透旅游文章大有可为。将亲水、戏水、习水、赏水作为人与水融为一体的主题创意,建议在胡杨湖区,建设水上休闲游乐园。推出游泳、健身、垂钓等项目,使胡杨林湖成为区内知名的休闲、健身首选地。同时,运用高科技和直观触摸等不同手段,展示塔里木河鱼的不同种类,介绍捕鱼钓鱼的各种方法,让游客体验做一天渔翁的经历。通过水下、水上和空中立体项目的交织,建成一个集休闲、健身、游乐与参与体验、文化餐饮为一体的胡杨林湖水上休闲乐园,使之成为胡杨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吸引和留住游客,做大旅游消费增量文章。

2、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建设沙雅胡杨文化主题公园。建议在胡杨湖旅游度假区块的交汇区域,高水准规划建设沙雅胡杨文化主题公园。注重生态景观环境的保护和沙雅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相结合,积极探索主题公园建设的“主题旅游+复合地产”开发模式。建设主题公园重在展示以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为特征的执着、坚韧、顽强、不屈、信念和意志沙雅胡杨文化,收集大量实物、图片,并通过音像手法展示胡杨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英雄文化;县城可以利用文化艺术中心重在展示沙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始建县以来的建县文化,前后沙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展示沙雅人才辈出、人文荟萃的文化,展示沙雅“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

3、展示沙雅特色,打造一台文化与餐饮合一的精品地方戏。借鉴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精心推出一台凸显沙雅特色的精品地方戏。把餐饮美食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挖掘和放大沙雅特色,打造一台极具沙雅文化特色、极富现代气息、令人激情四溢流连忘返的宴艺文化大餐。要在宴艺表演中充分展示沙雅浓郁的文化特色,唱响胡杨的秀美、唱出沙雅人的精神。要让游客体验沙雅特有的文化餐饮氛围:品抓饭羊肉,赏胡杨美景,吃有机蔬果,听沙雅乐曲,看特色歌舞,观古朴民风。在整台演出中,可以设置一些有奖竞猜、书画竞拍、共舞狂欢等台上台下的互动项目,增强游客参与的快乐感,增进游客对胡杨美感的认知和认同。

(三)抓保障,旅游文化建设政策化

1、对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扶持。与其他景点相比,文化性景点特别是本土的文化景点在弘扬地方文化方面作用明显,但往往投资大、回报率相对较低,投资风险高。针对这一实际,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需要县政府给予一定扶持。在文化景点的开发前期,县政府应采取全过程跟踪,并实行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按产业导向要求,在开发建设资金方面,积极争取自治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促进文化与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

2、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政策保障。没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没有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也就没有旅游文化的建设、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国家有关文化遗产保护“五纳入”要求,并从旅游发展基金中提成3%,设立沙雅县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专项用于文物维修、征集和文物技防(库房设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民间艺人的培养和传统艺术开发等项目。

3、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设立文化活动专项经费,用于城乡文化活动、队伍培训,根据沙雅民俗文化表演的场次、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情况,政府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建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制度,按照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确定文化旅游、会展、文化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发行、艺术培训和网络文化等为代表的沙雅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上述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报 2005年04月06日《民俗旅游重在文化》李高凯;

2、新疆日报2008年10月13日《龟兹文化 沙雅之光——沙雅县旅游资源全景展示》阿米娜·亚克西 安斌;

3、旅游卫视-文明中华行2010年10月24日13:52《见证沙雅之胡杨传奇》

4、今日新疆-2010年第11期《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5、天山网 2011年12月20日《走访沙雅民间艺人》

上一篇:通信系统建设的施工方法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