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

时间:2022-02-26 05:09:37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

摘要: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预算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从建筑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建筑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对策

一、建筑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

工程筹备阶段。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影响下,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招投标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要准备一份竞争力较强的招投标文件,而为了使企业自身的招投标文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施工企业就必须以整个工程的预算为基础,根据预算中的各种工程报价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报价。当竞标成功以后,施工企业还需要根据预算和甲方签订正式的合同,对双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进行一定的明确,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完成。此外,当建筑企业进入施工现场前,还要根据预算中各种人、料、机等数据进行相关的组织、调配工作,为项目的施工做好前期准备。

项目施工阶段。在进行项目施工计划的编制时,需要以预算为参考,对施工中的各种工序和过程进行科学的协调和组织,从而保证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使人、料、机三者达到最高效率,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下顺利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当建设项目竣工后,建筑企业需要对工程预算以及工程实际的消耗进行差额的计算,并对原始的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相关的竣工结算事项的办理。

2.预算管理是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预算是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施工方法进行考察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中各种工程预算造价以及成本都是通过预算来确定的,并对工程中的损耗进行定额处理,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预算管理,对工程中的人工、材料、器械等进行控制,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工程任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3.预算管理是进行分包管理的基础

从项目施工开始到项目结算结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对分包队伍进行评估,对那些速度快、质量高的分包队伍进行有效的奖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预算管理来促使分包队伍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4.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对施工主体进行监控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以预算管理作为施工主体的考核指标,从而促使项目部更加高效的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追求更加优异的收入增长。此外,通过预算管理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企业管理者能够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监控。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意识缺乏

当前,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将自身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上面,而在管理上大多采取的是较为粗放的方式。虽然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在追求精细化管理,但往往掉进了一个误区,就是将生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混淆在一起,单纯的以为好的经营计划就是进行了预算管理。实际上,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经营计划只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分析和描述,而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进行分类、分解、精细化,并利用会计语言对其进行必要的组合、描述、解释,相比与经营计划而言,预算管理更加具体、明确、严谨,而且预算管理中包括的相关信息量更大,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权威性更强。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将预算管理看做是控制支出的一种手段,所以将预算管理工作全部交予财务部门,这种思想使得相关的预算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根本无法获得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更谈不上对预算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预算管理的真正目的得不到体现。

2.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相对薄弱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预算目标的合理制定以及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由于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制度影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组织较为薄弱,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致使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必要的预算管理组织使得管理者在预算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部交到财务部门手中,但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普通部门,财务部门很难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无法对这些部门的成本控制以及预算进行必要的约束。

3.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编制了较为完备的预算,但是由于相关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使得预算执行阶段没有专门人员和部门进行监督,执行时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较强。

4.专业预算管理人员缺乏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往往都是自己进行建设、审核工程预算、监督管理,所以就要求相关的预算管理人员,不仅具备管理能力和预算能力,还要懂得相关的工程施工过程知识。但是现实中,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较为匮乏。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也存在不到位现象,使得专业预算管理人才缺失。

5.预算的确定方式缺少动态性

建筑行业有别于其他的行业,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动态式的管理方式。当前建材市场中,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定额换算工作。但是我国相关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得原来那种静态式的预算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建筑材料市场。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对策

1.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意识

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对经营计划以及预算管理的认识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企业预算管理意识。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预算在编制完成后,相关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开展工作,预算管理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对企业所有部门都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是企业全体员工、所有部门、全部生产过程都应该遵循的管理制度。

2.建立并健全企业预算组织机构和预算网络

完整的预算组织机构和网络体系,包括预算决策机构、组织机构、编制执行机构以及预算监控机构。施工企业可按以下方案进行设置:股东会为全面预算的审批机构,负责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全面预算方案;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下设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全面预算方案;总经理部为预算组织机构,下设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设置工作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其他各部门以及下属二级单位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机构;财务部门以及综合监察等部门为全面预算的监控机构。

3.优化配置预算管理人员

要使预算管理得到强化,就必须配备高素质的预算队伍。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高水平的预算人员更是施工企业重中之重。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求预算人员要了解施工技术、财务会计、工程校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不辞辛苦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另外,施工企业要抛弃“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注重预算人员的培养,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进行锻炼,鼓励、支持预算人员多参加现场的管理活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到施工现场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数据最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4.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制订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以及操作软件,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得到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总之,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集约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所以施工企业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的建立与健全,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慧亮: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7).

[2]于万红: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3]燕 飞: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山西建筑,2011,37(12).

上一篇:加强内部控制 治理信息失真 下一篇:试析网络环境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