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的艺术品走向

时间:2022-02-26 04:41:06

市场导向下的艺术品走向

[摘要] 艺术是人类生命中较高层次的需要,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社会导向,一些画家被市场牵着走,被动地迁就市场,以获得经济利益。在整个社会都陷入无休止的财富与物质的攀比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该去向何方?大家是否都能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

[关键词] 艺术市场民族文化传承

艺术是人类生命中较高层次的需要,是精神食粮。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社会导向,一些画家被市场牵着走,被动的迁就市场,以获得经济利益。在整个社会都陷入无休止的财富与物质的攀比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该去向何方?从事绘画商业的人们当然要注重经济运营,但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他们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时候,传统文化该不该延续,时尚文化该发展到哪个临界点,文化与市场该结合到一个什么样的度?大家是否都能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是许多文化公司和工作室以及以此为生的人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艺术有纯艺术、商业艺术之分。纯艺术只为艺术而艺术,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其中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去想市场营销,本身家世富裕,只想搞艺术,像柯罗、德加等,只挑自己的兴趣点作画,追求精神愉悦,攀登艺术高峰。另一种是艺术太纯粹了,市场不予配合,像凡・高、莫迪里・阿尼等一生穷困潦倒,绘画作品无人问津,即使这样他们也坚持自己的绘画艺术,作品的价值非常高。这两种人都不自觉地延续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不自觉地发挥了美术的作用。商业艺术是和市场挂钩,把艺术的价值和谋求的功能性相结合,达到艺术与市场双赢,他们在延续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艺术市场说到底是一种经济行为,这个行为的基本动机是利益。市场对创作与其说是提供经济支持,不如说是一种规则的制约和限定。

现在常有各种规模的绘画拍卖会,名画家一幅画能卖出天价。像凡・高的一幅画能卖一亿美元,刘小东的一幅画能卖两千万元,陈逸飞的一幅画也能卖三百万元。这些都是成功人士的让人羡慕的收入,只要卖掉一张,终生便可生活无忧。但这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再举一些普通人的例子,像全国各个美院或是一些大小画廊,绘画作品的交易每天都在进行,一幅画多则几万元,少则几千元。艺术价值用金钱来衡量,这是正常现象,无可指责。人都得生存,谋求经济效益在所难免。面对如此诱人的发财之路,一些相衍生的现象就随之而来了。很多画家,暂且称之为画家,为了能在市场上销路好,便抛弃了传统的审美观,抛却了人格的标准,作品不是强调修养、学识、经历,等等,而是只画一些艺术价值低劣的让人对艺术认识误导的作品。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让人陷入了欣赏、鉴别艺术的误区,使大众对文化欣赏遭到严重挑战。作品无论以何种形式去表现,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比如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如何表达,传统文化如何往下传承等,作品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和谐的,追求的是宁静、纯洁、崇高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境界。如果把握不好这样的度,不想通过扎扎实实的创作和辛勤汗水获取成功,耐不住寂寞,只想一味求怪求异求奇求快,想一夜之间达到名利双收的双重效果,抛弃了传统文化,只想用时尚艺术的表达方式,极容易让这种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时代弄潮儿走入艺术误区。这种只求经济利益,不讲绘画品格的人在日益增多。

前一阵笔者有幸到北京的各大画廊以及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考察,见到当今的绘画市场真的非常火爆,画廊随处都是,大多的艺术家都很务实,闷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一心搞艺术,在文化与商业的接轨上能找到契合点。但也有少数艺术家为了生存,迫于压力,市场需要什么就画什么,结果是靠劳动赚到些钱,文化精神却愈来愈平庸。这些人大都受过绘画基本功训练,毕业于正规美术院校,只是在一段时间里,在画坛上没有任何出色表现,作品又不太有市场效果,于是就为了寻找自己的绘画风格,有个人突出的语言,能在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表现方式,走向了一个极端――丑化和异化,在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过程中,绘画作品宣扬血腥、残暴和色情的令人生厌的画面,出现了反人类最基本的艺术道德和审美价值观。不可否认,我们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才会出现当面对着西方形形的艺术时会不知所措,还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本质研究的不够透彻,更别说继承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于是就不加分析全盘的吸收了西方文化,面对此现象,不禁要问,美术及其美术教育发挥出它的作用了吗?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每个绘画者都当画家,也不是让欣赏者都成为鉴赏家,而是为了启迪人们的智慧,让人们欣赏的时候能够达到身心愉悦,挖掘出人的美好本性进而完善人格。如果绘画作品还不能达到此效果,也应该保持住道德的最底线,现在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漠态度和我们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从事绘画市场的人应该有文化理想,绘画必须要讲文化品格。像这些不尊重艺术规则的人,他们的作品在现实生活和艺术领域中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终究是孤立的。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正本清源,从理论上彻底廓清混淆在艺术界一时的审美错位,要肯定正面的,弘扬积极向上的遵循艺术审美规律的艺术形式,作品力求体现人文精神关怀,这对于发扬民族文化精神、抵制那些不良的投机取巧心理的人来说,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无论是消费社会还是传媒时代,无论是作为群体还是作为个人,人都必然地将面临生存的困境,都需要寻求一个安身立命的意义坐标或价值基座。面对消费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美学需要保持冷静的判断力,不要使自己沦为消费活动的奴隶。希望对急于求成寻找商机的艺术家敲响一个警钟,市场拼杀要赢,艺术品格要高!

上一篇:我国网球休闲运动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广告信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