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儿童的知、情、意、行

时间:2022-02-26 04:19:46

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儿童的知、情、意、行

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丰子恺先生也认为“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

欣赏活动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愉悦、赞美和一种热爱,会在儿童内心中产生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所以它是通过美育培养“知”、“晴”、“意”、“行”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美术欣赏培养“知”

“知”包含着认识、观念、信念,包含着对是非、荣辱、善恶的认识。

美术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是给人类创造了一种娱乐方式。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在《墨梅图》中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映,洋溢着一种,生机,吐露了一种胸怀; 徐悲鸿先生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而他所画的奔马总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给人们提供一种赏心悦目形式的同时还执行着另外一种崇高的使命――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

儿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真(知识),习得善(道德),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情操,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美术欣赏培养“情”

“情”是品德的感情流露。情感是艺术创造的灵魂。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创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这种“情”可以是喜怒哀乐,也可能是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趣味或情调,但不管是什么,它肯定是纯真的。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作为一幅静物画,从它的色调、布局、造型,以至笔触的运用,色彩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画家把炽烈燃烧的感情通通的赋予到作品中。

由此可见,一幅绘画作品感动人的并不单纯是画画中的色彩或造型,而是它们构成的关系所透露出来的某种情感。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纯真的思想感情,并且不会轻易因外界的干扰而随波逐流。中国古代画家就极重人品,所谓“尘外之意托丹青”,无不寓情于景,以画来表情达意是十分普遍的,所谓画格即人格、画品即人品,借物奇情,以画抒情,如以“松”表示长寿坚毅、“鹤”表示高洁仙逸,画中“四君子”的梅(象征高洁)、兰(象征自甘寂寞、朴素无华、幽静淡泊)、竹(象征谦虚、潇洒俊逸,又意味着隐,高标致远)、菊(淡泊宁静之意,又象征凌风斗霜之傲骨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因为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而成为美好品德的代名词,文人画家的精神寄托和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追求。欣赏这类美术作品对于培养儿童美好而丰富的情感,不随波逐流、不为功名利禄所左右的情操是十分有效而易于接受的途径。

三、通过美术欣赏培养“意”

“意”即品德意志,是在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自我克制能力及坚持性、果断性等特点。

每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画家的才能和技法,还应该看到他们的勤奋和毅力。历史上诸多画家都是倾其一生的精力,献身于艺术世界。每个成名画家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坎坷与艰辛,黄永玉为他的荷花系列作品画近万张的荷花写生白描;吴冠中画画可以坐下去连续画十个小时不起来: 刘海粟老先生九十多岁仍登临黄山,在山上挥毫泼墨。

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的炉火纯青都需要毅力、时间、行动、情感的磨练,即意志的磨练。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艺术需要―生的付出,全身心的投入。画家李可染有一段自白:“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画家凡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他一生孤苦贫困,但是始终用心灵去创作,执著地近乎疯狂,在画日光下的向日葵时被炎炎烈日炙烤得几次晕倒,加之不被世人所理解,以至总是无以为生,困苦不堪。他为艺术付出厂一生的代价。而今天,他的作品却屡屡创造出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他已经在世界美术史上稳固地占了有一席之地。

四、通过美术欣赏培养“行”

“行”即品德行为,包括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和行为的意志表现。

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表达着这样一种情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美丽的大自然常常令人心旷神怡,面对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色彩及万千姿态的造型,爱美之情常常油然而生。画家用画笔描绘出自然的风采,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热爱自然,大可伸发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叹,小而引发对一花一草的珍惜和爱护,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高尚与纯洁。每一个欣赏美、热爱美的人,对那些破坏环境、损害公德的行为都会感到羞耻。

提高全民素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欣赏美、热爱美的情感以及由此情感申发出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是美术教育特别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美术欣赏去感染儿童、感染每一个人,促进他们“行”的高尚,需要把美术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让儿童去感受它、认识它、理解他,从而接受心灵的洗礼,使儿童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也是人生素养不可或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的合格公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瑰宝。

总之,美术欣赏不仅仅是美术学习的必修课,它还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知”、“情”、“意”、“行”。

当然,通过美术欣赏对儿童思想观念的教育必须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让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十九世纪俄国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曾提出艺术典型对人的巨大影响:“在新的典型影响下,同时代的人不自觉地养成了新的习惯,接受了新的观点,有了新的姿态,一句话,渐渐的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新的人”。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向我们照示出人生的意义、对于处于求知、处于逐步树立人生理想的儿童来说,能够透过美术欣赏汲取营养的确是件影响深远的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变革中的转机 下一篇:西方古代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