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转机

时间:2022-10-14 05:49:26

(接上期)

结合前面的论述,我们以台北教育大学视觉艺术教育中心针对让第一线老师自行开发教材的目标所开发和推广的方法和工具――“教学系统设计方法”(System Approach for lnstructionalDesign)和“教材主题架构分析”(SubjectAnalysis)作一些介绍。

2.教材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方法”

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因为牵涉到“人、事、时、地、物”等多种变因,以传统线性思考模式势必无法同时处理多样变素,故一般“教学系统设计”(1SD―Instrue-tional SystemDesign)多以“系统化设计”(Systematlcdesign)理念和方法的产生。

事实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课题,首先用于国防军事训练,后来应用在商业界,最后才被教育界所应用。这项科技有两种不同的概念意义:一种是硬件的概念;另一种是软件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教育科技指的正是软件的概念――教学设计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系统方法能协助教材开发者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照顾到多种变因要项,让作为结果的教学系统能反应各种条件变素的需求。更好的是,它能借着评估、回馈等程序做反复修正、不断改进。所以这是一种合理的设计程序与教学系统开发方法,正如教育家克尔(Kerr)所说的:“经过一套系统化的设计程序(界定教育目标、准备并现场试验教材、成果评估),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可以变得更加有效。”

3.美劳教材开发的工具――“教材主题架构分析”

目前我们在教学设计方法与程序上,多引用Kemp,J.E.(1985)的著作《TheinstructionalDesignProeess》为蓝本,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计划,大致分为十项设计要素:

(一)评估学习者的需要,确定教学设计计划、目的、限制和优先级:

(二)选择教学主题,以及希望达到的一般性目标:

(三)分析学习者的特性;

(四)根据预定的目的来确定主题和内容:

(五)根据主题内容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六)设计安排能达成目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

(七)选择配合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各项资源;

(八)安排教学和教材制作所需的各种行政支持和配合事项;

(九)准备学习成果的评鉴计划;

(十)用预试之手段决定如何为学习者做准备或调整。

Kemp特别强调这十项教学设计要素所呈现的是一个合理的顺序,但每一个过程的顺序却不是固定的,任何一项要素都可作为教学设计的起始点,只要按着合理的程序做下去。

另外,英国学者Romiszowski,A.J.(1981)在其著作《DesigninglnstructionalSystem》中也持类似的看法和程序,不过在界定问题需要、确定教学主题目标后(如前述Kemp十项教学设计要素的前两项)他将设计的流程分为几项层次的分析,现将其大意分列如下:

第一层次分析――教学主题的分析层次

①教学主题内容分析――将主题分解成教学内容的元素:

②主学习者特性分析。

第二层次分析――教学内容元素分析层次

①考虑主学习者能力、特性等因素,于教学主题内容中分出值得教、可以教、应该列入教学内容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转换成最终具体行为目标

②考虑主学习者既有能力,分析其它未列入教学内容的元素是否应列入先备能力(prerequisities)的限制。

第三层次分析――课程单元内容分析层次

将教学内容元素分配、排成合理的教学程序,成为课堂单元。

第四层次分析――活动行为内容分析层次

将课堂单元分解成系列的行为单元。

由以上两学者所介绍的分析步骤为依据,再考虑对我们开发教材的目的,可以发现;第一层次的教学主题分析乃是扩散思维的发挥,最值得介绍给老师们用以开发出大量具可能性的教材元素。所以特将之发展成较简化了的“主题架构分析”教材开发的创意发想与扩散思考记录工具,让老师们激发出最多量的“点子”也就是将来的教材组成元素。有了最多的选择“元素题库”,然后就可以量中取质,以便筛选出更切合教学目标的教材。

(末完待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下一篇: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儿童的知、情、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