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汉语教学的立足点

时间:2022-02-25 11:54:42

浅谈初中古汉语教学的立足点

进入初中后,学生们普遍感到古汉语文学的学习格外吃力,尤其是对现代汉语基础偏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所谓古汉语文学,在初中包括各种不同体裁的文言文、古代诗歌、词赋等古代语言作品篇目。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当代初中生的普遍成长环境与生理、心理特点都要很好适应之。为此,古汉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方式,以新时代、新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经过实践教学与时代性分析,笔者认为对古汉语的教学需立足以下基本点:

一、注重责任,传承中华文化

很多教师谈到文言文与古代诗词,反复强调兴趣的培养,想通过学生对之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诚然,这无可厚非,但从时代角度讲,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外界各种诱惑使学生产生的兴趣、吸引力与注意力远远大于古汉语文学对当代孩子的吸引力与注意力,因而兴趣并不是很容易产生的,却很容易被破坏或干扰。故笔者认为对古代汉语文化传承的责任认同并有所担当,才是最有力的学习动力。当下,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责任感,对比外国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我国更多的是无动于衷与崇洋。认为古代汉语文学没有意义的青少年大有人在。因此,通过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爱国之心来产生对古代文学诗歌的学习动力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即使和有些初中生谈这种大道理,虽不易令人欣然接受,却可以通过谈话,让他们加强加深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如此既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灵的教育,也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古汉语文学的学习热情。

二、挖掘思维,多种角度分析

初中生文言篇目与诗词,太多带有教育意义与思辨色彩。有的文言文,由于角度不同,可产生多种思维分析,类似于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但最终还得从写作背景出发,探寻文章的本意。对于学生提出的不考虑作者意图但也有一定道理的结论,我们不能给予否定,应以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的思维,以平和引导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联系背景。例如,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当问到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时,有同学以文中“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认为仲永之父既想使仲永有才,又可以使之为其谋利为由,得出“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能鱼和熊掌兼得”的结论,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不宜立即否定,因为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激情。而应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与下文联系,逐步排除这个带有片面性的归纳,结合下文与背景的全面分析而得到正确结论。如此,既使学生产生了对古汉语文学学习的自信,又得到了一定的学习经历与方法,一举两得,这岂是直接否定给出标准所能达到的!

三、耐心引导,丰富教学方式

古汉语文学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每册的教学过程与要求来看,它是贯穿整个初中学习的一项持续学习环节。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必须耐心,认真。本着新课改改变课程功能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原则,当前对教师的素质将有更多的要求。而针对目前90后或00后的学生兴趣与娱乐方式的更为广泛,教师应结合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对古汉语的教学,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引用或类比其他学科,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若所教班级对科学十分感兴趣,对天文知识十分精通,那么教师不妨在授课时设置“自己解决辩日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文言文回答文中孔夫子也“不能决”的问题。如此,丰富了教学方式,又将主动权给了学生,便能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古汉语的学习能力。又比如,学习古代诗词时,往往很多优秀篇目押韵优美,此时可让学生配上音乐,唱曲,感受不同方式的学习与审美,使学生感受到诗词优美的意境与其文化的广博。

总之,古汉语学习是文化与智慧、审美与毅力的培养,倘若能立足于基本点,在新时代用新方法“授之以渔”,以现代学生的智力与学习能力来估量,古汉语文学学习绝对不再是他们之前所说的上刀山,下火海。相反,那将是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学生的责任、毅力、想象力、思辨力都会从中受益无穷,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成为具有时代性的中学生。(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学)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