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时间:2022-02-25 03:58:10

农村学校“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摘 要】本文介绍教师在教育教学帮助“后进生”转变的办法。

【关键词】“后进生”观念;思维觉醒;赏识教育;课程改革

“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令教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因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学校、任何班级,特别是农村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那么,如何找准教育的突破口,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自信心,是实现转化学生的关键。

一、找出差异,认可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提到“后进生”的三种类型:“思维尚未觉醒”、“‘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理解力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文中的费加和巴甫里克是前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但最终他们却分别成为了物理专家和农艺师。他们在班里是属于学习成绩偏中下水平的学生,是被老师鉴定为“弱智”型的“后进生”,但他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发现下,最终他们克服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邻村转来的女学生,她有口吃,但文字表达能力较好,写字也非常认真,但同学们极少和她交流。她小时候患病已经被医生定性为无法救治的孩子,上学以后,的确表现非常一般,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布置写字作业和作文时,她总会上交上工整的作业,而作文既工整又能表达真情实感,我利用这点,经常在班上给予表扬,还让她和同学一起出板报,在课堂上范读她的作文。读书时,我也耐心地去教,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篇章,还利用其他同学帮助,让她在心理、生理上产生不受排挤的思想,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我鼓励她上台表演唱歌和背课文。

二、理解“后进生”,尊重“后进生”

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人道”,不要一棒打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鲜嫩的花朵。他是很容易被摧残、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因此,教师应用心灵去和“后进生”进行对话,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他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他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他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

我班有一个外村转学来的男生,他比本班学生要大三岁,也就是留级多次,学习基础很差,也很调皮。他是家里的独子,平时在家中娇生惯养,为此,在班干选举时,我让他来当班上的劳动委员,布置任务让他带领同学们去完成,而每次完成之后都给予他表扬,这样,他每次都能完成任务,学习上,我布置适合他的作业,从基础出发,因材施教,耐心辅导,过了不久,他的成绩有了进步,他还以此去说服其他有学习困难的同学。

作为教师一份子,要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爱生如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这就是爱的教育!捷尔任斯基说:“爱和罚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爱温暖人心,使他有力量、善良、富有同情心。爱是一切善良、崇高、坚强、温暖和光明事物的创造者”。

三、清本逐源,找“闪光点”

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指导“后进生”去学习,帮助“后进生”去“沙里淘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解“后进生”的主要兴趣是什么,然后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当其兴趣被激发后,他会对相应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冲动。此时教师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后进生”成功转化的关键。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让学生利用“曾经的辉煌”体验成功的乐趣。他说:“‘后进生’如果都用这样的心态引导自己,时间长了,快乐地做实事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兴奋中心了,那忧虑、烦恼、懒散的脑细胞就逐渐淡化了。”

我刚工作的那一年,我班有一个男生,劳动不参加,作业不完成,有一次,为了检查课文的背诵任务,别的同学都完成了,就他一人还呆呆地坐在那里,我警告他别想出教室门,当我再次返回教室时,已不见他人影。当我在他家找到他时,他正在帮父母煮饭。他见到我时并不回避,反而是有礼貌的叫我坐下,并倒开水让我喝。正好这时他父亲来了,一见到我,就劈头盖脸地问儿子是不是又惹祸了,我忙说没有,只是来窜门儿玩玩儿,顺便家访。我经过与他父亲交谈得知,他人其实很聪明,且经常帮助大人干活,喜欢手工,会做小木车、水车等小玩具。我回学校选了一些手工制作的书本送他学习,并要求他做好后送给我一份。后来,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什么事也都积极起来。

四、改革创新,面向全体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了十个春秋,我们看到一些学校的特长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特殊生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各种非主科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看代表国家或地区出征的体育健儿或文艺人才,他们为集体争荣誉的同时也是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再看看媒体举办的“才艺大比拼”、“机器人创作比赛”,无不体现了“副科”的优势,而他们的“主科”成绩不一定都是出类拔萃的!华罗庚、丘吉尔、爱迪生、爱因斯坦、“天才指挥家”舟舟、“天才画家”罗铮……他们的成就是巨大的。而回想他们的小时候,谁又会料到他们会有辉煌的今天?而在这些人当中,有的还是被定性为“弱智”的人呢!

新课改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他真正要求的不是要我们老师去培养样样能力都出色的学生,而是要老师如何去发现学生“拔尖的才华”,扬其长,避其短,那么,老师就要摈弃偏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的陋习,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后进生”。如陶行知说的:“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那么,怎样做到以上这些呢?

第一、分析成因,实施方略。“后进生”是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其主观原因而造成的。所以,优化育人环境,改变旧观念,以耐心、细致的责任心去循循善诱,以唤醒其“沉睡”的思维,假以时日,他们也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

第二,实施教育实践。学校设置校本课程、地方教材、社会实践、教育评价,是新课改的特色,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使“后进生”能真正的接受应得的教育。针对“后进生”,学校、教师要有一套评价方案,尽量避免“以人比人”,“以分数取人”,让学校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

第三,如今的学生书包太重了,我们要改革创新,但要尽量避免所谓的“全能”人才培养。再则,也该允许教师从多方位评价学生了,别让教改理念变成一纸空文。

上一篇:项目管理中进度调整的模糊动态规划方法漫谈 下一篇:新形势下山区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