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醉驾的刑事责任

时间:2022-02-25 03:00:39

试论醉驾的刑事责任

【摘 要】由于我国现有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局限,有必要考虑将醉酒驾车行为从交通肇事罪中分离出来,归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重新审视我国当前对醉酒驾车的规制制度,可以发现其中的缺失是比较明显的。将醉酒驾车行为犯罪化,单独列为刑法规范的一种罪名势在必行。

【关键词】醉酒驾车;交通肇事;刑事责任;定罪

一、我国醉酒驾驶的现状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一)我国醉酒驾驶的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机动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便成了正确处理饮酒与驾车之间关系的准则。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对禁止酒后驾车的规定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

(二)相关法律法规对醉驾者法律责任的规定

依照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而根据最新修订的《刑法》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醉驾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要件

(一)醉酒驾车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险方法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的危险性相当的能够同时造成不特定或者多数人死伤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方法,即危险方法一经实施,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意识到与否,也不论他是否愿意,在客观上都可能使不特定的人或重大财产遭受损害。

(二)醉酒驾车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醉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司法精神病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庞杂。从医学上讲,醉酒即酒精中毒,可分为急性酒精中毒和慢性酒精中毒两种。

根据醉酒人的醉酒程度及精神状态,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承担刑事责任:“一是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没有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应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二是如果醉酒使行为人处于无责任能力状态是行为人有意或过失造成的,按照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应承担刑事责任。与职务或业务活动有关的酗酒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三)醉酒驾车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

现实生活中醉酒驾车人对自己醉酒驾车可能发生肇事危害公共安全是有认识的,但往往不希望这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在此情况下,必须准确判断醉酒人主观上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才能正确予以定性。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醉酒驾车人的主观故意。对于一个并没有完全丧失意识的醉酒人来说,如果感觉到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车辆时,就应当停止驾驶,如果仍然继续驾车,就是对危害公共安全结果的放任。虽然醉酒驾车人一般都不希望发生交通事故,不是出于直接故意,但驾车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结果,甚至可能剥夺他人生命,却放任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主观上的一种故意。综合以上醉驾行为的各方面情况,醉驾行为具有与投放危险物质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大体相当的罪责刑。

三、醉酒驾车行为刑法规制的比较法考察

国外大多数国家不仅将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写进刑法,而且还将一些尚未有结果发生的醉酒驾车行为包括在内。诸如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了危险驾驶罪。下面就这些国家的立法概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法国刑法典第221-6条非故意伤害生命罪:“因笨拙失误、轻率不慎、缺乏注意、漫怠疏忽,或者因未履行法律或条例强制规定的安全或审慎义务,造成他人死亡之行为,构成非故意杀人罪,出3年监禁并科45000欧元罚金。明显蓄意违反法律或条例强制规定的安全或审慎义务的,当处刑罚加至5年监禁并科75000欧元罚金。” ①

英国《1988年道路交通法》中也规定有酒后驾驶罪,主要包括由于酗酒或吸毒不适宜开车时驾驶或企图驾驶机动车辆罪,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预定标准驾驶或企图驾驶机动车辆罪,以及在上述不适宜状态下疏忽驾驶致死罪。

美国《模范刑法典》第205条公然醉酒罪:“行为人以治疗之外的目的摄取酒精、麻醉品或者其他药物,致使在公共场所内的自己、他人或财产受到明显地影响或者干扰附近的他人的,构成犯罪。” ②

结 语

醉酒驾车肇事已经成为危害我们正常生活的一颗定时炸弹,根据最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虽然设立了“危险驾驶罪”,但是将“危险驾驶罪”归入交通肇事罪的范畴是不合理的,且处罚力度过轻,鉴于“危险驾驶罪”的基本犯是危险犯,只要危险驾驶,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危险驾驶故意或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为结果加重犯。

醉酒驾驶对于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对他人和社会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解决醉酒驾驶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设罪处罚就能全部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驾驶人员的自律和自觉。相信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醉酒驾驶问题会得到基本解决。

注释:

①罗洁珍译:《法国新刑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4页。

②转引自刘仁文:《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页。

【参考文献】

[1]苑林林.醉驾入罪合理性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0(12).

[2]张光君.酒后驾车行为犯罪化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9.

[3]陶功财.处罚酒后驾车,何不与国际接轨?[N].大河报,2009-7-15,B17版.

[4]浙江省高院回应质疑:控制缓刑 从严惩治交通肇事犯罪,人民网: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黄伟明.交通肇事罪构成中结果标准的数量因素分析[J].法学杂志,2005(2).

[7]夏周.醉酒驾车,其罪当诛[N].新京报,2009-7-26,A02版.

[8]刘宪权.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J].法学,2009(9).

上一篇:配偶权的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安乐死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