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及防范措施浅析

时间:2022-02-25 01:17:14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及防范措施浅析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跑马圈地,加大力度,全力拼抢信用卡市场份额。但以发卡量为目标的粗放式管理也给银行带来信用卡规模经济和风险控制的矛盾,不利于信用卡业务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分析信用卡的风险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推动该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信用卡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

除了经济形势的下滑,信用卡业务的迅速发展给银行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具体表现为: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式发卡和营销方式造成业务的低效和潜在风险的累积;信用卡业务扩展速度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相匹配;中后台管理与前台营销的配套机制差距加大,客户维护、投诉服务、催收、资产保全等措施在新的形势下提出新的要求。

(二)信用卡犯罪频发

由于国内整体征审配套环境存在薄弱环节,欺诈申请是造成国内信用卡损失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用于新客户挖掘的数据环境,系统驱动的点对点主动营销十分薄弱。信用卡营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大量营销人员,这在客观上为欺诈申请,尤其是有组织的欺诈申请创造了机会。由于经营成本上升、资金筹集难度大,信用卡套现趋势上升。在经济增长减缓、信贷紧缩、资金紧张的大环境下,这类欺诈申请、集体套现无疑将进一步严重化。

(三)外部环境加重风险隐患

缺乏专业的商业个人信用评估机构,银行“个人信用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更新滞后,其报告的不健全影响银行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各家银行没有建立联合共享机制,存在多家机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局面,增加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的发生几率。信用卡使用安全及法律责任方面的宣传工作普及不到位、信用卡产业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持卡人对于信用卡逾期及安全用卡的法律意识薄弱、个人信息保密不当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大风险隐患。

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一)欺诈风险

由于被伪冒申请、伪造、盗领、失窃、盗用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伪造卡。利用科技手段窃取真实的信用卡客户资料,然后再根据非法获取的信息模仿、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二是未达卡。持卡人未收到卡片,但卡片已生成年费或发生交易,或者持卡人卡片遗失、被窃后发生非本人交易。三是特约商户欺诈、套现。伪造手续获得特约商户身份,直接套取银行资金;商户和个人联合“套现”形成欺诈贷款。四是账户转移、盗用。非本人网络交易、电购和邮购交易,或者卡片被人冒名激活,挂失后修改地址并使用。

(二)操作风险

因发卡机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监督机制和流程未被切实履行或员工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其贯穿于整个信用卡业务处理流程。一方面风险分布于内部控制各个环节,如资信审批、卡片管理、账务管理、档案管理、商户管理、业务规则等;另一方面分布于交易处理各环节,如授权、参数维护、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等。

(三)信用风险

由于持卡人或持卡单位的信用因素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造成违约,使银行无法收回透支垫款而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表现形式为:一种是恶意透支。根据其危害程度不同分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另一种为虚假挂失。利用发卡行对挂失失效的规定和止付名单传递时差,办理假挂失进行恶意消费或提现,以挂失为由拒付银行垫款。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和经营压力。为实现信用卡规模、质量、效益的发展目标,需要对风险管理的定位、理念、政策和操作方式等进行积极的调整,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判断和防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业务调整或改造。

(一)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水平,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大多数银行审批授信环节采用人工和风险评分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准确地审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减少审批人员的主观偏差,同时提高了审批效率。但对于用卡和催收环节缺乏相应的系统进行支持,只能事后被动处理,无法在交易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通过相关平台、模型对信用卡催收、欺诈交易监控和额度管理等进行支撑的风险管理技术急需引进、开发。

(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的约束机制

健全的制度无法在实施阶段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这是目前各家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通过建立约束机制,落实责任制,将业绩考核奖罚制度与风险责任相挂钩,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稽核检查,纠正和克服有章不循的现象,才能将合规经营落实到位。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并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变化,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为信用卡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各行普遍对风险管理的职责定位为事后风险损失的处理工作,风险管理理念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在经济存在风险的新形势下,银行界对风险管理理念的强化需求迫在眉睫。只有坚持不懈地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各行全流程的工作中,并对风险管理形成清晰的战略定位和职责定位,从战略上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信用卡业务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的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巩固信用卡在未来银行业务中的主体地位。

(四)加快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与信用卡业务飞速增长相匹配的专职管理人员及业务经办人员严重不足,缺少专职的信用卡初审、风险、追讨人员,队伍建设缺口大,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风险管控团队,是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关键,也是有效防范风险的保证。借鉴成熟、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培养员工的制度观念和防范风险意识,尽快建立起贯穿全流程的分散受理申请、集中征信调查审批和集中风险监控的运营体系。

(五)完善外部信用体系建设

在做好银行内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推进同业间的沟通,建立共享机制,防止“多头授信”、“超额授信”;推动信用卡法律体系建设,加大对伪卡犯罪、恶意透支、骗领信用卡以及恶意套现等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全民信用意识教育,推广信用观念,引导和培养公众重视自身信用程度的社会评价,从根本上提高全民诚信素质,净化用卡环境,确保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浅论黑龙江烟草工业科学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下一篇: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