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2-25 12:03:05

广州市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体脂情况,为制定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选定广州市本地生源为主的中、小学各1所,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对1305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脂含量测定。结果男生体脂百分比(BF%)7岁组为13.2%,8~18岁基本稳定在15%左右,没有随年龄而上升;女生BF%7岁组较低,为12.2%,以后逐渐升高,在10~ll岁与男生形成交叉并超越男生。男女生的BF%与BMI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722和0.954,P值均小于0.001。结论BF%可作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诊断标准,但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变化较大,应根据我国人种特点进行大样本的基础调查。

【关键词】身份成分;脂肪类;结果评价(卫生保健);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53.2 R 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6)09-0744-02

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筛查标准,为统一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肥胖的筛查和肥胖的诊断是2个不同的概念。肥胖的真正含义是指人体内脂肪细胞增多或细胞体积增大,或2种情况同时存在,导致体内脂肪成分显著升高。所以,要诊断肥胖,就必须知道体内脂肪的确切含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对广州市7~18岁学龄青少年儿童的体脂含量进行了测量,旨在观察BMI水平下的儿童青少年体脂分布情况及体脂含量和BMI的相关性,了解不同BMI界值点与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广州市本地生源为主的广州市雅荷塘小学和广州市第32中学作为调查点,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年级抽取其中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18岁学生l305人,其中男生685人,女生620人。

1.2方法 身高用标准身高计测量。体重和体脂百分率(BF%)用日本Tanita公司生产的体脂肪/体重测量仪(TBF―410A)测得,测试时嘱受测对象穿单衣,去除鞋袜立于测量仪感应金属板上,自然放松,相应数据由测量仪直接打印。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用SPSS 12.0进行分析。

2结果

不同年龄组男女学生BF%和BMI比较 见表1,图1。

7~10岁男生BF%比女生高,但相差不明显,但11岁后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BF%在7岁组为13.2%,8~18岁基本稳定在15%左右,未显示随年龄上升趋势,BF%与年龄的相关分析,r=0.066,P=0.083;女生BF%7岁组较低,为12.2%,以后逐步升高,在10~11岁与男生形成交叉并超越男生,BF%与年龄的相关分析,r=0.549,P=0.000。对男、女生分别作年龄与BMI的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401和0.478,P值均为0.000,男女BMI随年龄升高。

2.2 3种肥胖筛查标准比较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BMI判定标准”和仍在广泛使用的1985全国“身高标准体重参考标准”,并参考成人脂肪含量标准(日本Tanita公司提供,女性24%~30%、男性2l%~25%为超重;女性>30%、男性>25%为肥胖),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按身高标准体重的肥胖检出率高于按标准BMI和按成人体脂标准,而按标准BMI和按成人体脂标准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男7.0%、女5.8%和男6.1%、女7.7%,结果很接近。见表1。

以BMI肥胖标准为参照,用成人体脂含量标准进行筛查,结果见表3。计算灵敏度、特异性、粗一致性,男生分别为76.9%,98.8%和94.0%,女生分别为54.2%,98.3%和94.8%。男生有23.1%按BMI为不胖,但按BF%是肥胖;女生有45.0%按BMI为不胖,但按BF%是肥胖。

2.3 BF%与BMI相关性分析 男、女生BF%与BMI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值均为0.000,两者的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但女生为高度相关(r=0.954),男生只有中等程度相关(r=0.722)。

3讨论

3.1 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特点男女生的BMI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BF%中男生在8―18岁基本不变,没有随年龄而升高;而女生在7―15岁逐渐升高,16岁后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男性在青春期发育中,骨骼、肌肉和脂肪同步发育,体成份变化不大;而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体内脂肪蓄积增加较大,但在16岁后大部分女性性征发育完成,体脂百分比不再增加。

3.2 体脂含量与现有肥胖标准的比较现有肥胖的筛查和诊断标准中,BMI法、身高标准体重法与体型有关,有些人骨骼大、肌肉多、体型粗壮也会被判定为肥胖,腰围和皮脂厚度法只能测局部脂肪,受体型和脂肪分布的影响较大,不能真正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实际评价中有一定的局限性。Koutoubi S等和Pecoraro等分别用体成份分析仪测量人群体脂和BMI值,得出在冠心病风险预测上BF%比BMI更有意义。本次调查显示,BF%与BMI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以BF%作为肥胖诊断标准是可行的。

3.3儿童青少年肥胖BF%界点的确定生物电阻抗作为测量人体脂肪含量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人体内水分、脂肪组织、去脂组织等不同成分的电阻率和导电性不同而测定它们的含量。这种方法测量人体组成近年来常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经济、无创伤的测量方法,可用于营养评价中监测营养疗效,也可为肥胖判定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测量方法,但现只有成人标准,而没有儿童青少年的标准。本研究尝试用成人标准来评价7~18岁的学生的结果,检出率和粗一致性都不理想。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BF%差别甚大,应根据我国人种特点进行大样本的基础调查,并结合疾病风险预测来确定各肥胖界点,防止以往有些肥胖标准的不统一、不确定,造成大量的误诊、漏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小学生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