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确保档案安全的处置对策

时间:2022-02-25 01:23:32

浅谈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确保档案安全的处置对策

【摘 要】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档案造成的损失,是本文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档案安全;处置;对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房屋财产,也严重地破坏和威胁着灾区的档案。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档案造成的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安全的客观环境分析

档案信息的存储、传输和阅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它的安全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制约。1、档案安全的自然环境,是指档案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大环境,是人们难以改变、控制和调节的外在自然因素。由自然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2、档案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指档案所处地区的文化、经济、治安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档案安全的非自然环境,是可以防范、控制和中止的外在社会因素。由社会因素引发诱因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3、档案安全的内部环境,是指档案载体的保管环境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档案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内部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小环境,是可以实施调节、控制和干预的档案在保管、利用情况下的条件因素。任何大环境、社会因素对档案造成损害或影响都是先破坏小环境来实现的。

二、突发事件危及档案安全的隐患分析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危及档案安全隐患的突发事件主要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对档案安全造成的影响有:地震、水灾、雷、电、火灾等。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样,地震也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破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省档案馆库和档案受损严重,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重灾区的档案馆馆藏档案共4257379卷,有612848卷档案处于严重受损的危及之中,43915平方米档案馆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水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水灾对档案的危害不言自明,不管灾害大小,档案特别是纸质类档案只要被水淹,就会造成损害。突发性的雷、电、火灾往往会造成档案的大面积焚毁,损失无法估量。2、社会安全事件危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社会安全事件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人为因素,通过暴力破坏直接或间接危害档案安全,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三、档案安全临机处置对策

档案安全临机处置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人员,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制止事态的发展、蔓延,确保档案安全,不受损失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事前预防措施

事前防范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抗震。目前档案馆的建设在防震上都是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规范要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可按七度设防”。但是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灾区档案馆和档案库房的破坏程度,正如人民大学专家组在《关于抗震救灾中档案工作的建议》里提出的“现在看来这一标准设定得有些偏低”。所以,为了保证档案及人员安全,应该提高建筑抗震等级,防止超常规地震灾害。(2)监控。档案馆监控需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坚持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视频监控与门禁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灭火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馆区周界防护装置和电子巡查系统等。(3)消防。档案馆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档案库区中设施建设防火墙;档案库、空调机房等房间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档案装具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4)物资储备。档案应急物资储备包含:人员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火服等;档案保护装具如档案柜、防雨帐篷等;档案抢救工具如烘干、消毒、修复工具等,这些都是在突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时有效抢救档案必不可少的物资。

2、加强档案科学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平时应注重加强档案科学管理,使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且具有可行性、应变性。(1)馆藏优化与分级管理。档案管理平时应对馆藏进行优化,精简档案数量。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对档案价值迅速做出判断,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档案价值大小分级管理,登记造册,明确存放位置和临机处置方案。(2)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为了保全档案资料,根据档案内容信息和载体可以分离的特点,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妥善保管在被指定的具有良好保管环境的场所。(3)档案装具。档案柜的特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但占用体积较大。档案密集架的特点是节省库房面积,但结构庞大,不便转移和作为临时存放档案的装具。专用档案装具主要用于保存特殊形式和专业的档案,但大小不一,也不利于档案的转移。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档案馆需贮备档案柜与小型专用档案装具。

3、加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档案馆应急机制是指发生突发事件危及档案的安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确保档案安全的组织机构、制度、预案。(1)建立组织机构。档案馆建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组员若干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各档案馆视情设立若干小组。(2)建立突发事件分析预测制度。一是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相关的情报信息,主要有:馆内监视报警系统、值班制度、上级的指示通报等。二是做好档案安全分析预测,就是我们对搜集的突发事件相关的情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判断突发事件征兆,预测可能发生对档案造成损害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外预警信息。(3)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建立健全临机处置机制,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处置预案包括总案《档案馆应对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专项预案

(二)紧急情况下的处置对策。当获取突发事件信息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准确判别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预警信息、信号,启动相对应的应急处置预案。1、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分级。从轻到重可分为三级。严重危害,危害程度为三级;重大危害,危害程度为二级;特大危害,危害程度为一级。2、组织分析判断。当接到发生突发事件情报信息时,领导小组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判断突发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或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确定和预警信号。3、预警信号。预警信号指以简练的预警信息通过电话、短信、局域网等方式把突发事件类别、危害级别及时向外报警。4、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判断突发事件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任务,区分责任,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立即投入防灾救灾。5、应急工作程序。主要为:(1)预警信息。(2)组织分析判断(3)突发事件分类、分级(4)预警信号(5)启动预案(6)组织实施(7)应急结束(8)事后处置。6、突发事件事后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和临机处置后,档案馆应积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1)统计档案受灾、受损情况,采取抢救措施。事后要尽快统计受损档案的种类、数量。对有价值的珍贵档案列入优先和重点抢救的对象,其它档案要区分受损类型与受损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抢救方法。(2)积极开展抗灾救灾的档案资料收集。对突发事件各个阶段中形成的文字、声像、实物等各门类、载体的档案资料收集归档,以备查考。(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突发事件灾害预防机制。突发事件临机处置后,认真总结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向上级机关汇报突发事件调查报告,修订、完善预防机制。(4)科学规划档案馆全面建设。应急处置以后,档案馆全面建设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上一篇:景观文化育人价值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论四川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