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渭河越走越远

时间:2022-02-25 12:57:25

2012年12月25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省水利厅、省环保厅联合召开《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贯彻大会,要求加大《条例》宣传,依法确保渭河生命健康。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长久以来,由于来水锐减、洪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持续,使得渭河“病入膏肓”。2011年初,陕西省启动了规划投资607亿元的“渭河综合整治建设”项目,截至2012年12月24日,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5.5亿元,建成堤防490千米,堤顶路面硬化56千米,绿化118千米。渭河整治效果初显,得到广大民众的交口称赞。如何巩固渭河整治建设成果、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渭河流域统一管理、保证关中地区永续发展?经过两年的立法调研,2012年11月29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陕西省出台的第一部流域管理地方性法规。

陕西省副省长祝列克说:“《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为渭河流域实施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涝灾害、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制保障。”

联合管理破解扯皮现象

渭河从六盘山入陕,到出潼关,流经关中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市(区),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千米,集中了陕西省64%的人口、52%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工业总产值,不仅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而且还是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带。长久以来,由于职责不清,导致水利与环保、地市与流域之间在污染防治、河道管理中经常出现扯皮和推诿现象。职责不清,让各方似乎都有责任,又似乎都没有责任。

为了加强渭河流域水利管理,合理利用渭河及其支流水资源,防治渭河流域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条例》对渭河流域的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渭河流域管理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利、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渭河及其支流的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洪等负责,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这些规定,为依法管理渭河提供了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

《条例》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渭河及其支流水资源利用、防汛抗洪、河道管理等工作。环保部门负责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渭河全段的综合协调、管理监督和行政执法,对设区的市、县(市、区)的流域管理实施业务指导,根据需要设置河务管理派出机构。

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条例》,使曾经扯不清的渭河管理权限终于云开雾散,变得一清二楚。

流域管理消除各自为战

“《条例》强调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统一管理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迈曾说。

《条例》突出流域规划管理。立足近年来陕西沿渭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首次明确了河道疏浚采砂、生态建设和保护、城市段景观等规划,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渭河岸线滩地开发利用规划、疏浚采砂规划,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组织相关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渭河及其重要支流上建设其他水工程的,须向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提出规划同意书申请;在渭河其他支流上建设水工程的,在经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须报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渭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渭河防洪、河道疏浚采砂、岸线滩地开发利用专业规划的实施情况,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检查。

同时,《条例》还在取水许可、防洪管理、河道建设项目管理中赋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多的职责。《条例》要求,在渭河、泾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取水的,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许可;在防洪管理中,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组织编制渭河防洪方案,为渭河流域防汛抗洪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河道水文泥沙勘测及对策研究,负责渭河防洪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省级机动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在渭河、泾河、洛河河道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受理审查;渭河河道管理范围,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划定方案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在渭河、泾河、洛河和三门峡库区南山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受理审查同意。

“《条例》突出流域管理,涵盖了规划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洪、河道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内容,对实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地下水、水质水量的统一管理意义深远。”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

多重利剑护卫生态河流

长久以来,渭河的来水锐减、洪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持续等问题,实际上是由于渭河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引发的问题。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出台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为沿渭54个县城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渭河综合整治、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等举措,使得渭河的生态环境逐渐有了好转。

渭河的治理任务是艰巨的,渭河的面貌改善也是需要时间的。为了促进渭河早日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条例》为水资源论证、环境评价、取水许可、排污许可、排污口审批等环节,设置了重重关口,严防开发建设对渭河水体造成破坏。在水量管理中,《条例》将维护河流生态功能作为目标,明确渭河水资源利用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统筹调剂水资源,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用水,保证渭河生态基流。对流域内的取水、用水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重点断面监测、水量合理调度来保障渭河生态基流。要求工农业用水应当采取新工艺、新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消耗,并积极鼓励中水利用。

在水污染防治中,《条例》要求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预防、控制和减少渭河水环境污染。禁止在渭河流域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内,新建水泥、造纸、果汁、印染、淀粉、电镀等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对新建、改建的入河排污口审批权限进行了划分,出境水质超过控制指标的市人民政府将缴纳污染补偿金。

同时,《条例》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定了渭河流域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负责组织本区域内的河岸生态建设,要求新建河岸生态景观工程必须服从水资源调度和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管理,建设时应当保持河流及沿岸的自然风貌,保障河道行洪畅通,满足河道安全要求。

《条例》规定,对于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指令的,违法取水,无证排污,违法建排污口、涉河项目以及水污染监测弄虚作假的,将责令改正,补征相应的费用,并处以不同的罚款,吊销相关证件。多重利剑为生态渭河建设构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

日常化管护保障河道顺畅

大规模的渭河治理和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让渭河管护问题也成了重中之重。针对河道三乱的“顽疾”,《条例》重新划分了河道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规定在渭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须向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申领采砂许可证,在渭河重要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须向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申领采砂许可证,解决了河道建设项目许可过程中上下游、左右岸管理要求、许可条件不一,许可与监管脱节等问题。吸收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成功经验,并对河道疏浚采砂作出了明确规定。阻碍渭河及其支流河道行洪的障碍物,分别由设区的市和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责令设障者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无法确定设障者或者自然形成的障碍物,由设区的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组织清除。

对于防洪工程的日常管护,《条例》明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与运行的监督管理,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渭河支流防洪工程建设与运行的监督管理。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渭河流域河道堤防的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条例》还规定,在渭河干流和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和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跨行政区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对破坏河道控导、堤防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等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条例》还要求,渭河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渭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渭河流域监测信息网络,提高先进设施监测和装备水平,进行执法巡查和驻守督察,通过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等多项措施,确保河流生命健康。

上一篇:专注行动 打造IT专业服务 下一篇:从英特尔的财务报表解读PC行业的五大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