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职场:把握分寸最重要

时间:2022-09-11 04:25:58

行走职场:把握分寸最重要

当发现自己的想法与老板、上司有冲突时,你是愤而辞职、标榜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还是忍气吞声磨练自己的品性?当发现目前的工作并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时,你是选择继续做下去找寻突破口,还是选择转行到其他领域做更多的尝试?

做到极致还是尝试更多?

思科前总裁林正刚在一次演讲中说,理想的工作是由理想的公司、领导和员工构成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公司、上级以及工作性质这三者与自身的匹配缺一不可。而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在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跳不跳槽成了摆在许多职场人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也为此特意采访、咨询了不少职业规划师、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高管,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尽相同。

一方面,似乎所有的社会舆论都在抱怨年轻员工的忠诚度不够,说他们浮躁浅薄、缺乏诚信,有公司的招聘主管甚至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录用有频繁跳槽经历的求职者。并且有职场成功人士建议,无论是否适合的工作,都要做到极致: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不是特别满意,就三心二意地把这段宝贵的时光浪费过去是非常可惜的;而如果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有可能把这份工作变为体现自身价值的机遇,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有这种特别专注于工作的特质,自然愿意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又似乎所有的职业专家都建议年轻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梦想可贵,如果因为高薪、稳定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从事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无法真正享受工作的乐趣。

与一家企业的高管对话,他在谈到提升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时提到,不要抱怨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你抱怨现在的公司,那么换一家公司你依然会觉得不好;即使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你的员工也会觉得你不好。公司如果没有问题,你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因此要学会适应公司,学会与领导相处。然而在谈论职业规划和选择问题时,他却十分强调,如果你与一家公司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你一定要尽快离开它;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那么一定要立即转行,并且要多尝试各种领域,因为如果年轻时不找对领域,未来三十年的工作就会越来越痛苦,最终还是会换工作。因此他坚定地告诫说,长痛不如短痛。

初听之下不禁感到前后矛盾,细想之后却颇感获益。其实这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问题,区别就在于大目标和小环境上面。整体的大目标不一致,道不同不相与谋;细节的环境不理想,可以进行调整互补,君子和而不同。而界定大目标和小环境之间的区别,就需要寻找一个尺度。

积累人缘还是发展自身?

不只是在日常工作上要面临选择,在整个职业规划中也是如此。

三个很有志向的年轻人同时找到了工作,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成就一番事业。

第一个年轻人讲求实效,非常注重完成一项任务所能带来的能力提升和业绩影响。他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因此总希望能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比较有难度、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上,而对一些跑腿打杂等琐碎事务则想尽一切办法推脱,以便节约下来更多的时间迎接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二个年轻人注重人脉,他认为作为一个职场新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人缘,取得所有同事的一致认同,才有可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和提携。于是,部门有各种杂活时他都冲在最前面,对同事也是有求必应。为了帮同事完成一个小任务,他甚至不惜花费很大的代价,而对于自己的业务,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到极致。

第三个年轻人懂得平衡,既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寻找一些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机遇,也会在手头工作不很忙时帮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年后,第一个年轻人虽然自己工作效率比较高,但因为总是显得不近人情,在同事中的口碑非常差,一些项目小组招募成员或是推荐参加培训时,大家都不愿选择他,因此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他曾经认为是这家公司不适合自己,于是跳槽到其他公司,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处境;第二个年轻人由于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去取悦别人,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做到精深,大多数同事都觉得他没什么发展潜力,渐渐地他成了人们眼中有激情却没能力的老好人,除了人缘好以外一无所获;第三个年轻人虽然业绩不是最突出的,人缘也不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各方面比较均衡,被认为既有学习意识,又有团队精神,在领导的综合考虑之下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最终实现了晋升。

其实,应该说这三个年轻人都非常勤奋,即使前两个比较失败的年轻人在选择努力方向和具体的每次选择上没有太多必须指责之处,但是为什么只有第三个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呢?这就在于只有他能够掌握好一个平衡的尺度。

没有绝对,分寸最重要

此外,对于职业目标的设定也是一样。有人说要做就做到最好,人生才有意义;也有人说不要太苛求自己,要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可见,再权威再有经验的人士,也只能对于某类问题给出一个建议性的导向,而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其关键就在于对一个分寸的把握上。分寸是奇妙的,就像一条橡皮筋,用力小了拉不动,用力大了就会拉断;同样是用手接触对方,轻拍是和鼓励,重打则是攻击了。可以说,人一生工作和生活的精髓就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上。

人们往往总是希望遵循一个教条的法则,找出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但这是不现实的。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古人说张弛有度,在职场中为人处世、进言献策都应该坚持此理。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商业目标和社会效益如何平衡?公平和效率如何兼顾?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与勤劳,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适可而止。

曾国藩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占领的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克天京,他因此被授予一等功爵。这时,曾国藩发现湘军已达30万,是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私人武装。曾国藩感到了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剪羽翼、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朝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少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和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及时地把握好了自己作为一个臣子的分寸。

真正的平衡点在哪里不能靠书本和专家,也不是一旦找到就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自己在实践中去不断地体味。分寸感不仅是一个人智商和素质的反映,也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准确地说,分寸是人的天分和修养在内心沉淀而形成的对人和事物的合理认识程度。人在职场中,不妨尝试树立起这种提升自己分寸感的意识,在实际中学会反思和调整,将工作做到恰到好处,才是行走职场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管理学硕士的“蝗虫情结” 下一篇:天下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