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巷――明天我们在哪里想念

时间:2022-02-24 07:16:05

文化巷――明天我们在哪里想念

这是一个不让人太着急的城市。

刚来昆明的时候经常迷路,却又乐此不疲――你突然在经脉的近处发现了生活的生动细部,然后又并不费力地找到出口,像是一场意外收获。某天我在迷路时遇见了翠湖,看见了云大,拐进了钱局街,折到了文化巷。

正是擦黑时间,狭窄、局促,餐厅和服装店挨挨挤挤,一种美好而密集的生活被灯光修饰着,热气腾腾。学生们来来往往,高谈阔论,青春以高于校园的姿态肆意张扬。我推着早车一边避让人群,一边看着那些光鲜的服装店。这里有我刚刚结束的校园生活的氛围。老板们都有着好脾气好眼光吧,他们的货都很对学生的意思,学生们买东西也会策划集体砍价吧。酒吧、咖啡吧、韩国料理、日本料理、泰国料理、米线……每天会有多少故事发生?沈从文、冰心、李公朴、闻一多……学生们会告诉你这条巷子过去的故事,他们一起完成了这条巷子的命名,它的曾用名是“三家巷”。

当“拆”字像一枚枚坚定的印章盖满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所熟悉的城市一天天陌生,新的面貌让人在欣喜之余,突然发现回忆原来是需要具体的地点来安放的。大街小巷保存着你的步调,神态,目光,喘息,保存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姿态,像一个u盘精确地刻录着你的成长故事,可是某天,你发现这些经脉发生了变化,信息丢失,或者乱码,你就会发慌。是的,“红星”关门的那天,这个不到20平米的地方,来了近200人,没有别的什么吧能存放那些青春。川人说: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那么多人的生活在这里汇集、纠缠、生动,不同的时间,酒吧同一个位置呆过不同的人,餐厅同一个桌子坐过不同的人,在无数次的叠加之后,文化巷得到了无限延伸。

渐渐的,搞艺术的去了创库,玩音乐的到了昆都,文化巷在陆续的几声“拆”中,保存着异域风情,也就是这里的饮食文化特色。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当起了老板,一条不到300米的巷子,你就可以喝到西式咖啡,吃到韩国、日本风味的饭菜,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转悠,谈论,露天就餐或者晒太阳,“昆明洋人街”是文化巷的另一招牌称呼,是同一个地点的另一个ID。

“昆明洋人街”,像一个精道的词汇,被很好地放到了现在的“房地产语文”中。2005年11月26日中午,我骑着单车,在图书馆借完书后往文化巷去。文林街正在铺路,温暖的阳光下散发出新鲜的柏油味道。我推车过去,一边新盖的高楼和另一边正在盖建的楼盘,让文化巷显得更加狭窄和局促了。今年8月,文化巷墙壁上的涂鸦曾轰动一时,它们现在只在网上生猛着:那些色彩艳丽、构图怪诞、表现夸张的图案,藏着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情绪?在现实里,它们被阳光和时光打磨得有些模糊了,更多的涂鸦被遮盖并将随着拆迁而消失。服饰店和餐饮店生意依然火爆,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以更年轻的面孔复述着时光流变的故事,现在我们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支撑着“文化巷”的名字吗?

如果没有漫林书苑,文化巷是否还足以成为文化巷?而这样的书店,似乎只合在这条巷子找到自己的位置。外文报刊和书籍、国内的各大报刊、畅销书籍、80后作家的作品,艺术、哲学、文学,学生们要看和想看的书差不多都有。我在“汉江”吃完韩国料理,来漫林书苑买了一本《木偶奇遇记》――它是我喜欢的版本。

我的朋友锥子在他的文章里深情地说,昆明是一个很巴洛克的城市。他在云大生活了4年,文化巷里有他的很多故事。他在另一篇文章里这样感叹:“文化巷也终究是拆掉了。要不了几年,等我再回去的时候,我一定不会记得这些地方还带给我诸多的欢乐与痛苦。”而几乎与此同时,我看到有人在分析“昆明高校经济圈”,文化巷是突出的个案,这里人流众多,消费密集,商品颇有特色。

巴洛克的味道就是突出丰盈,铺张快乐,商业似乎在拒绝着这些。文化与商业在今天为什么显得如此对立?也许我们急于想从文化那里得到什么,商业是最有效的手段,文化就处于被退让的地位。在文化巷里,“超级女生”的招牌是一种精明和迎合,漫林书苑里许巍的歌是一种坚持和淡定。可是,文化巷离我,离我们还是越来越远,它随时都在酝酿一种悲怆的告别。

文化巷终究是要拆掉的,与这条巷子相关的人无比感伤――这意味着,某一天。文化巷与翠湖、与莲花池、与闻一多殉难处、与西南联大旧址的对应关系就不在了,城市还是城市。记忆还是记忆,经度和纬度也不会刷新。只是因为一条巷子的改变而让我们有些手足无措,蹲下来想想那些能够让我们好好想念的角落在哪里,我们现在又会去哪里?

上一篇:重构优势 互赢互利 下一篇:外币理财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