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初“四王”之仿古

时间:2022-02-24 12:20:40

摘 要:清初画坛“四王”历来颇有争议,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但“四王”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将笔墨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降至当代,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重新认识、评价、定位“四王”及其仿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从仿古在学画过程中的作用看,初学必以临古为先,这亦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仿古;笔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95-01

清代画坛的“四王”,一生画了许多以题为“仿某某画家”的作品,于是在史论界长期被认为是盲目崇拜古人,泥古不化,因此“四王”成为“保守”“顽固”的代名词。那么如何正确评价“四王”画艺及其仿古手法呢?考其全貌,问题也不能这么简单看待。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初学必以临古为先

就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史看,对传统的继承,预成图式对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山水画时历千余年,通过无数高人的创造积累形成了无数的高峰,顺着这个道研习,就等于沿着前人的肩膀往上爬,自然可能爬得更高更远;如果另起炉灶,一切从头做起,那不就等于倒退吗?“四王”实是很有眼光的。仿古,董巨(董源、巨然)、李范(李成、范宽)、倪黄(倪云林、黄公望)辈都未能免,此本乃学习之道,无可厚非。“四王”之学古,实非完全在“仿古”中混日子。吴历说过,“画不以宋元为基,如弈棋无子,凭空如何下手?”那位编过《芥子园画传》的清初王概亦有这样的话:“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有法可,无法亦可,惟先埋笔成冢,研铁如泥。……然欲无法,必先有法。”由此可见,“四王”并没有把仿古当作学习艺术的终极目的,只不过是学习绘画的一种方式罢了。但必须说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确实少了创造之锐气,不像石涛那样锋芒毕露,锋芒毕露也未必全是好事,这样,总易流于粗野。王石谷就又另当别论。

二、广采博取,独开生面

“四王”之仿古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不只一味地仿一家一派,泥古不化,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形成自己的风格。观王石谷之画,兼有细密清丽和苍古散淡两大特点,色墨互用,冲和一片;且大胆使用细碎之笔,疏简之形,同时大面积使用淡墨,但碎而势连,疏而气密,淡而弥远。例如,王石谷的《岩栖高士图》,笔法不拘泥于一种,以枯笔为主,兼用湿浓墨,辅以松淡的干擦,十分丰富。他的斧劈皴不像宋人斧劈皴那样刚硬,而是柔和轻淡的,化为了元人的潇洒气度,似有云林之意,但能拓成新境,显示了王石谷变他人为己用的卓越才能。他有一名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之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真好眼力也。石谷又说:“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暗是藏锋不露,用笔有圆润感,如云横雾塞。明是露笔,见圭角,如觚棱钩角。但画过于暗,则易柔弱沉寂,缺乏生气;太明则易剑拔弩张,或含蓄不够。王石谷能做到清丽,苍古实乃明暗兼到,比较之董其昌“画欲暗,不欲明”已是推陈出新了。王原祁以淡墨作山石。干笔皴擦,湿墨堆点,层层见笔,层层混合,小丘小壑堆成大幅,尽管笔势连贯,气韵浑成,但也难扫细碎之病。然而他以淡墨入画,又能苍厚,实属不易,又兼之以“毛”“涩”相交生发而神采愈显。他高超的笔墨技巧是前人无法梦到的。只是“毛”“涩”过之则有气“浊”之感。

三、师古人,亦能师造化

“四王”尽管更多地偏重从古代作品中汲取笔墨、章法诸形式的营养,但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作为艺术创造因素的基础,即向大自然的学习和借鉴。他们深悟“师古人,亦师造化”的道理。王原祁曾在《麓台画跋》中谈到自己在大自然中获得的艺术灵感:“晨光夕照,领略多年。近接禁地之清华,远眺高峰之爽秀,旷然会心,能不濡毫吮墨乎?有真山水可以见真笔墨,有真笔墨可以发真文章。”这无疑是师造化的最好例证。中国山水画有它自己观察自然、认识生活的一套方法,这是文化背景工具材料所决定的,中国画家对自然的认识是宏观的、理性的,不着眼于具体的一树、一石、一沟一洼,而是对所表现的对象加以综合分析,侧重于把握被表现对象的精神。这与对景写生、以西洋画的观念去观察自然、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区别。当年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也未见他对景写生。这正是中国画写生的独到之处。眼观心记,万千丘壑罗列于心,然后分析,酝酿,到落笔,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绝不能少。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未能见到王原祁的写生画作也不足为怪。其实王石谷的写生之作倒有不少(石谷写生之作绝非对景照搬)。他的《虞山十二景》便是描绘他的家乡景致。恽寿平与石谷交友甚密,曾记载一次与石谷游见佳景,“石谷欣然呼毫,舟隔岸,目击手追者屡日,一片丹枫竟移夺于缣素间矣”。又如石谷画山水册之七,上有这样的题款:“冬日舟次丹徒道中写所见”。有史料记载,王石谷60岁主持《南巡图》的创作,此图长达半里,山水部分全为其所绘。如果他的写生能力不强,是很难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陈传席.中国给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上一篇:生本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研究 下一篇: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