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要努力寻找发展空间

时间:2022-02-23 03:49:50

都市类报纸要努力寻找发展空间

4月7日,乌兰部长在全区新闻媒体负责人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主题突出,任务明确,针对性强,对于我们都市类报纸今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促进新闻媒体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和水平,推进媒体传播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反复学习,我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如何办好都市类报纸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都市类报纸要不断提升价值加强传播力建设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华西都市报》、《贵州都市报》等相继创刊,国内刮起了一股都市报旋风,发展到今天,都市类报纸报不再是局限于过去狭小的范畴,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传媒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都市类报纸发行量和有效阅读率指标都是很高的,可读性也是都市报的优势。在反映民众心声,吸引市民读者这些方面,优势明显,社会影响力非常广泛。

乌兰部长在谈到媒体发展时指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媒体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加强传播力建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能不能拥有忠实的读者群,这就直接关系着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拥有广大读者群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直接关系到报纸经济效益,关系到生存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能不能发挥,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传播都要经过市场,通过市场交换转换为市场、群众的消费。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为广大读者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就是说,占领市场和守住阵地两者其实是统一,没有市场、读者有什么社会效应。因此,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占领读者与守住宣传阵地,是密不可分的。你如果没有市场,没有一定量的读者群,你说你这个强化理论导向,守住阵地是一个空话。

只有吸引更多的读者,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都市类报纸要担当好公共角色

媒体的公共角色是指一个媒体要有公众参与、要进行公开表达、要代表公共利益。媒体的公共角色既是一种价值的趋向,又是一种行为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的办报过程当中,既需要我们有这种意识,又需要我们去实践。

那么,如何构建好这一公共角色呢?第一,评论是媒体公共性最好的体现。因为目前都市类报纸的评论版都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参与多样性,二是观点多元化,三是线下和线上的互动性。第二,公共事件报道要及时准确。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给老百姓了一个了解公共事件的更大空间,让它更快向社会传递各种各样的声音和信息。都市类报纸怎么处理这样的公共事件?比如说在议题设置上,要为读者搭建一个公共平台,提供一个理性的空间,让大家尽快的形成一种社会共识。第三,在公共话题报道上要有权威性。公共话题的报道最近这几年也是比较热,尤其每年到两会的时候,一些都市类报纸都纷纷参与到公共话题报道,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它形成一个话题,进而主动去组织一些讨论,这都是非常好的体现到公共性的方面。但是,这些讨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都市类报纸的操作还显得比较稚嫩,因为一方面我们总是怕失去自己这种都市报的平民感觉,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对于大的时政话题的操纵,有一些力不从心。所以,今后在公共话题报道上,我们要深入研究,因为这一类的报道,其实真正能够抓住老百姓的眼球。

面对网上正确信息即时跟进,对各种不权威信息进行求证,对非理性发泄正确引导,也是都市类报纸公共角色的体现。近期,媒体对包头“金利斌事件”及时澄清就是一个最好例证。今年4月13日,包头私企老板金利斌因债务危机自焚身亡,该事件在当地影响很大。5月下旬,网络上出现金利斌未死的消息,一时间,社会纷纷议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时通过采访公安局等权威部门,澄清事实,粉碎了谣言,平息了事件。这个事件告诉我们,网络时代都市类报纸胜出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公共角色的权威性。

做好舆论监督拒绝负面炒作

乌兰部长在讲话中要求:要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指导,注重把握时机、把握角色、把握内容,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要严格区分舆论监督和负面炒作的界限,坚决防止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搞负面炒作,杜绝为提高发行量而搞负面炒作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我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都市类报纸主流化发展不能没有舆论监督。但是,我们要处理好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要解剖问题、汇集民智、提出建议、推动工作。有人曾经说过,“在各种监督中,舆论监督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监督”。在运用好舆论监督这个工具的同时,要防止负面炒作。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把握几个界限:

第一,不能以 “救世主”的姿态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横加质疑。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原因,应理性分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

第二,要用积极眼光看世界,报纸要用建设性的态度搞监督。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欲望释放,都市类报纸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望者,不能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要看到主流倾向。

第三,切不可通过搞批评报道打开市场,赢得发行量。对批评性报道,要严守新闻纪律,帮忙不添乱,适宜不炒作。恶意炒作批评报道,挥舞监督的大棒到处打人,不仅有违职业道德,报纸也会失去公信力。丧失了读者的信任和支持,也就失去了立报之本,又何谈主流媒体?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所以,都市报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公信力,增强影响力,提升引导力,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才能长久的赢得受众的青睐。

总之,提高新闻传播力,不仅需要有新闻敏感,更要有政治责任感;不仅要有百姓情怀,更要有大局意识;不仅要有热情与激情,更要有理智与冷静的思考。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新兴媒体迅速发展。面对这一挑战,都市类报纸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利用新媒体技术寻找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领会“三贴近”的精髓 下一篇:报网互动中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