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的变化

时间:2022-02-23 02:33:19

浅析南\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的变化

摘要:山水画在南北宋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它们在构图审美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达出了不同的美学思想,以及不同意境所呈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仅就南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变化做一下浅析。

关键词:构图;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58-01

一 、构图的概念及存在于画中的意义

构图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某物的组成或合成的画面;艺术作品的结构,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各部分组合的独特形式或风格。①中国绘画中通常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本文所提到的构图是指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在山水画中,构图的基本规律是画家创作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并得到审美的愉悦。

目前我们在画论中能查阅的最先提出构图概念的是东晋顾恺之的“置陈布势”,他将“构图”定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说。后来南齐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 “六法”。且“经营位置”为“六法”之一,使构图进一步成为画品的重要的美学法则。宗炳《画山水序》也清楚的提到了构图的透视问题,目前所能见到的在画面中充分体现此理的绘画作品便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画家对构图审美形式的把握已趋于成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谓“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到了宋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郭熙提出“深远”、“高远”、“平远”之后,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使构图到南宋已至完善的境地。明时,董其昌等对山水画图式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清时构图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山水画在北、南宋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它们在构图审美形式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二、北、南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形式的差别

(一)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

纵观流传下来的北宋时期山水画作品,立轴居多,其次横卷、小幅、执扇,屏风及壁画由于器物等少见存留。本文仅就立轴、横卷作品为主浅析。

1、立轴是北宋常用的装裱形式。画家大多喜欢采取全景式构图取完整的中、远景来描绘祟山峻岭,作品构图宏大视野开阔,体现出自然山川的真实美。画面也都是“平整安稳、四满方正”的格局。元代汤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②,宾主之势在构图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

范宽的《山行旅图》突出了巨大的山峰主体,画面上一巨大山峰顶天而立,占据全幅三分之二,山头上有茂林密树,而画幅下面的三分之一部分有石冈、老树,当中夹一溪水以及溪边的驮驴行队,石块纵横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山峰更具有雄伟崇高的感觉,呈现一种威严的气势。在范宽以后的整个北宋时代,“中轴线”构图成为山水画的主要形式。名家如郭熙、李唐莫不沿用这种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的中轴构图,使北宋山水与南宋“一角半边”的构图所呈现的旖旎空灵迥然不同。

2、横卷的画幅其实是一种立轴的横置。构图采用平远法来表现画家心中的自然山川,画面取景集中清旷,富有诗意。

(二)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画面形式多采用边角取景的构图方式,以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最具代表性。

立轴、横幅。南宋四家之一李唐,前期师法荆浩、范宽以雄浑山水为骨相。南渡后画风渐变,形成以大斧劈皴为特点的画风。南渡之前的《万壑松风图》体现了一种北宋风范,南渡之后渐趋简率粗阔,《清溪渔隐图卷》变革了他北宋时的全景式。

由此看来,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客观整体的把握对象,而南宋则在取舍中突出某些景物的心理感受。

三、北、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变化的原因

北宋时中原地区是政治文化中心,山水画主要沿袭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多位帝王对绘画重视和支持。宋室南渡,绘画中心南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画家们处于只有半壁江山的气氛中,所画景物也多是“残山剩水”,让人品味出象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家意识、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变化使山水画的构图也由以大观小转移到以小显大上来,半壁江山的丢失使文人对故土充满思念又百般无奈,画家往往会把画作的创作与南宋的“半壁江山”联系起来。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南、北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思想感情的不同,进而由此反映在不同时期画家的画作上供我们研究与探讨。

绘画作为可以将世间众生一一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画家应时世之需,还是对世间民生的自觉关注,都使我们从宏观角度感受到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意识、社会文化思想、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地域区别、民族关系等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渗透融合,以及不同意境所呈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注释:

①《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7.

② (元)汤.画鉴.

上一篇:浅谈元杂剧中道姑形象的世俗化 下一篇:浅析女工布贴画的审美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