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阅读的产生背景及有效实施策略

时间:2022-02-23 01:28:50

浅析个性化阅读的产生背景及有效实施策略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讨论的热点。本文将在分析个性化阅读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提高个性化阅读质量的有效性举措。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产生背景有效策略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来,这一阅读方式就受到语文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及热议。所谓个性化阅读,其内涵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合作学习的配合中,学生主体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验,形成自身独特的且基于文本主旨的合理性的理解与情感领悟,并且学生还能进行文本意义的内化与解析重构。

一、个性化阅读提出的背景

(一)、对传统语文阅读中学生主体个性缺失的一种响应。

传统的语文考试评价体制往往将阅读理解的答案设置的比较单一刻板,这种考核制度存在的弊端致使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为了保住高分率,便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丢到一边。他们用自己的“讲”取代了学生的“读”,以自己的或者标准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独立个性的思考和领悟。这种“阅读成绩至上”、“将教参理解当做强势话语独霸课堂”的做法,残忍了割裂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关怀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杀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语文阅读的目的不是将知识和观念生硬的塞给学生,而是要让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想上的重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个性化阅读就是针对这种阅读现状而提出来的,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体性,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

(二)、新课改浪潮的推动。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文件主张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不要全权包办、越俎代庖。对比01年文件与11年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作出修改的表述绝大部分是与学生的主体性有关,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改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等等。此外,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更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高中阶段已经跨越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心智逐渐稳定和成熟,自主性心理也愈来愈强,“个性化阅读”的地位更应该受到重视。这些文件都是国家的硬性规定,是辐射全国的教育理念标准,是教育发展的指向标。

所以说,个性化阅读也是适时出现的,它顺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是当前教育观念主题的典型体现。

二、提高个性化阅读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学会放手但不放纵。

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个性化阅读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是始终左右着学生的行动的。教师不应全权包办,这样不仅会抑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也要适时引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尽情彰显。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鉴赏和批判,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毕竟学生独自提升的空间是很小的,教师虽然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但是也不能不加以指导直接糊弄过去,这样只会使学生停留在初始的状态中。

(二)、构建多元对话平台,注重文本中心。

所谓多元对话平台即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平台,这也是为进行个性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阅读首先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直接对话,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亲身解读与体验,因此搭建好学生与文本的平台是新课标阅读观的最基本的体现。只有将学生切实的引入文本之中,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的理解与感悟这是个性化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引导他们进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注意多元有界,文本中心,不要过度发挥创生。

构建师生的平等对话平台是个性化阅读得以健康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不要居高不下,永远以一种高姿态来指点学生,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耐心而且认真地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不要盲目无情地打断学生的回答,也不要对学生的见解随便发表决断性的言论。面对学生稚嫩或是偏离的回答,教师应该能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学生的思想拉回原轨。

此外生生对话平台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合作学习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群体讨论时,他们可以倾听到不同的见解与领悟,这其实也是开拓思维成长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意识,积极进行个性体验。

学生应珍惜自己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其实已经形成了思维的惯性和奴性,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也不关心自己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主体地位的归还没有得到彻底实施,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此外,在主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上,也要同时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科书中硬性规定的篇目,应该不断扩充自己的头脑知识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多阅读,但是也不能鱼龙混杂,要挑选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书来看,而且还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书,如果只是泛泛而读,读一篇丢一篇无所感悟的话,还不如不读。

三、结语

个性化阅读的提出充分显示出了当前语文阅读教育对学生主体个性的尊重与关怀。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开展与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努力,更依赖于学生自身内在意识的觉醒与推动。

参考文献:

[1]周佳曦.个性化阅读之我见[J].现代语文.2007(9).

[2]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秦立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与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2011(7).

[4]杜江伟.浅析个性化阅读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J].东京文学.2011(3).

作者简介:丁晓琳(1988.11―),女,汉族,,聊城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上一篇:基于初中生心理特点,打造“三有”主题班会活动 下一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模具教学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