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

时间:2022-02-23 06:35:26

水缸为居家生活之必须,稚童们倘因玩耍以石砸之,父母虽万千宠爱,亦必痛责之,务使牢记教训,下不为例。可是1000多年前的司马光却是例外,他这个缸砸得不仅没有受到丝毫责罚,反而被作为经典课本,影响和教育了不知有多少人。这个缸砸得好,砸得对,堪称千古之一砸,因为他是在救人,是在以最机智、最迅捷、最有效的方式让挣扎于死亡线上的落难人摆脱困境。只是当时在场的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意识到,他此后的一生,就与这个砸缸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不同的是,这些缸更大、更坚,更难砸,要用尽他平生的力量。

司马光、王安石,这对天生的大才,就在北宋的庙堂里不期而遇了。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这样写道:“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和,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就是说,我们俩私交一直是不错的,可谓惺惺相惜,但是在治国之道上却常常意见不一致,话里其实也含有“惜也哉!痛也哉”之意。没办法,此时的王安石正当如日中天之际,司马光只得离开朝廷中枢去地方任职,这一走就是十几年,等他回到朝廷时,已是垂垂老矣,头发花白稀疏,牙齿松动脱落,腰弯背驼几至于地。不过这时的王安石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不如司马光,因为他的所用非人和政策的一些失误,引起朝野上下不少怨声,故而被罢免宰相职务。王安石死后,一些人不乏产生挟怨报复之意。司马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动向,他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十分的悲伤,病中卧床给宰相吕公著写信,他要站出来为已经不能说话的王安石说话,说公道话,说良心话。他这样说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由于司马光这个重臣的坚持,王安石被朝廷追赠正一品荣衔――太傅。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有人提议对驻守在京城的卫戍部队来一个大手术,将年满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兵一刀砍下,不仅大幅度地降低工资,以往的经济待遇和实物配享也都要大大缩水,理由是他们老了,国家没有钱养那么多光拿X干不了事的废物。另外,调进新兵也要用房子、粮食等等,所以这些人统统都要离开京城去淮南一带安家落户,他们的家人也要一同迁走。消息一出,顿时人心惶惶,这不分明就是集体大发配吗?顷刻之间无数个家庭就要落入一场灾难中。关键时刻,司马光站了出来,他说,这些军人生于京城,长于京城,这么多年了,突然拉家带口迁到遥远的南方肯定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说不定会有好多人在这场迁徙中死去。他们这么多年守卫京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按罪犯一样来对待他们无益于国家。再说,四十五岁的人也并不算老,好多的事情都能干,特别是他们的经验是年轻人远远比不上的,他们不仅不是累赘,反而是宝啊!由于他的坚持,终于使神宗皇帝改变了主意,众多老兵以及他们的家庭、亲属得以拯救。

“务令百姓敢营生计,则家给人足,庶几可望矣”。“凡布施恩泽,应从下开始;而裁减用度,则应从上开始。”这样的折子司马光上了无数,也不知天下有多少人家因他而免于水深火热。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就知道了他救过多少人了。1085年(元丰八年),已经十五年在外的司马光回到京城。百姓闻知蜂拥而来,不为别的,就为看看这位心目中的活菩萨。由于人太多,好多人不能如愿,于是就上房,上树,以至“屋瓦为之碎,树枝为之折。”纷纷恳切地请求:“公无归路,留相天子活百姓。”您就不要再回洛阳了,就留在京城做宰相以救天下百姓吧!

司马光去世后,朝政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有道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终于内忧外患交相逼向曾经繁荣无比的大宋王朝,金兵的铁蹄无情踏碎一道道关隘,无数的百姓变成逃难的流民,这其中就有司马光的子孙。就在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偏偏又遇上了打劫的强盗。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啊!几近绝望的司马家人无奈之际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报出了司马光的牌号,想不到这招儿还真灵,即刻止住了强盗们的手脚,当他们被要求拿出司马光的确凿证据后,强盗们立即现出由衷的钦敬和景仰。你们放心吧!都会没事的。我们也是良民百姓出身,我们也不愿如此做人,如果你家司马大人还在世,我们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呀!“向使朝廷能用汝家太师之言,不使吾属披猖(狼狈)至此矣。凡吾所欲杀掠者,蔡京、王黼辈亲旧党与耳,汝无忧惧为也。” (朱熹《晦庵集》)传令军中,任何人也不得惊扰司马太师家。

连强盗都相信,倘若有司马光在,他们就不会没有活路。因为他会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将一个个的缸砸破,将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救出,何况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呢!其实,天下之人又哪个不在缸中呢?可是这砸缸之人却不是那么好找啊!

上一篇:救命,仙界强拆队来了 下一篇:经纪人又在作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