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措施

时间:2022-02-23 02:53:28

浅谈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措施

摘要: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它与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并涉及到小康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管制,从而促进饮用水安全得到早日解决。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现阶段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府管制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民问题切实关系到我国的发展。而我国的农村多分布于山区,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交通闭塞,信息传输慢,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一定影响,而饮用水的水质如果不达标,就首先会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诱发疾病,进而威胁到新农村建设。

1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分布状况不均

我国淡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状况,有的农村水资源丰沛,有的水资源不足。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安全饮用水比率在90%,而我国的安全饮用水分布比率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接近40%。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饮水在安全范围内的人口为61545万,占农村人口的65.7%,由此可见,还有34.3%的农村人口存在不安全的饮水问题。

1.2工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对于污染治理的加重,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农村转移,这些企业往往存在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和粗放经营的特点,乡镇企业的形式也主要是造纸厂、冶炼厂、机械化工等。这些工厂在加工过程中,制造了大量的工业垃圾、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污水,而由于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有限,资金不足,或者是企业无视法律法规,没有承担起污水处理的责任,因而这些垃圾、废气、污水直接从工厂进行了排泄,通过大气环流和雨水的冲刷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便渗透进土壤或直接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改良,大量的农户做起了禽畜养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禽畜的粪便怎样处理的问题。这些粪便往往堆积在禽畜棚舍旁边,不仅污染了空气,也通过蒸发和雨水冲刷进入了河流、土壤。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农药污染。农药为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提供了方便,提高了作物增收率,然而,这些含有毒性的农药却也通过雨水冲刷进入土壤、河流,而农村多以河流、井水作为饮用水,这样最终受到威胁的还是农户自己。

生活污水主要是居民洗衣服的洗涤剂。农村居民多在河水中洗涤衣物,这其中的细菌和洗涤剂便混入河水,直接对水质造成影响。

1.3没有完善的水质检验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农民很少进行水质检验项目,而农村居民也普遍认为泉水、山上的水没什么大问题,反而经过漂白粉等处理的水味道不纯正,有化学物质也说不定,因此,也就不进行水质检验。他们主要通过闻水、看水的方式对水质进行粗略的检查,其后煮沸进行饮用。其实,这种思想和方法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山上的泉水也是经过大气环流这道工序的,大气将其他地方的水、蒸汽等带来,通过雨水降到地表、土壤,其他地方的水质状况无从知晓,也许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居民的这种意识是有局限的。科学的检验方法能够对水能否饮用、水质状况进行一定检测,是安全可靠的。

1.4饮用水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是指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垃圾处理系统、排水系统、集中供水系统建设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处理站,随地乱扔,垃圾点往往垃圾堆积成山,这些垃圾有的直接倒进河流中,污染水质。排水系统不完善主要指没有建设集中的排水装置,一旦下雨,混杂着各种泥土、垃圾的水倾泻而下,进入河流,严重污染河流。农村饮用水设施常见的形式是井,没有集中供水系统,设施建设落后。

2政府的管制措施

2.1政府应加大饮用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现阶段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农村居民的关注度和焦点在农业生产建设上,农民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所以,居民一般存在较低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对饮用水安全不够重视。政府应加大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力度,通过集中放映不安全饮用水对居民造成危害事例的视频引起居民的重视,此外,也可以通过专家的知识讲座,发放饮用水安全资料,张贴饮用水安全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首先在意识和心理层面强化饮用水安全,其次,对于今后改良过程中出现的表现优异,垃圾、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的居民进行表彰宣传,树立榜样,对表现不好的进行反面宣传,不过,这种反面宣传应把握好适度原则。

2.2政府应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

有效的监管制度是实施饮用水安全措施的有力保障。政府应设置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在执行职责过程中,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明确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法惩处,对于污水处理合格的企业和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做到公私分明,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危害居民生活秩序。其次,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积极完善监管制度,使制度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又能对促进饮用水安全起到较好的作用。

2.3政府加大对饮用水设施及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饱和的资金是展开一切饮用水安全建设和污水处理的基础。有了这些资金,乡镇才能筹划购买相应的集中供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排水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

其次,应加大科学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农村大部分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低,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科学技术不发达已经成为制约各项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的技术人才投入,让专业人才深入第一线,在实践中既可以处理污水污染问题,又可以让专业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4按照实际情况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而且各地的地形地貌、水质等自然状况均存在一定差异。政府应派专门的队伍进行实地勘察,因地制宜。譬如在水资源本身就少的地域,首先实行的应该是必要的植树造林项目,而不是污水治理项目。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先从源头上解决水量问题,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就近实行调水工程,把水资源丰沛地区的水引入水量稀少的地区。

2.5进行必要的水质检验

在政府投入的设施、资金、技术确定的情况下,投入水质检验项目。水质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生命安全,况且农村又存在各种污染和农民水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因此,此项投入是相当必要的。

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以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水资源分布状况不均;工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没有完善的水质检验制度;饮用水基础设施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实施积极的管制措施,如加大饮用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安全意识;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对饮用水设施及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按照实际情况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质检验制度等。希望通过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能得到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吕亚荣.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J].生态环境,2010(11)

[2]余华辉.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浅谈[J].科技风,2013(04)

[3]袁春生,刘琼,温珍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人江,2009(10)

[4]彭方煌.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上一篇:加强屋顶花园防水施工技术 下一篇:桥梁专业教师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