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情与画意

时间:2022-02-22 11:17:08

摘要:全诗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融汇贯通,“风韵朗畅,体格闲放”正是中唐诗僧胶然评诗的审美标准。它既包含着西方哲学思维精确的概念,也符合中国哲学思维含而不露,追求一种言外之意,选用这首诗作为美术欣赏的范例,重点是谈画意中的构图构成和色彩以及用笔,从中扩大心智的范围,获得智性的乐趣。

关键词:诗情画意;构图;构成;色调;笔法

本文中,讲诗、评诗、论诗,赏诗不是初衷,而是这首诗暗含的构图、构成、色彩形式因素十分丰富,均衡而又对称,多样而又统一、明了、清晰,通过分析、理解、试图在设计与绘画教学中充分利用此类描写事物的诗词作为参照,受到启迪。

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由两对工稳联句巧妙的组合,朗朗上口,使黄口小儿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教育专家学者们总是把它编入蒙学教材,这就是我入学时读过的,在过去虽感觉诗意浓浓,但未然去细嚼细品其昧。尽管在唐诗中有许多鉴赏,只是记着一些

“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意象融洽,气韵生动,气象深远美妙”的华美词句,但难与诗意画意对号入座,而现在通过与美术鉴赏,绘画实践和美术教学有机结合,才真正感觉到诤情画意息息相通,奥妙无穷的所在。

杜甫这首七言绝句诗声情并茂,既可用中国的传统笔墨写出,也特别适合西方水彩的透明,水粉明快的特点表现,此诗在于意境开阔、绮丽、清新、豪放,更是深厚丰富。西方绘画一直是忠实于自然的、科学、理性、客观地表现,虽然也有外转向内转,如抽象绘画,表现主义,纯以几何形态,色块的合理分割表达内心世界,从中体现画面分割和色块配置的美感,但是中国山水画,有所不同,尤其是五代宋朝则受东晋顾恺之“六法论”的影响,再沿袭唐代尚法思想,倡导“师法自然”以形写神,强调形神兼备,写形笔笔到位,笔法讲究、中、则、逆、顺。表现过程讲究严格勾、皴、擦、染、点顺序不能颠倒,墨法以干、湿、浓淡、枯润,笔墨紧密结合塑造形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些法则作为画家必须兰熟于心。由内向外转,将胸有丘壑,通过对真山真水的观照,按客观物象进行细心观察和描绘,在描绘的过程中,进行高度概括、整理、裁剪、移植、适当夸张,情意就自然寄于山水之中,如荆、关、董、巨、范宽等画家常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到了元、明、清时代开始由外向内转,则以诗入画,画家闭门大量临摹前人的真迹,直到乱真,其间读书写诗,直接根据诗意着画,清代画家四王,即王原祁、王时敏、王鉴、王石谷他们基本上都是追踪董源、巨然,多拟仿宋元诸家,是当时摹画的高手,其作品至今不衰,他们多重心绪、重意象,以“有我之景”为主导,兼画无我之景,推崇、继承和发展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理想。在此,笔者主要是以西画视角,结合诗的意境与构图,诗的意境与色调配置两个方面,赏析杜甫这首诗的。

一、诗的意境与构图

一般情况下,画面中意境的产生多数是来源于构图布局,越是优秀的作品,越能从中发现画家精心布局、构成、构图的痕迹,精心的布局的画面充满视觉美感,使欣赏者富有流动感,提高阅读者欣赏愉悦感和审美水平。其中布局与构图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是研究画面自然形态的组合。而构成是研究画面点线,面等几何形态的运动组合,前者是表层的、后者是深层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自然的景象的形态合理组合的深层,必然存在合理点线面的合理组合。而抽象的点线面和几体形态也必然要依托自然形态而存在。柏拉图认为“美在于恰当”,恰当无异于合理,因此合理也就是美的。

诗中清楚的提供了黄鹂、白鹭、青天、雪、船、门、窗等七个构成要素,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其中门窗正是构图布局的主要形式,可以想象诗人或读者是临窗而远眺还是静坐门槛凝思远想?两者之间的绘画构图应作慎重的选择,古建筑的揭窗一般都是正方形的,便于抻拉平衡,大门形制近于长方形。按其“一行白鹭上青天”,为高远上升之势;按其门泊东吴万里船可横向的排列,有深远运动之势。正方形可将高远、深远、平远兼顾,更符合这酋诗意的全景式构图布局。用于正方形中国画称为斗方。门框式构图,中国画称为中堂,西画为竖式构图。各有特点,但竖式构图强调的是高远。这首诗中没有回环往复,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不太适合竖式构图。因此,笔者为了便于赏析这首诗的意境,还是选择正方形构图更为恰当。

(一)自然形态与构图关系

古人说“内意其理,外意其象”,这首诗正是涵纳了“理、情、意”,表现为柳条微微拂动,两个黄鹂喧闹其上,一行白鹭徐徐向青天伸展。春回大地,柳枝吐绿,一对美丽的黄鹏鸟相亲相爱地争相传唱艳阳春天的温暖,

悠悠自得。古旧的东吴万里船静静地停泊,应照着雪山千秋依然,情思绵绵的;长天飞去的白鹭与帆船、雪山形成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万里船在翠柳、黄丽、一行白鹭、千秋雪的包围之中,在画面中总体构成破绽圆的构成形式,合理分布妙不可言。诗意既能引发读者,心驰远眺,千载悠悠的联想,又能使读者享受着无尽的自然形态之美。

(二)几何形态构成关系

“从心外移植到心内,转化为吾心之‘物’”即符号,正是这样,我们将自然形态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或理解为“点、线‘面的几何形态进行合理的画面分割、形成”物我消融。黄鹂概括成点就显得凝重、坚实、重点、肯定、位置明确,将柔弱化为强劲有力的点,最后形成了点晴之笔。白鹭是点的线化,是点与点靠近和连续的运动结果,形成曲线,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在这里充分体现了曲线的自然美,白鹭成群结队,自然形成曲线。使画面活泼、生动,富有节奏韵律,并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曲线与直线(即外框借用门窗形式)的搭配使画面得到完美的体现,阴柔与阳刚相济。水、雪、天、翠柳因色彩的配合形成丰富具有表情的面,整个画面的构成既是构图的必要基础,也是自然形态结构中的骨骼使之隐迹立形,深藏不露。几何形态是形式语言的升华,突显形式的本体特征。由于构成形式是深层的,所以能使读者获得抽象美的快意。

二、诗的意境与色调的配置

前面提示,杜甫这首诗特别适合西画中的水彩、水粉法则表现。在记忆中也仅仅这一首,其原因有三,1.场面开阔,负空间留白面积大;2.近景特别具体,如黄丽、翠柳;3.近中远层次清晰自然存在着焦点透视的关系;再是色彩鲜明,如翠柳、黄丽、青天。

这首诗“精工周密,无懈可击”,绮丽、清新、豪放的风格与色调色彩巧妙的配置是分不开的。论总色调黑、白、灰明度强烈的对比属于高长调。又分别按色性是冷色调,按感觉是暖色调,按色相是绿色调。暖色调是因白鹭上青天得到晴日当空的暗示,得黄鹂而明示,加上对木制的帆船接受艳阳春光照耀而温暖的联想。再是黄、青、绿的色相对比,黑、白灰的明度对比,鲜浊的纯度对比而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出。使读者享受着画面清旷、隽爽、明净之美。

综上所述,“黄鹂、翠柳”正是最富有春天气息的两种色彩,显露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诗的意境、意象移植到可视的二维平面空间内,除了位置的经营或合理的构图构成。以及色彩的铺排,并达到如何变化统一的程度而外,还有一种绝不可忽视的因素,笔的挥洒与勾描或皴擦的表现技巧。例如:以诗中的黄鹂就可细勾细描,翠柳、青天、雪等要素,可用大笔自由挥洒,对白鹭、帆船点到为止。这样才能使法与技,技与艺达到高度统一;情、意、理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画面自然就显得空灵、明快、气象万千。

全诗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融会贯通,“风韵朗畅,,体格闲放”正是中唐诗僧皎然评诗的审美标准。它即包含着西方哲学思维精确的概念,也符合中国哲学思维含而不露,追求一种言外之意,暗示无穷的审美境界。既善于写形,又善于赋彩。因此,选用这首诗作为美术欣赏,笔者认为是诗意入画最合适的范例。

上一篇:从《实话实说》退出央视谈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下一篇:委任运化不喜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