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

时间:2022-02-22 06:17:40

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政治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又是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作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切入点,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怀疑,勇于探索,有所创造并提出有创见性的建议或主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政治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又是时展的迫切要求。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达到政治新课改的要求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探索。

一、教师应树立教改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和动机,通常表现为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变革态度等,它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和出发点。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改革的原因、实质及改革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性等方面认识“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播放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巨大变化”的录像片段,多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创新意识。最后,又启发学生畅谈近年来祖国的大好形势,谈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载人航天工程,谈祖国各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和自己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及党的十七大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样,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通过捕捉新信息、新材料,说明改革开放给祖国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思考。创设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表露和发展。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同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那便是“犯上”或“顶撞老师”,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创新能力也逐渐被抹杀。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有了创新思维的空间,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述“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人为什么要活着?2.人应该怎样活着?3.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4.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然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大家围绕这几个问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这时,我适时播放了“任长霞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录像片段。任长霞不畏阻力、神勇办案的事迹使学生群情激昂,她竭诚为民、心系百姓、情暖孤女的故事让学生百感交集,同学们被这位亲民、爱民、为民的好局长深深感动了。此时,我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归纳结论,大家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潜能。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犹如松软的土壤对于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形象,积极创设一种以爱为核心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充分的发展。

(二)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丰富的活动及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特殊的环境。作为政治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几乎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进行讨论,组织讨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这样,大家主动参与,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普遍活动起来,既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又激发了创新潜能。

(三)重视教师个性的影响。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也只有努力修养自己的个性,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目的。

四、激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然而,现实教学中存在着种种教学误区,严重地压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有的教师常以不容置疑的权威式的口吻将教材知识点逐条列出,让学生被动接受;有的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丰富、口齿伶俐、思维敏捷、逻辑严密,沉醉在自己的演讲和自我辩论中;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懂,把问题逐层细致分析,甚至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等。这样,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缺乏洞察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有质疑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唯师、唯上、唯书、肓从,缺乏创新意识的被动人格。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具体地说就是: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老师不讲或精讲;学生能自己归纳得出的结论,老师不要代替学生归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事情,老师不要代替学生去解决。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时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6,(11).

[4]李春秋主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政治课教学.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2004,(1).

上一篇: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下一篇:用心给留守儿童营造一方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