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时间:2022-02-22 06:00:12

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摘要:对我院近年来的中药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管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监管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5%,监管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中药房;调剂质量;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00-01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根据中医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主要包括审方、计价、调配、核查、包装、发放等6 个步骤[1]。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为探讨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措施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对我院2012 年1 月实施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以来的具体措施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药处方共计96548 张。将所有处方按是否实施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分为两组,即监管前组和监管后组,监管前组的时间段为2011 年1~12 月,共计42614 张处方;监管后组的时间段为2012 年1~12 月,共计53934 张处方。两组处方所涉及的科室及患者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过往我院主要采用以往传统的中药房管理方法;2012年01月以后采取了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措施,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中药调剂质量监管小组并健全各项监管制度

由院长直接担任组长,成员由中药师、临床医生,护士及信息处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主要包括健全中药房各项规章制度,岗前强化调剂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检查中药房卫生,定期检查中药处方,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应用情况。

1.2.2 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

(1)加强处方审查。处方审查为调剂工作的初始环节,处方审查时要求医生所开处方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所开中药名称、用量、剂数及用法明确,脚注清晰合理,所选用药与临床诊断相符,不允许出现错别字及药物重开的现象,更不允许出现配伍禁忌的现象,对于特殊用药需有专用处方及医生的双签字[3]。(2)加强和医师的沟通,以熟悉其用药规律。当出现配伍禁忌或明显的超剂量处方时,应及时和处方医师取得联系。此外应熟练掌握个别习用别名及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3)规范处方。要求医生处方符合《中药药典》《标准》规定,调配时应严格执行脚注,不可懈怠,同时注意将中药的生熟区分清楚,以免影响处方疗效。应根据临床处方用药的需要,对未加脚注但须特殊处理的应按《中药药典》的炮制规范进行处理,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规范药材称重。用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一般要求称重误差在5%之内,贵重药品及毒性药品误差在1%之内[4]。禁止主观估量,以防配方总量或单剂量不精准而影响临床疗效。(5)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中药饮片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在其采收、加工及贮存的过程中如果保管不善,极易因各种因素而引起变质,因此,调剂人员应当严把饮片质量关,杜绝将伪劣、霉变药物调剂出去,以确保用药安全。(6)严把复核包装和发放关。为了安全起见,在药品调配好后应由主管药师再进行全面核对并签字,然后在包装袋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剂数、煎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标注外用等特殊使用方法。发药时应称呼患者姓名,确定无误后发药,同时将中药的煎煮方法、服药时间以及服药禁忌向患者交待清楚。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措施前后的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饮片质量问题、处方错误、未执行脚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χ2 检验。P

2 结果

监管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监管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5%, 监管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上一篇:老年口腔疾病的心理分析与防治 下一篇:老药新用当归芍药散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