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潘玉清

时间:2022-02-21 08:52:24

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会讲大道理,但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诠释着中华文明中朴实但让人感动的两个字――好人。

走进女党员潘玉清位于营山县茶盘乡罐坪村的家,几十年生活的艰辛在这里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穿斗瓦房,简陋的陈设。但几十年生活的沧桑并没有显现在这个年已半百的农村妇女脸上,她平和、从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容,那发自内心的善良在这丝丝笑容中不经意地荡漾出来。

像当地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潘玉清和丈夫刘大春靠从事传统农业,供养家庭和子女。但在他们家,除了各种日常劳作让她操心外,还有一个额外的人要她常年照顾,这就是丈夫刘大春的弟弟刘官全――一个智力相当于几岁小孩的智障人。刘大春父亲去世得早,当年弟兄们分家的时候刘官全就成了大家的累赘,几兄弟你推我让,谁都知道这个智障的弟弟会给自家带来麻烦。眼看智障弟弟无家可归,潘玉清毅然做通丈夫的工作,主动把刘官全接到自家来照顾。而这一照顾,至今已整整37年。潘玉清和刘大春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老去,弟弟刘官全也老了,但在兄嫂的照顾下,他健健康康地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当年对亲人的于心不忍给潘玉清凭添了诸多的劳累,但3年前,当一个无亲无挂的邻居出现在潘玉清的生活中时,又一次的于心不忍让潘玉清不顾沉重窘迫的家庭现实,开始义务照顾邻居。

2007年深冬的一天,潘玉清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准备下地干活。刚走出家门,却发现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人在屋外转悠。仔细一看,潘玉清认出他是外出多年杳无音信的邻居刘腊生。她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邻居们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刘腊生只是呆呆地望着他们,大家这才意识到他已经痴呆了。眼看当年的一个小伙子成了今天这般模样,潘玉清十分痛心。来不及和丈夫商量,她就把刘腊生接回家中,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但刘腊生的痴呆程度远超过她的想象――他连饭都不会吃!潘玉清只好耐心地把碗放在他的左手,筷子塞在他的右手,出于饥饿的本能他才吃起饭来。从这以后,潘玉清家又多了一个成员。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一个生命,我就是看不过去,发点好心照顾他。”尽管刚开始连家里人都反对她把刘腊生接回来,但她还是按照自己内心深处笃信的良善信念做着别人不理解的事情。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潘玉清除了要继续照顾智力障碍的小叔子外,家里又多了一个让她操劳的人。由于农活繁忙,刚开始,潘玉清夫妇还指望刘腊生有时能自己做饭吃。但等他们忙完农活去找他时,才发现锅里煮了一锅石灰和黄泥。这可如何是好?潘玉清和丈夫商量,只有先治好刘腊生的病才行。于是他们从自己拮据的生活费里拿出钱准备带着刘腊生去川北身心医院治病。但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刘腊生来说,让他坐车去看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路上要防止他跳车,在医院要防止他逃走,每次,年老体衰的潘玉清夫妇都要被折腾得精疲力竭,而这样的过程每月都要经历一次。

为刘腊生换洗衣服,监督他吃药,潘玉清比照顾自己的孙子还要细致地照顾着他。在她的感召下,乡亲们也纷纷捐粮捐钱,帮助照顾刘腊生。

经过两年多的悉心照料,刘腊生的病情明显好转。现在,刘腊生已得到茶盘乡人民政府的救助,住进了营山县精神病院。只要有空,潘玉清夫妇就会带上衣服食物等去看望他。刚开始,医院的医生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不是刘腊生的亲人,“不是亲人,哪有这么好心的人!”

“杀猪杀断喉,好事做到头。”潘玉清说,“以后只要还有我能出力的地方,我就还会尽一份心。”

上一篇:真情践诺暖民心 下一篇:新的成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