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探析

时间:2022-02-21 07:12:06

【前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苏州市的创客空间的运营主体绝大部分是企业,高校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部分对当前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政府及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探析

[摘要]创客文化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新视角。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创客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资源缺乏共享性与合作性;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融合、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单靠任何一方力量都显得单薄,只有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客文化;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创客运动不断兴起,创客运动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的人们将自己的创意放在开放平台上以获得来自相关领域人士的支持,最终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再到生产以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创客运动是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全新模式。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资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学生作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专业实践技能、拥有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具备了成为“创客”的有利条件,因此以创客文化为导向,自主创新为驱动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创客空间以及政府、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苏州市的创客空间的运营主体绝大部分是企业,高校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部分对当前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政府及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初,苏州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的孵化器有180多家,拥有国家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82家,占全省的16.2%,总数为江苏省第一;其中国家级32家,省级50家。孵化器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高新区苏州创客峰会、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及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苏创空间等。苏州创业孵化器拥有较为成熟的孵化机制,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才,已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苏州的各类孵化器在企业背景,盈利模式,孵化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会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包括创业导师、技术外包、投融资及企业咨询等,为创客们提供完善的创业服务,帮助创客们实现创业的梦想。

(二)苏州政府助推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产业发展。2015年4月苏州市政府颁布制定了《关于实施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先支持青年科技创业团队。2015年5月苏州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鼓励和支持青年及大学生在苏州创新创业,要求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支持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等高校创办“创客学院”。今年8月底,苏州园区还成立“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面向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各院校及本部在读全日制专科以上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课程、资金、资源、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苏州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高校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在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很多高校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学生通过创业课考试后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其他补充,高校也会不定期的邀请企业领导、风司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到学校开展讲座,举办沙龙等,讲座内容涉及创业理念、创业经验、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知识等。除此之外SIYB培训以及与创业模拟培训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苏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满足条件的在校或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可以入驻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园(基地),并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享受水、电、网络费全免,或者免房租、物业费等,大学生创业园对入驻的创业大学生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包括场地布置、办公用品摆放等。目前苏州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只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减免房租的办公空间,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场地问题,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创业服务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二、创客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创新、技术、实践、共享、实现”是创客文化的重要内核,本部分基于创客文化的视角对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创业瓶颈以及政府、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创业成功率不高

创客文化强调创新和实践,然而据2013年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零售批发业,两类相加占到60%以上,技术含量低,创新程度并不高,拿快递,送外卖等微创业项目比较普遍。目前苏州市创客空间入驻的创客绝大部分是社会人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所带来的创业项目不少还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并且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比率偏低,孵化成功率不高。据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2%,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10-20%的创业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尽管目前苏州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但绝大部分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对一般性创业知识的理论讲授阶段,缺乏与专业的融合,创业教育没能够跟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另一方面,创业培训的师资不专业。创业教育的培训师资大部分是高校辅导员,缺乏对具体专业的了解,导致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强,创业大学生无法获得老师的专业性指导。虽然有的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但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创业大赛项目也很少能转化为创业实际。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缺乏共享性与合作性

创客文化强调信息的共享以及不同专业创客的合作,然而目前苏州大学生的创业资源还缺乏共享性和合作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高校内部的创业资源缺乏共享和合作。大学生创业往往采用个人独资或者合伙的形式,合伙经营的也多以同班、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很少有跨学科、跨专业学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高校之间的创业资源缺乏分享与合作,各学校都是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学校之间虽偶有交流,但是缺少深入的合作,缺少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高校、政府、企业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还缺少合力。学校与企业在创业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毕竟学校的创业资源有限,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等资源的投入,需要在资金、项目、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四)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服务功能不完善

目前苏州不少高校包括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大部分创业园目前还只是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场所的问题。另外高校往往比较偏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平台的实体建设,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服务却重视不够,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相比,在服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创业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光靠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辅导,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创业服务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服务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处负责,该部门的老师数量极少,力量单薄,工作量又极大,要担负起全校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后续服务工作,可谓杯水车薪,成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创客文化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融合、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因此,本部分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中存在问题,从创客文化的视角提出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基于创客文化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基于创客文化打造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就需要从提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方面着手:首先要求将创业培训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每个专业都应从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开拓出符合自身专业特色、更好服务于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业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其次,是构建创业理论学习+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理论学习主要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由高校负责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们了解创业的一般知识和过程,可以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埋下伏笔,奠定创业的基础,创业理论学习可以激发在校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创业模拟实训则是上升到创业的操作层面,通过起草商业计划书,开办虚拟企业,让大学生对创业的过程有着更加直接、更为准确地把握,在模拟实训中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创业模拟实训目的是让大学生产生创业项目,创业模拟实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但更应该面向有创业想法,想去创业的大学生倾斜,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创业实践可以由企业运营的创客空间负责,可以安排学生去创业园或者进入创客空间进行实践。创业实践环节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创业辅导。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培训师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也需要拥有一定的业经历与实践。因此需要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对高校专业课老师进行SIYB师资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对创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讲授中穿插创业的内容。同样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以提高专业课老师的实践水平,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安排企业高管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带着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去学校上课,与学生在课上交流互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性。最后,需要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如果能增加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作为评定职称或年终上档的条件,那么必然能够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中来,当然政府及学校也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督,建立考核标准,以防创业培训和指导流于形式。

(三)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

与企业运营的的创客空间相比,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创业资源十分有限,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创业园只是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并不能起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之外,还需要以创客空间为载体,扶持苏州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鼓励高校拓展大学生创业服务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分享与交流、项目评审和推荐、资金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全面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打通创业教育、创客空间与创业园(基地)的通道,建立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培育孵化体系。创业教育是为了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创业激情,初步形成创业的项目;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孵化功能,对于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完善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将大学生的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帮助大学生成功创办出企业。当项目孵化成熟后,可以推荐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者政府主办的科技园,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整合社会资源,共建高校大学生“创客学院”

在创客运动的影响下,许多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构建本校的创客空间,对于政府而言,在引导各高校加快创业空间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在更高层面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各(县)区的高校创客联盟或者创客学院,发挥各个学校的专业及资源优势(比如师资优势,场地优势等等),实现学校间的交流互通、资源的分享与合作,促进大学生创客的跨校合作。在实现区域内各学校互通合作的基础上,调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和投入,打造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建的大学生“创客学院”,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不同高校则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投入场地或专业老师作为创业导师,组建创业教育与指导团队,由企业提供如3D打印机等专业设备,引导行业专家参加创业指导,进驻创客学院。推动大学生创业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方力量都显得单薄,只有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上一篇:我有“存款”我不怕 下一篇:突破解分数应用题障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