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采用两种基础施工不均匀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2-20 10:23:53

浅谈高层建筑采用两种基础施工不均匀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

摘要: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的房屋会产生很大的危害,轻则引起房屋墙体开裂,重则引起房屋结构整体或局部倾斜甚至倒塌。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东江花苑工程总建筑面积34068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5859平方米;地上一层裙楼,上面分为三幢住宅楼,其中1#楼9层、2#楼16层、3#楼22层。1#、2#楼区域为冲孔灌注桩基础,3#楼区域为天然基础。平面图布置如图一:

二、工程基础形式设计特点

本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地处佛山市禅城区东南部位,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根据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原场地位于一小山丘的坡脚;土层自地表而下分布如下:①素填土;②粘土;③淤泥质土;④残积土;⑤全风化岩;⑥强风化岩;⑦中风化岩;⑧微风化岩。本工程场地地质有一个显著特点,岩层面标高变化大,岩面自东北向西南向下倾斜,在场地的北端,原土面下3米左右已到达中风化岩层,局部到达微风化岩层,场地南端原土面下8米方为强风化岩层。

根据场地地质构造的特点,施工图设计1#、2#楼部分基础形式采用冲孔桩基础,3#楼基础形式采用天然基础。鉴于本工程有两种不同的基础形式,同时建筑物层数较多,在施工时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三、控制技术措施

1、对基础持力土层的质量控制

a、冲孔桩

在冲孔桩施工中,为了有效地确认冲孔桩的持力层位置,我们在1#、2#楼主楼范围的每个桩承台位置,根据桩的数量设置了一至两个超前钻孔点,根据所抽采的岩样情况,确定所在承台桩的终孔深度,确保冲孔桩有效到达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位置。同时,冲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认真做好清孔清渣工序,并指定专人检查,保证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桩体的混泥土灌注,避免桩底沉渣的出现。

b、天然基础

本工程3#楼范围基础设计类型为天然基础,天然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根据地质资料显示,该区域的岩层地质良好,无夹层,在土方开挖施工前我们制定好一套施工方案,当土方开挖至底板底标高上10cm时,即约请工程管理的有关检测部门进行天然基础承载力检测,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再继续开挖至底板垫层底标高,在基础开挖至基础底垫层底标高是时,我们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避免出现超挖情况出现,对于造成超挖的部位我们立即使用C30砼进行填充。在土方开挖完成后我们立即进行浇筑混凝土垫层施工,确保持力层土不受水沉泡。为了有效地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在土方开挖时,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已预先开挖并及时砌筑成型,设置足够数量的抽水泵,有效及时排走基坑内积水,确保天然基础的持力层不被水沉泡。

2、变形缝的设置

按原设计图纸,本工程地下室设置两条后浇带(见图二),针对本工程建筑平面布置特点及建筑物基础形式的设置情况,在图纸会审时,综合各方意见后确定设置四条后浇带(具置见图三),以防建筑物由于不同基础形式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结构带来变形影响。

3、结构施工控制措施

针对本工程发生沉降不均匀情况进行分析,在结构施工中采用了以下控制措施:

(1)当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地下室结构受应力较大位置,在该部位按结构配筋的同时,建议设计院的有关设计人员对这些部位加强构造配筋,以抵消基础出现沉降时出现不良效应。

(2)按设计图纸要求,后浇带应在结构混凝土浇筑后2个月才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但根据本工程的基础设计特点,在实际施工中,后浇带实际的浇筑时间改为待相邻主楼混凝土框架结构完成后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这样可使地基承受一定的荷载后,其沉降变形已达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若建筑物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也不构成对结构造成影响的目的。

四、总结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以上的控制技术,该工程现已完工两年,但通过沉降观测及表观检查,建筑物无出现基础不均匀现象,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建筑物的美观,同时工程建筑质量也达到预期的效果,受到有关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上一篇:浅谈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控制 下一篇:浅谈土建施工与其它专业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