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有效教学

时间:2022-02-19 07:36:13

浅谈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面临着一个“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存在很多冲突,解决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此,笔者结合本学科特点,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了各种建议。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阐释“有效教学”,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说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有效备课。要策划课堂45分钟,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设计。尤其是关注备课中的信息采集,要求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扩大信息来源,并且要求信息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追寻学科前沿,“把最能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教给学生,把教学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我们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以实验探索为线索组织教学,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以还原知识形成的本来面目,并注重学生对结论的自悟与发现,以便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效讲授。要优化讲解,重视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倡导简洁、精练、有效度的课堂讲授,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承载,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有效碰撞”这一内容时,用HI分子之间的碰撞动画来指导该理论的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层层揭示事物的本质,吸引学生去听、去想、去学。

2、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动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快,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3、优化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动机。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有些知识点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时,学生对原子和相应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不理解,如rCl和rCl-的比较。我就作了一个比喻:将原子核内的质子比作幼儿园的老师,将核外电子比作小朋友,那么同样是17个老师,你说看住17个小朋友容易呢还是看住18个小朋友容易呢?这样学生就能非常容易理解18个小朋友的活动范围大一些,所以rCl-大。这样我们就避免了纯粹的理论解释,学生在形象的比喻中理解、掌握了该结论。

三、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

四、有效“实验”。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教学为观察实验、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

五、有效思维和有效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精讲精练,来启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其有所发现或者萌发新的灵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的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音乐学科面临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