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与高教国际化的中外合作办学分析

时间:2022-02-19 01:06:19

基于人才培养与高教国际化的中外合作办学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就当今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运作模式而言,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又对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着助推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新兴事物的发展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许多问题,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例外。因此,全面地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客观理性地思考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实质是指高等教育要将世界的、未来的和多元化的国际间交流和合作当作载体,学习和借鉴他国优秀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目的明确地吸纳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同时助推国际经济社会的互动交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高等教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成长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尽相同,国际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再次,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反过来,它又带动了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别强调了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快速推进,促进教育市场发展,基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主动参与国际间教育市场中的合作和竞争活动。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作用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不断创新教育体制: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增设国际性的教育课程,学分和学历在国际间相互认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凸显出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国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推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治理,促进发展”的方针,对扩大吸收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培养高新技术紧缺型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给出了政策性的关心和引导,也彰显了中外合作办学在高等教育合作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地位。②为了锻炼学生使用国际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中外合作办学把国内学生融入到国际教学体系中,并提高了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程度。而高校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内容。③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已初显成效,更加快了国内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大发展的步伐。

三、当今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按照教育机构的性质一般划分为两种形式:单独设立的办学机构和非单独设立的办学机构。设置独立办学机构,具体为中国和他国进行合资办学,合资学校为独立、自由企业法人所属财产,且具有合法办学条件,具有独立办学责任能力,并由相关国家教育行政审批部门批准。此类办学机构建立在中外双方签订法律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各自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按照协议约定执行。此种办学机构具有如下特点:法人独立、办学自独立,招生独立,教学独立,财产管理独立,内部管理推行理事会制度,可独立颁发有效的学位和学历证书。非单独设立的办学机构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二级学院制和普通合作办学项目,二者在办学内容上大致相同。二级学院制就是在一级学院即综合型大学的帮带下,由外资合作者与一级学院联合创办二级教学机构,换句话说,二级学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质,目前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普遍以此形式存在。在普通合作办学项目中,投资合作的中外双方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责任义务各自完成相应的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任务,共同致力于优秀人才培养。

(2)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的公益性淡化、商业性增强。中外合作办学仍属于教育事业,具有公益性,但有些合作参与者却将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院校视为“中外合资企业”。定位的偏差导致部分合作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国外办学经验不成熟、层次水平低的高等教育资源引进来,并盲目夸大宣传以吸引生源,只顾经济利益,不管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比国内一般公立高等院校和民办院校普遍高出很多,并且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缺乏透明性。尽管国家对高校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程度上的监管,但合作办学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明码标价,也没有向社会公开。有的合作办学项目虽然公示了收费标准,但只标明中方学费,合作办学的另一方学费却按学分收取,给对学分概念模糊的学生和家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蒙蔽性。三是办学质量难以保障。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办学层次欠佳、学科配置不均。目前国外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的多是名气不大的大学,而高等教育经验和资源真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知名院校与国内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并不多。同时,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多集中于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层次,而研究生及更高层次的则少之又少。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设置多集中在艺术类、外语类、工商管理类、电子科技类等热门专业,大批量的产出并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增大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压力。

四、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针对国内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若想长足健康地发展,应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把握正确的办学宗旨,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唯一出发点,要保证教育的公益性,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针对收费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专门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并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使中外合作办学有法可依;再次,国内高校对外方的合作办学伙伴必须要慎重选择,那些打着合作办学的旗号、实则纯粹为了经济利益的劣质教育机构要坚决抵制;最后,优化学科设置,建立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潮流,在国家政策、法律的引导和规范下,促使中外合作办学健康稳步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创新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科技大融合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青岛大

学,2007.

[2]周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东南大

学,2005.

[3]王红.高等教育国际化途径之一: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

障体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

论文集[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2010.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上一篇:刍议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从心理角度谈班风学风建设